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三名

鹽橋的種類、濃度、溫度對電流的影響

在國中第三冊 14-3 的實驗裏,提到鹽橋的濃度為 0.1M ,且使用強電解質。我們知道強電解質是因其具有幾乎完全解離的特性,故一般皆用強, KNO,且在室溫下操作,難道各種濃度的強電解質不能使用嗎?其效果又是如何?因而請教老師,並進而尋求解答的實驗。

水溝小鬥士 ─ 囊螺的研究

有一次從事自然觀察,有個同學低下頭看著水溝說: 「 看!那是什麼?」原來水溝裡有很多細小黑黑的東西,仔細看看發現是螺,我們覺得好奇就跑去請問老師並尋找圖鑑及資料,才知道這種螺是「囊螺」,於是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去研究這種「水溝小鬥士」。

滲透壓和植物水分關係之探討

在學習生物體水分之調節時,課文中說:「水分可以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使我們聯想起利用芹菜作「莖的運輸作用」實驗時,浸在塩水之芹菜有枯萎的現象,而且浸紅墨水之芹菜,當紅墨水加多了些,除觀察到芹菜變紅色外,也有枯萎現象。令我們想到這現象便是水份由芹菜細胞內跑出來了。芹菜細胞內水濃度大概很高吧?其他植物的細胞又如何呢?如何來測定呢?於是便請教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收集一些較熟悉的植物細胞,藉由測定滲透壓之大小,探討細胞內水分之濃度大小,更進一步研究影響細胞含水濃度之因素。

飛機下的米老鼠----噪音對老鼠生長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在探討噪音對生物的影響。由於學校位於「水滴機場」飛機航到正下方,飛機噪音干擾我們學習的環境。今年三月「水滴機場」遷走了,我們依據飛機停飛前、後設計三個階段的實驗,分別探討:(一)不同享度的飛機噪音對老鼠生長的影響。(二)飛機停飛前、後對老鼠生長的影響。(三)在相同響度下,不同音色的聲音對老鼠生長的影響。我們的研究法是「定量」、「定性」並重,經過文獻探討、實驗設計和資料處理,我們得到以下結論:(一)飛機噪音對確實會影響動物的身體健康。(二)水滴機場的遷移對我們的學校具有重大意義。(三)噪音的響度和音色都是影響環境生活品質的因素。(四)研究中應遵循「實驗動物」的倫理規範。

奇妙的燈光與綠豆的生長

假寒到外婆家,外婆家在彰化縣田尾鄉有一大片的菊花苗圃。趁此機會參觀了花圃,發現花圃在晚上點著燈泡,我問外婆為什麼?外婆告訴找這樣可以幫助菊花的生長。由於我的好奇,引起了一連串的問題:燈泡是不是真的能幫助植物的生長呢?日光燈是否也能促進植物的生長?還有,彩虹的七種光是不是也會促進植物的生長?如果是,那會有什麼影與呢?為了瞭解這些問題,我就開始找資料,結果在老師所收集的科學研習月刊(第十九期第四卷第五頁)中也發現了有關的研習題目,更引發了我研究的興趣,我就找了幾位同學共同研究。

石蓮花面膜

本研究取石蓮花(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 )磨成汁,進行抑菌、美白試驗、針對臉部皮膚的保水、柔軟、平衡油脂、消除面皰及抗氧化進行試驗。結果顯示,實驗室模擬試驗中石蓮花汁是否過濾,對臉上特定化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有良好抑菌效果,亦具美白能力,而原液對於酪胺酸?的抑制率高達99.73﹪,相當於0.5mg/ml 的維生素C 及100μg/ml 的麴酸抑制率;人體試驗上,受試者連敷十四天,確實有消除面皰、減少臉部泛紅、增加皮膚保水、平衡油脂及提高柔軟度的成效。抗氧化性試驗,石蓮花汁具還原碘離子的能力,取25ml 石蓮花汁可還原0.6ml 的碘酒;將石蓮花汁進行清除DPPH 試驗,清除能力高達93.75﹪,相當於50mg/ml 的維生素E,甚至大於100mg/ml 的BHA 及100mg/ml 的BHT。

靈異照片.

本次的研究起因於生活中的小插曲-「果汁不小心滴在相片上,相片產生了變化」。而平時自然課老師不斷的提醒要隨時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有興趣就好好的研究,因此我們決定找出到底是果汁中的何種成份使照片產生變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從實驗中得到了答案,也發現了新的問題,經過不斷的討論與實驗,我們的主要發現如下:一、相片上繽紛的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原色所組成。二、相片上這三原色上色的次序先後是黃 紅 藍。三、水果多為弱酸性(pH=4),然因所含酵素種類不同,對相片所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四、檸檬酸使相片變色的情形是將相片的三原色直接溶解了。五、將奇異果及鳳梨果汁經高溫加熱後,因酵素受到破壞,對相片產生的影響與檸檬酸對相片產生的變化相同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認為使相片產生劇烈變化的主因是水果中的酵素,而水果中的微酸亦可對相片產生些微的侵蝕效果。但是,研究過程中水果酵素並不易取得,所以我們是以「蛋白質分解酵素」來實驗;如能取得不同水果酵素,相信可進一步加以研究探討。

致命的吸引力─豬籠草的捕蟲袋

在花市的一角,我們發現了豬籠草這種葉子尖端特化出袋子的奇特植物。仔細地觀察袋子內,竟然裝有許多液體與蜂、蛾、蚊、蟻等昆蟲的屍體。記得以前上生物課時,老師也曾經在有關“植物的感應”提過類似的許多“食蟲植物”如毛氈苔、捕蠅草、瓶子草等。正所謂「虫吃草,不稀奇。草吃虫,才怪異」。豬籠草的捕虫袋到底存在著什麼奧祕?我們很想研究探討,一定很有趣。

苗栗珊珠湖地滑之謎探究

(一)民國 59 年 9 月 6 日珊珠湖大塊地滑往河谷下滑約三百公尺,該處是茶園,被分為二: 是日颱風帶來豪雨,為直接觸發。當日雨量約 364 公厘,大量雨水滲入地下後,其裂痕漸又擴大,突然整個離原位置,徐徐向東滑去移置中港溪河灘上,受災住戶14家,房屋全燬 12 戶,罕見奇觀者數萬人,更見興起探究之意。 (二)地球科學學過常見地質作用,有關流水作用,地殼變動,有關斷層。而珊珠湖台地昔為一村莊。上下岩曾不相整合,本台地在地形面上層紅壤,緩起伏面,剪成LH面,珊珠湖台地扇頂有部份較低陷,由於較低,侵蝕力弱。原地形面保持完整,與其他各原面有別,如此構成一個珊珠湖台地更複雜的地形景觀,此一低陷部份如何造成,節理罕見,而值得深思的地形差異,仍試加探討。 (三)珊珠湖位中港溪中游右岸之台地上,海拔高度 45 公尺,為低位河階。有鬆軟小礫石層斷丘平舖其上。受中港溪切蝕,台地在溪之右岸形成一 S 形曲流,部分丘陵凸出地表小山丘形成陡崖。沿柯有小沖積平原。構成珊珠湖台地之岩層在地質構造上為紅土礫石層,其下岩層以石英砂岩為主。石質砂岩及頁岩等 ,傾斜且互層成薄層及厚層的沈積岩。甚薄,容易發生下坡連動。在台灣北部斷層活動帶(圖二)仍舊活躍。為何會形成 S 形曲流,值得深思、探討。

「力」爭上「油」--破解撈油網終極密碼

撈油網可以撈油,主因網格上形成水膜支撐住油,推論有五種力影響水膜,分別是內聚力、附著力、表面張力、重力、不同分子間的作用力。撈油網的網目很小(約為0.04mm2),形成的水膜較強韌可撐住油,大網格的水膜,水量較多,容易破裂;溶液成分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內聚力變弱,對網子附著情形較好,有助撈油;網子弧度越大,網格邊緣所需的支撐力較小,而水膜中央又夠強韌可以抵抗油的重量,因此有助撈油;溼度越高水膜較不易蒸發,溫度越高水膜蒸發效率越快導致水膜易破裂,無法支撐油;靜置時間越久,蛋白質有足夠時間破壞水分子間的氫鍵,使水膜更易附著網格,提升撈油效果。撈油網應用於撈海洋油汙效果更佳,油品及海水的性質皆有助於撈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