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鬥吧!小蟀哥!-探討不同因子對黃斑黑蟋蟀打鬥攻擊傾向之影響
鬥蟋蟀的習俗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最遠可追溯至唐代,現今台灣南部每年皆會舉行盛大的鬥蟋蟀比賽。前不久,我們在一部影片中看見台灣黑龍仔(黃斑黑蟋蟀)大勝中國蟋蟀蛐蛐的有趣影片,不禁對蟋蟀的打鬥行為產生好奇。更欲進一步了解如此好鬥的蟋蟀是否有其選擇打鬥對象的依據。而黃斑黑蟋蟀,即此研究所使用的蟋蟀,是台灣民間鬥蟋蟀的主角。因此我們造訪了蟋蟀的大本營 ─台南縣新化鎮,並請教蟋蟀專家謝爵安先生、張鴻斌老師、楊正澤教授。對蟋蟀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熱愛。因而希望能以科學化的實驗及統計方法,賦予這項正夯的民俗活動更深化的內涵。我們推想若有兩隻以上的蟋蟀同時進行實驗,便能有選擇的空間,但若超過三隻就有兩兩進行打鬥之可能性,因此我們設計了特殊的空間,讓三隻蟋蟀能同時進行實驗。希望能藉由我們的觀察、記錄,了解其影響因子及行為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