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5屆--民國74年

紀錄在岩石中的生物活動-生痕化石

(一)我們在基礎地科的課程中學到「生痕化石」為生物因生理活動留在沈積物之痕跡,例如行動時留下的爬痕、居住所鑽的洞穴或消化後之排泄物;生痕化石代表著生物之生活情況,可直接提供有利之線索,藉以研判生物之生活環境。(二)野外觀察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砂棒(生痕化石之一種),在北濱公路自基隆至鼻頭角之問,生痕化石極為豐富,同時還有貝類化石、螃蟹化石(胡 1984 )多種沈積構造及海蝕地形等景觀,這些生痕化石可提供何種線索?(三)本實驗為採討生痕化石與生物環境之關係,除了調在生痕化石形態,並在北部三種海濱沈積環境中觀察生物活動的痕跡,以討論現代生物痕跡與鼻頭角(中新世)之生痕化石。

國小自然科學(一上)習作評量的實施與評量

自然科學新教材實施已到第七年了,按照教學指引所述:「國民小學自然科學新課程,十分重視下列所述幾個有關評量的原則:(一)每單元的評量須以該單元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二)科學概念、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三方面均須加以評量,不能偏廢。(三)較過去更重視形成性評量。(四)評量工具的性質須顧及兒童的年級和認知發展階段。但是各學校在皂然科學的評量方面,還一直偏重於紙筆測驗,命題形態也是以知識的記憶為主。試卷的來源不外乎:(一)學校教師自行命題。(二)縣市聯合社統一命題。(三)鄉鎮為單位聯合命題。(四)向商人購買題目。所命的題口,大多不能把握上述的四項原則,很難測知兒童學習的效果,尤其在低年級方面,受到語文能力的障礙,更難測知兒童的真正程度,甚至有找學校低年級不作評量。木校低年級教師有鑑於此,依據上述四項原則,編製一套一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學的實作評量。把每一單元依據單元目標編製成有層次的評量題目來實作評量,並對評量的結果分析、討論、以便獲得一套合理、可行的評量工具,並了解一年級兒童自然科學的實作能力。

熱泵與熱回收的有效應用

(一)由於國際市場競爭益趨激烈,而我國能源供應完全依賴進口,為求我國經濟持續成長,開發替代能源及有效節約能源,實為當務之急。(二)在替代能源(太陽能、地熱、風能)尚未能有效取代傳統能源的今日,節約能源是贏取國際市場競爭的最佳利器,因此每一個國民皆應確立節約能源人人有責的觀念。(三)冷凍或空調過程中,龐大的冷凝熱常被廢棄於大氣之中,這些熱值得我們回收,善加利用。(四)從理論上分析,及世界各地發展的實例,熱泵系統值得在台灣推展,並且應該能作得較其它區更好。(五)在節約能源人人有責的聲浪中,著手進行本專題研究,深盼能有所收穫,以貢獻社會大眾,並滿足自己好勝、好奇之心。(六)希望專家學者及同好,能不吝加以評估指正。

立霧溪河流特性之研究

立霧溪位於台灣中部,流域內地形陡峻,除了水力充沛之外,更是名聞遐邇的觀光勝地,由於流域內雨量豐富,上游支流共多,目前溪畔設有主壩,並在下游設川流式取水壩(砂木礑壩),截溪畔廠之尾水供應立霧電廠利用。台滬地層經過長期的造山運動,拱陸曲隆,地盤大量隆起,河川侵蝕作用劇烈、地層下切、峽谷遍佈,掘鑿曲流、沖積扇、山崩等地形處處可見,立霧溪即是一大代表。由於本區地屬花蓮近郊,故為一值得研究的鄉士教材,盼對本流域之河流特性有一份較詳細之研討,俾作日後景觀維護,地形研究及教學之參考。

量影子算高度

七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國語日報刊登了一篇:「古代人怎樣量金字塔的高度」的文章,內容是:數學之父一一臺利斯到埃及去旅遊時發明了不必用任何精密的測量儀器量金字塔高度的正確方法。我覺得很有趣,就約了幾位同學照著這稱方法去量學校的一些建築物,發現了許多問題,我們去請教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下面的研討。

太陽黑子的研究

本校擁有設備精良的天體望遠鏡及天文臺,且嘉義地區晴天日數較多,非常適合做太陽黑子的觀測。自入學後,即參加天文社,在師長指導下,有計劃的從事太陽黑子觀測活動。部份作者即將高中畢業,謹將一年多的觀測結果發表,希望學者專家指教。

好玩的繩子--繩子旋轉告訴我們什麼?

在民俗體育競賽期間,常常看見同學練習扯鈴,踢毽子和跳繩。其中跳繩一項大家認為最有趣,尤其是花式跳繩(五六位同學成一組,其中兩人各拿繩子的一邊旋轉,中間成二個圓圈,再由二人或三人拿短繩進去跳)同學們都拍手叫好,我卻對中間的二個圓圈圈發生興趣;奇怪呀?為什麼可以成為兩個圓圈圈呢?所以我和幾位同學一起在老師指導下研究這個問題。

那一種墨汁最適合寫在紙、布、塑膠上面?

每當春節前,可看到一些而人,當場寫「春聯」在賣,又有時,可看到”把「沙拉脫」倒入硯台內,和墨汁一起磨,因為感到好奇,回到家後,也用「沙拉脫」試的結果,果然不錯,磨出來的墨汁、顏色更黑亮。因此,又想到,假使再加其他物質一起磨黑,是否也能有同樣的效果產生?假使,學童的衣服沾到這些墨汁,該用什麼方怯來把它洗掉?

本地及外來天敵對本地與外侵葉 防治能力之比較

近半世紀來,由於農藥及化學肥料之普遍施用,作物品種之改良及交通之頻繁,每使不受人注意之微小動物一葉蟎(俗稱紅蜘蛛)獗起,危害各種作物。葉(屬於蜘蛛綱,蟎蜱亞綱,前氣門目,葉蟎科)每年發生四、五十代,極易選汰出對農藥之抗藥性 《6,14 》而葉蟎之天敵一捕植蟎(屬於蜘蛛綱、蟎蜱亞綱、中氣門目、捕植蟎科)種類木極眾多 《2,9,10》,但對農藥之敏感度遠過葉蟎, 因而葉蟎失去了天敵之控制《2》,且有些農藥對葉蟎不但無殺傷 力,反有促進繁殖能力,加速卵巢發育,並影響作物生理,使其營養成分更適於葉蟎發育。而化學肥料之普施(尤其氮、磷肥),亦對葉蟎生育有利,而作物品種之改良亦常與葉蟎之喜好性一致《9》。交通之頻繁又使葉蟎藉人為方式更廣為傳播,甚至在國際間相互流傳,造成極為嚴重之問題一二點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即是一例(3,5,11)。本省在 1977 年之前並無此葉蟎分布 ,但目前已成為本省最嚴重之蟎害問題,由於其為國外侵入之害蟎,本地天敵對其抑制力有限,因而自美國引進對二點葉蟎具特效之加州捕植蛹(Amblyseius Californicus(McGregor))加以利用。 本省另一主要害蟎一神澤葉蟎(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 )可利用本地天敵一長毛捕植蟎(Amblyseius lingispinosus( Evans ) )予以防治(3),然此二天敵對兩種葉蟎之抑制能力究係如何,有待更進一步之測定比較,本研究即比較此二捕植蟎對兩種葉蟎之捕食量、產卵量、捕食偏好性、競爭能力、在各種溫度下,二捕植蟎發育繁殖力(1,4,17),以及在單位時間內,對不同密度之兩種葉蟎的捕食能力(17,12,13),以為高中生物教學之參考,並共進一步實際田間生物防治之利用參考。

放線菌對彎孢菌的抑制作用

在我從土壤分離真菌的幾次實驗中,常觀察到一些放線菌(分類上屬於細菌),對真菌產生拮抗現象。於是觸動我一個想法一若 能發,對某一種植物病原菌有強烈的控制作用,或許在植物病害防治上有實際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