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4屆--民國73年

工廠廢水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最近在電視新聞報導中,看見新竹化工廠,因為排放廢氣與廢水,而被省府下令停工,心裏覺得很納悶,工廠所排出來的廢氣與廢水,對我們人類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在上 自然課時,我就提出這些問題,請教老師,老師聽了後,先帶我們到學校附近之溪谷,看見了清澈見底的河流,再帶我們到鳳山溪下游,我們看見的卻是一條佈滿垃圾而且有臭味的污水,使我們很想知道,乾淨的水,與受污染的水對動、植物有何影響。

聲學的研究

聲音是屬於聽覺,聽得到而看不見,教師在教學上往往只能做定性的實驗,定量的實驗較為困難,如何製成一具具有多用途的發聲體,利用這個發音體來從事聲音的各項實驗,使聲學不但可以做定性實驗,也能做定量的實驗,增進生學上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店烏來地層探秘

烏來是我們最喜歡尋幽訪勝的地方,所以我們常結伴赴烏來旅遊,當車過青潭,進入山路,窗外一片錦繡,最吸引我們注目的是:在課本上看到的地層照片,竟在這兒山壁上出現,有的一層層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像一本本的無字天書;有的一層層東倒西歪的斜臥著,變化萬千。同時,我們還看到溪裏的石頭,形狀和大小因各地而不一,這些地層和石頭到底蘊藏了多少奧妙呢?我們迫不及待地請教老師,大家對於這些記載滄海桑田的無字天書,都感到好奇,因此,展開「新店一烏來地層探秘」行動。

國民小學德育認知與實踐相關之研究

(一)過去的教育有一種錯誤的傳統觀念,認為書讀得多,認知必定很多,道德行為的表現也必定很好;因此教學多注重學生的認知。(二)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的繁榮,人民過分追求物質的享受,社會上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不能否認此乃教育的失敗,所以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而且更要重視兒童本身的行為表現。(三)我們針對這些問題加以探討,研究德育認知與實踐的評量方案及提高德育效果的具體方法,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有趣的光-怎樣傳光最好

去年中秋節晚上我和弟弟跟著爸爸、媽媽到內湖國家公園去賞月,那天月亮好亮、好圓啊!我們在遊戲當中,我卻發現有一個先生賣一個奇怪的東西,那是一車像釣魚線一樣的塑膠線,約五十條,二端很整齊的綁在一起,一邊就讓他長長短短的散開,在下面把手的地方裝 上手電筒,和小燈泡,當開關打開後,塑膠線的一端就發出各色光芒。「哇!好漂亮!」弟弟大聲的叫!我卻對那些線發生興趣,為什麼塑膠繩可以發光呢?我問老師這個問題,老師就幫我分組,並且指導我和幾位同學一起共同研究這問題。

可愛的小嫩芽,我們來幫助你

學校舉辦習作園栽培和花卉競賽,我們班上只看到稀稀疏疏的小嫩芽。同學們辛勤開闢的苗圃勤奮的照顧,大家意見紛紛,一位同學說:「老師平常教我們做實驗,再三叮嚀“可能影響的因素有那些? 〞 」大家熱烈討論,我們何不找尋它的變因,再控制幫助她。引起了我們熱切的願望,老師指導下做了些實驗,期望能增產報國。

地球在運動嗎?

我們是一群六年級的學生,在上到「地球的運動」這一課時,引起我們很多疑問:「地球在運動嗎?我們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呀!」 「是星星、月亮和太陽圍繞地球旋轉吧!」「可是大家都說地球在運動呀!能得到證明嗎?」就這樣,我們請老師指導收集資料,並進行各項實驗。

探討竹節蟲體的奧妙

去年四月,我們觀賞了哥哥姐姐們以「偽裝能手 ─ 竹節蟲」為題的研習作品。他們在六十八年的暑假,在溪頭台大實驗林區採集到奇特的昆蟲 ─ 竹節蟲,對牠發生濃厚的興趣而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觀察了牠的形態、生長情形,又調查了棲息的植物、產卵的情形,也從事了再生腳的實驗。七十年三月起,另一批哥哥姐姐們繼續從事未完成的卵的孵化實驗,還調查產卵順序與孵化的關係、產卵期,並對竹節蟲的擬態做深入的探討。我們觀賞了他們的研習作品,對竹節蟲再也不會感到陌生了。但對竹節蟲為甚麼有綠色的,也有褐色的問題感到疑惑。牠們的體色的甚麼不一樣呢?是由於種類不同嗎?或有其他的原因呢?我們為了探討這些問題,也就展開了這一次的研習活動。

平衡因素之模擬與平衡定律式

於高中化學討綸液體蒸氣壓時,分子離開液面的速率,等於返回液面的速率時,是一種平衡狀態,化學反應的平衡,也是一種平衡伏態,但其平衡因素之決定及平衡定律式之關係,由課本所述的模型,我們無法十分真確的了解,環境、溫度、分子本身所擭致的動能,及低位能所具抽象平衡的觀念,如何會是決定平衡的因素。因此我們想設計一們其體而微,能模擬有關決定平衡因素的實驗,並做平衡定律式與濃度、分子間能量、溫度關係之研究探討。

多功能游標卡尺

上機工實驗課,在錐度檢驗與測量時,感到現有量具不能滿足工作上之需求。(一)錐度乃機械加工中常見之機件,而其測量方式卻頗為繁複,測量時無法即時明確表示誤差,平板上測量之精度並不高(如圖一),且費時不經濟。(二)螺紋亦為工業上常用之機件,但對其節徑的測量頗為不便且有誤差,使用三線法測量時,需相當經驗或有人協助才得完成測量,若使用三線組合規(如圖二)因價格昂貴,而顯得不經濟。鑒於目前各種測量方法之不便,促使作者對錐度等測量方法作深入的研究,期能發展出迅速、簡便的測量工具,俾利於機械工業的發展與提升檢驗品質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