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4屆--民國73年

探討固體、液體及離子受熱時的熱能分佈和組成結構的關係

在國中化學課本中和熱能有關的實驗單元包括化學反應熱的測量,物質燃燒熱的測量,溫度的高低怎樣影響反應速率以及溶液的比熱(課本把溶液的比熱值都設為 1 cal /goC ,對濃度較高的溶液不太合理) …… 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常會造成吸熱或放熱的現象,吸熱或放熱的結果會使溫度下降或升高,而溫度的升降即表示物質所含的熱能(或動能)發生了增減的變化。又由溫度的高低會影響反應速率的事實也說明物質的溫度越高時分子的動能就越大,分子的動能越大時,分子的運動速率就越快,因此分子與分子的碰撞機會就增加了,分子的碰撞機會增加,反應速率就加快。由於對這些觀念的瞭解,使我們更想加深一層的探討,物質吸收了熱能以後,這些熱能應該如何分佈在物質的內部?尤其電解質固體(分子狀態)溶於水後它的總熱容量是否會增加?有機化合物的液體分子又是如何吸熱,如何分配所吸收的熱能?這些問題是既新鮮又新奇,因此我們決定對固體、液體及離子做熱能分佈和化學結構關係的探討。

銀晶體之研究

在化學實驗六 〞 銅與硝酸銀溶液之變化 〞 中提到銅片與硝酸銀溶液發生反應,銅片表面會析出光亮針狀的銀晶體,但當同學們做這實驗,將銅片投入硝酸銀溶液中,銅片表面迅速生成一層黑色物質,繼續再生成灰色泥狀(或海棉狀)的物質,就是有針狀銀晶髒也不很明顯,又平常我們看到鍍銀之金屬片或銀片卻是銀白色,不成晶體狀,到底這些不同顏色、形狀的物質是什麼?都是銀嗎?怎樣才能得到光亮針狀的銀晶體?怎樣才能得到銀白色的鍍銀層?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翻閱各鍾課本也皆無交待,因此引起我們探討的興趣與研究動機。

馬路如虎口,請造橋保護我

到學校上課是我們最快樂的事,然而要到達我們的樂園一興隆國小,卻有一段最驚險的路程,那就是「興隆路、辛亥路的十字路 口 」,它不僅是興隆國小學生上學必經之地,也是中國市專、興福國中、萬芳國中、木柵高工、私立靜心、再興中學等師生必經之地。每天我們上學的時間也是人們急著上斑的時刻,從四面八方擁來的行人、車輛都在此處交會,紅綠燈有時也會因各種車輛之互不相讓而失去功能,結果卻害苦了我們,而更辛苦的卻是我們的導護老師和交通糾察隊。導護老師的哨子吹響了,糾察隊的指揮桿放下了,仍然擋不了分秒必爭的摩托車、計乘車,我們只好眼巴巴的排好隊伍站在人行道上苦苦的等待。有時候也為了讓我們穿越「十字路口」卻擋住了數以百計的車隊,而且亂成一團,甚至造成車禍。每天上學與放學,我們都面臨頭痛時間,我們已經忍受了六年,因此我們組成調查研究小組,在老師們指導之下進行「馬路如虎口,請造陸橋保護我」的專題研究。

離心作用下植物生長情形之探討

(一)自從我們學過了國中生物( 上 冊)第六章第八節植物的感應後,使我們了解植物雖是無神經系統,但仍能對刺激發生感應(但不若動物的感應靈敏罷了)。於是導引了我們對身邊四周環境如光、地心引力和水等對植物的根和莖生長時發生的反應,產生了濃厚的探討興趣。(二)在去年( 23 屆)所做的「光由植物體下方向上照射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探討」之實驗,為在“靜止 〞 狀況下植物的趨性生長。很榮幸的,在全國科展中獲得了生物枓國中組第二名,使我倆對繼續深入研究之計劃增加了很大的興趣及信心。我們一直想,假使植物生長的環境改變了,由 "靜" 態變為 "動" 態的環境裏,它們受了離心作用的影響,其生長又會怎麼樣的呢?於是我們就設計以電風扇的轉動作為 "動" 的環境來做實驗,加以探討植物的生長情形。

化學小精靈 II

作者在去年科展中,曾推出「化學小精靈」,由「化學小精靈」的研究中,作者遭遇到一些困難及問題,於是引發作者作進一步研究探討的動機。

幾合作圖探討

在國中數學第五冊中,提到了一些平面幾何作圖,並證明。我們不知道這些作圖法是如何經過一些思維推理的程序而得到的。今欲就此方面作一番探討。

漸進多邊形

為此長久以來的困惑未釋,也基於作者對數學那股狂熱的執著,故願竭其所能全力以赴,未達目的決無反顧,終至引進漸近分數的理論,進而發現「漸近多邊形,以為有效的解決工具;再經引申與推廣,益覺漸近多邊形為一令人欣慰的結果。

化工單元操作教具~自動控制聚合反應器

作者相信一些基本的自動控制,只要設計出一簡單的電路,便可達到目的,不一定需要用電腦。

再探討風、扇葉、力

上一屆(第23屆)科展我所做的研究,使我知通,要設計一個風車, 必須考慮轉速與力矩。因為輸出功率是轉速與力距的乘積 , 要使功率愈大則力矩與轉速須增加.而上一屆,我探討了葉片直徑與轉速及所生力矩的關係。但由於許多資料都沒提到葉片平面與風向的夾角對轉速的關係。因此 · 我希望進一步瞭解。葉片平面與風向間的夾角若改變,是否對轉速有影。想像中,這個角度應該是四十五度時空氣分子撞撃葉片所生推力最大,轉速也應最大。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同時在這一年內我學會用電腦做很多事如畫星象分佈圖、計算數學等等,因此我也想設計程式來處理實驗所得的資料。

恆春半島海岸沉積物之組織與成分的研究

從砂的顏色和粗細發覺到:砂樣的顏色不同,是因其各種組或含量不同所致。生物碎屑含量較多者,則顏色較白,顆粒也較粗;相對地,石英、岩屑含量較多者,顏色略早黃色且顆粒較細。然而組成成份上的不同,究竟與其環境有何關係?顆粒的粗細又代表了什麼地質意義呢?這些尚待瞭解的間題又激起了好奇心與探知的慾望,於是便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