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物理科

明日的世界

假日和父母到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青年公園等地遊玩,當看到年紀小的孩童,吹出色彩繽紛的彩球,勾起不少甜蜜的生活回憶。當我回家情不自禁地再去泡肥皂水玩時,發現泡泡的結構中,居然有角度和空間,引起了我莫大的好奇心,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以下的實驗。

再探討風、扇葉、力

上一屆(第23屆)科展我所做的研究,使我知通,要設計一個風車, 必須考慮轉速與力矩。因為輸出功率是轉速與力距的乘積 , 要使功率愈大則力矩與轉速須增加.而上一屆,我探討了葉片直徑與轉速及所生力矩的關係。但由於許多資料都沒提到葉片平面與風向的夾角對轉速的關係。因此 · 我希望進一步瞭解。葉片平面與風向間的夾角若改變,是否對轉速有影。想像中,這個角度應該是四十五度時空氣分子撞撃葉片所生推力最大,轉速也應最大。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同時在這一年內我學會用電腦做很多事如畫星象分佈圖、計算數學等等,因此我也想設計程式來處理實驗所得的資料。

馬克尼斯現出原形

有一天,到圖書館看到可外讀物,看到一篇有關馬可尼斯發現大磁鐵的童話故事,使我聯想到五年及自然科學到磁場分布,心想,如果能夠看到磁鐵在立體空間的磁力線分布該多好,地是我找遍了所有的書籍,都找到平面的分布停面籠統的磁力線方向分布及那一點是最強?最弱?從此以後,我和三位同學一起做實驗。

瞬間的奧秘

自然界中瞬間的閃電,令人既驚懼又好奇,本研究利用瓦斯點火槍在正負極靠近時產生放電的現象,來作對放電的探討。

它為什麼嘎啦嘎啦

三年級下學期,我們學校喝味全牛奶,公司送訂牛奶的小朋友們ㄍㄚㄌㄚㄍㄚㄌㄚ的玩具,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有一天我正在玩它,姑媽來了,她問我,為什麼這個玩具會ㄍㄚㄌㄚㄍㄚㄌㄚ?為什麼它的聲音這麼響亮?我一時答不上來,心想:這種玩具構造簡單,應該很容易找出發聲的原因,於是邀了張馨涵同學,做下面各種實驗。

排笛排敵

『正確的使用筷子』一直是我們所忽略的議題,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但反觀現代人能正確使用筷子的人數卻越來越少,到底怎樣的一雙筷子才是適合我們自己的呢?筷子要多長?筷子要使用哪一種材質好呢?要怎麼握筷子呢?筷子越輕越好還是越重越好呢?有沒有正確輔助的方法?希望能藉由這樣的研究,找出適合輔助大家正確的握筷姿勢,讓大家能輕鬆的使用筷子。

超上古兵器--投石器之研究

有一天下午,我在家裡看三國志漫畫版本,看到了魏國揮軍攻打蜀的劍閣,兩方猛力廝殺,魏軍人數是蜀的好幾倍,卻久攻不下劍閣,完全是拜那一台台的投石器所賜,投石器在最高點,隨著「殺」的ㄧ聲!發射那一顆顆的「古代原子彈」 ,那強大的威力,使敵人死的死,逃的逃。轟隆轟隆的聲音下,不知多了多少「石下冤魂」,腦袋滿天飛,血染大草原,行成了一幅人間地獄的景象,就連遠隔幾千年的我,也可以感受到那恐怖的氣氛。有一天,我們全家前往火鍋店,準備大快朵頤一番,正當吃的高興之時,我突然發現對面的網咖那「世紀帝國」的海報,當然也有本科展的主角-一台美輪美奐的投石器,正當我迷著的時候,我的手的拿起開罐器和「可口可樂」的曲線瓶,想開來節渴,但卻因注意力分散,用力過猛,頓時,一個瓶子蓋飛向我的腦袋,不偏不倚的正中目標,我反射性的的叫了一聲,但是腦海裡卻又出現了一個瘋狂的怪點子,「利用開瓶器的原理(槓桿原理),來製作投石器,並將他加以改造,找出射程最遠的投石器,來公諸於世」,回到了我那溫暖的小窩,拿起那NOKIA3310,打了幾十通電話,傳送這神聖的消息,找到了對研究投石器有興趣的好朋友,大夥兒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要參加這次科展,並要完成這古代的原子彈----超上古兵器-投石器!

摩擦生熱的探討

天氣寒玲時,我們常把冷冰冰的一雙手來回摩擦,慢慢的雙手就暖和起來,如果我們拿鋸子鋸木板或用鑽子在木頭上鑽洞,然後觸摸鋸齒、鑽頭時,會覺得熱熱的,有些地方還很燙呢! 因此我們知道摩擦會生熱,可是摩擦所生的熱究竟有多少?要怎樣來測量呢?這些問題在我們的腦海裡盤旋了很久,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一起開始研究。

就是那個力\n─液面漂浮體的吸引與排斥現象

觀察水面上的落葉,落葉時常會聚集成一團;而觀察漂浮於水面的迴紋針,發現迴紋計會互相吸引。我們拿楊桃樹葉來做實驗.卻發現漂浮水面上的樹葉某些部份會相吸,但某些部份卻會互相排斥。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其排斥與吸引 ? 而這些力又是從何處來?

我要知道你是誰

前些日子,我溜冰時,不小心膝蓋擦破皮。媽教我拿急救箱的雙氧水先消毒,可是很不巧,箱內有兩瓶掉了標籤的藥水,使我一時無法分辨哪一瓶才是雙氧水。最近學校盛行感冒,我也「中獎了」了,喉嚨沙啞,會痛。媽媽吩咐我每天要定時吃藥,並用藥水漱口。結果,第一天,數口時覺得酸酸的;第二天數口後卻是鹹鹹的。媽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漱口水。」這使我覺得很奇怪,心想:這些外觀看起來很相似的水,為什麼卻是不一樣的東西呢?我到底要什麼方法來分辨它們呢?所以,利用課餘時間,我邀了幾位好朋友,請老師指導我們進行研究這個問題。於是一連串有趣的實驗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