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及地球科學科

生生不息-石蓮花

研究石蓮花的營養繁殖,首先我們證實石蓮花不需要土壤和水分,葉基一樣可以長出新芽。接著,我們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大小不同的葉子生長組織的構造,比較它們的分生能力。然後我們心血來潮,大膽地將生長組織作不同方式切割(平均或不平均橫切、縱切、十字型切及三、六等分切…),它們呈現了神奇的的分生能力。後來,我們又試著把小芽縱切為二,那二株像米狀的小芽,居然可以正常生長為二株新植物。最神奇的是,我們將長出的小芽持續摘掉,那原始的生長組織完整存在,再現分生能力。最後,我們把生長組織切下,在不同葉子間互相轉植也成功了。

米蟲?很久沒見過了

平時若白米放太久沒吃完,就會滋生米蟲,故因此想設計一套方法可以有效驅除米蟲,減少米蟲的危害。一開始先觀察米蟲的特徵外型與行為,做一些簡單的紀錄,發現二種常見的米蟲--米象與擬穀盜。以擬穀盜為實驗材料,利用各種可驅除其他害蟲的方法,如色光、氣味、溫度等,設計實驗去研究驅除米蟲的效果,發現冷藏法與使用柳丁皮、辣椒、大蒜的氣味驅除米蟲效果最為實際與有效。

淡水河水患與河床沖淤作用的探討

我們將前年研究淡水河沉積與沖刷作用所得結果簡略說明如下:(一)平水期:(1)河水因潮汐影響(感潮帶)退水過程沉積速率大於漲水過程。(2)在河流交會處(大漢溪與新店溪、淡水河與基隆河),沉積速率遠大於沖刷侵蝕的速率。(二)豐水期:(1)淡水河河道較窄處(如台北橋、關渡橋附近),沖刷速率約略等於沉積速率。(2)在河流交會處沉積速率大於沖刷的速率。(三)平水期河道的沉積物,主要來自都市廢水中的懸浮物質、有機物質及少量泥沙。豐水期沉積物質來源大部份是河水由上游搬運而下的泥沙。(四)感潮帶漲退的鹹水、淡水交界區在中興橋與台北橋之間。河水感潮最上游:新店溪在秀朗橋附近,大漢溪在浮洲橋附近,基隆河在汐止的社后橋附近。

探討以芸香科(Rutacede)植物為食之六種鳳蝶研究

蝴蝶是種常見的昆蟲,要觀察牠們其實並不困難,所以本研究將六種常見以芸香科( Rutacede )植物為食的大鳳蝶、黑鳳蝶、玉帶鳳蝶、柑橘鳳蝶、台灣白紋鳳蝶、烏鴉鳳蝶等做了詳實的生活史紀錄與各階段的差異。在傳統的蝴蝶分類都以型態來區別,製作生物分類檢索表是鑑定生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本實驗依據鱗片的型態製作出芸香科六種鳳蝶鱗片檢索表,此結果有助於未來研究蝴蝶初步鑑定的參考價值。

海中諧星

本研究是為了觀察小丑魚的巡邏範圍和牠與海葵的共生關係。小丑魚的游程是短距離而非遠距離,一游出海葵將遭到攻擊。觀察小丑魚的領域以海葵為中心,並確定視覺是否為辨識領域的重要因素。從1868 年自然學家Dr. Cuthbert Collingwood 發現小丑魚和海葵有親密共生關係,許多人被牠的美和海葵的親密關係所著迷,因此小丑魚和海葵是水族箱裡重要角色。如果放入水族箱裡海葵會展現與大自然中的海葵不同的型態,所以在水族箱裡不易看到海葵最自然的型態。台灣有5 種小丑魚,而在綠島有4 種,最普遍是白條和克氏小丑魚,其他兩種為粉紅和公主小丑魚,但分佈不多。本實驗由教師與潛水教練訓練學生利用水肺潛入綠島海中,約6 米至18 米深度觀察小丑魚和海葵的共生關係,困難點為利用水肺功能需有良好的海況及能見度才容易觀察,在海下觀察只能維持30~50 分鐘,所以不易作連續觀察。我們發現小丑魚可以利用週遭的地形或物體做指標而巡邏牠們的領區,牠們在白天能看到其他游過的魚群或進入牠們領域範圍的魚類,選擇性的把牠們趕走。不同種類的小丑魚區域的範圍大小有所不同,有些巡邏時離海葵可以遠到3~4 米左右,其他較溫馴小丑魚的會接近海葵,但當其他生物侵入海葵時會展現猛烈的攻擊。小丑魚大部分不會游離海葵太遠,而視覺的能力在晚上會降低許多。

旋轉 90 度的秘密~探討馬利筋的特殊傳粉機制

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是普遍栽植在校園或公園裡的食草兼蜜源植物。它跟授粉者有互利共生的關係,花朵構造特殊而且需經過一連串機制才能完成授粉。馬利筋的雄蕊與雌蕊癒合成一個特殊的蕊柱(gynostemium),藉由構造上的導引讓授粉者能把花粉塊從管狀雄蕊中抽出來,再經過粉塊柄(translator)散失水分後而扭轉。然後花藥單位被帶到另一朵已經空出相對位置的蕊柱上,花粉塊碰到柱頭而達到授粉的目的。樺斑蝶與馬利筋的共生關係很巧妙的完成了傳粉的目的,但是結果的機率似乎不高。不過因為植株本身有毒、無性生殖能力強、一個果實有多個種子以及種子有毛能隨風飄散等條件,所以還是使得馬利筋順利的在台灣繁衍下來。

隕石撞月球-探討月球構造

經過一次天文研習營,我們對月球產生很大的興趣,進而展開一連串研究月球的過程。首先,我們利用天文望遠鏡和相機拍下月球表面圖,算出隕石坑的直徑深度比。接著模擬各種隕石撞擊月面的情形,包括不同的沙子大小,隕石大小,入射角度,入射速率及地下層結構,並量出模擬隕石坑的直徑深度比。最後將月球表面圖上所選取的隕石坑的直徑深度比和模擬撞擊實驗的比值比做比較,找出較吻合的情況,來研究月球的結構。根據比較的結果我們推測月球以前內部可能有類似地球軟流圈的構造,也可能是有些空洞,或都是硬的岩石。模擬撞擊是輔助我們了解月球結構的方法,但受限於月球的歷史很長,無法推斷隕石撞擊的時間及隕石坑的風化速率,因此誤差在所難免。

打破人定勝天的迷思~台南安平海水浴場定沙植物的探索

本研究是以台南市安平海水浴場的濱海植物為研究對象,觀測的季節為秋冬兩季。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濱海植物,主要以馬鞍籐、濱馬齒、鐵線草、蘆葦、牛筋草等為主。在研究結果中,馬鞍籐蔓莖的延長性最長,數量最多,其蔓莖生長的方向主要以東北邊為主,並且是海岸滿潮線以上最先出現的先驅者。在定沙力道方面,以蘆葦的定沙力道最強,其次為牛筋草。而定沙力道的強弱與植物的根系有關:主根越深、鬚根越多與沙粒的膠結面積越大,其定沙力道就會越強大,具有良好的固沙作用。對於人工消波塊的功用,雖然可以削弱海浪侵蝕的能量,但是對於沙土的固定作用是比較缺乏的,因此建議可以在海岸的邊坡地區,種植鐵線草來協助固沙,這樣應用自然界的力量來解決大自然的問題,才是對地球的永續經營。

請螺入甕

福壽螺屬於外來種生物,而人為的疏失使福壽螺成為台灣生態問題的一大隱憂,加上其食性雜又廣、繁殖快又多、對生存環境的水質也不挑剔的習性,所以福壽螺的族群數量增加相當得快又密。本次研究以自製改良的陷阱器,放入誘捕效果好的食餌,放置在福壽螺出沒的荷花池及北中河內,確實能誘捕到福壽螺。將陷阱器發展成串,放入價格便宜又常食用的食物殘餘物當食餌,就可大量誘捕到福壽螺,達到快速、方便、有效的除螺成效。使用資源回收的礦泉水瓶及食物殘餘物當食餌的方式,更有省錢、省力、省時的好處。

窩中傳奇--豆蟹的探索

作品中,從生活中發現剖牡蠣外殼時,有時會有豆蟹出現,而仔細觀察培養、攝影中,獲得相當多的新體驗。豆蟹的身體很小,且螯腳、身體柔軟,又圓滾滾的,眼睛也很小,如不仔細瞧,只當是一顆小豆子呢!對豆蟹詳細觀摩,了解豆蟹的構造、形貌和生活行為,並寫撰寫及報告。希望藉由這次,使大家了解到即使是一條小小的生命,也需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