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及地球科學科

天然ㄟ尚水~香草水溶液對玫瑰與非洲菊切花保鮮及環境保護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甜薰衣草、口香糖薄荷、檸檬香茅、玫瑰天竺葵、鳳梨鼠尾草、艾草、到手香、直立型迷迭香、芸香等九種不同香草並加上備長炭、麥飯石等天然材料之複合配方,對玫瑰及非洲菊常用切花之瓶插壽命影響評估研究。\r 針對複因子評估香草之不同處理方式對切花瓶插壽命並無一致性,固歸納出改良配方,即針對不同香草種類建議最佳選擇處理方式,採香草整片處理為檸檬香茅;直立型迷迭香;芸香;艾草;到手香、香草撕裂狀者為鳳梨鼠尾草、粉末狀者為甜薰衣草;口香糖薄荷及玫瑰天竺葵方式為佳,均能有效延長切花瓶插壽命,花徑綻放度甚佳。\r 本組繼續改良研發結合家庭用品(紅糖、酒精)、有機香草及環保淨化之備長炭及麥飯石等複合式配方,改良實驗1證明:玫瑰浸漬不同香草保鮮處理液實驗中以玫瑰天竺葵(粉末狀)及甜薰衣草(粉末狀)處理組在吸水量表現較佳。非洲菊浸漬不同香草保鮮處理液實驗中,口香糖薄荷(粉末狀)及檸檬香茅(整片狀)無論在吸水量及花徑量表現最佳,瓶插壽命更達13天,遠超過文獻上之瓶插壽命8天以下,另以更簡便之香草精油改良替代實驗2瓶插壽命得知:玫瑰切花保鮮以迷迭香精油最佳(達9天),比對照組(自來水)7天為佳。非洲菊切花保鮮方面以薄荷精油處理最佳(達10天以上),比對照組(自來水)3天有顯著性差異。並且發現平均吸水量表現與瓶插壽命優劣呈一致性。若能將上述適用方法加以推廣,當更能改善一般業者及消費者所普遍採用之化學保鮮劑無形中所製造出重金屬污染水質及環境問題。

霧裡看「發」-模糊方法對蒸發量的探討

蒸發為水吸收熱能而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是一種水量的損失,對於水資源開發計畫;或是乾旱地區的水量控制均相當重要。蒸發的過程相當複雜,且受到甚多因子的交互影響,因此不容易估算蒸發量,通常採用經驗公式加以推估,例如道耳吞(Dalton)式,梅耶爾(Mayer)式等,其精確度通常較差;或者採用能量平衡法估算,其精確度較高,例如安德生(Anderson)式,但由於數據不易量測,故不常使用。

「節節」高「生」環境因子對圓葉節節菜生長、生存之影響

本研究探討台灣原生種圓葉節節菜的外觀、形態、環境適應及生存策略,使其資料有\r 更完整的記錄,以提供教學及生活應用,並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結果發現:\r 1.改變環境因子可使圓葉節節菜形態有多樣的變化。\r 2.圓葉節節菜適合中性水質,環境耐受度高。\r 3.在生存策略上,溫度的波動應是關鍵的物理因子,在圓葉節節菜發展沉水葉或挺水\r 葉的傾向上扮演重要角色。\r 本研究結果可用來推廣圓葉節節菜在水族造景上的應用,減少引進外來種造成環境的\r 衝擊;而物種族群概況調查、同環境下生存物種間的交互作用等,則為值得延伸研究的方\r 向。

水中蕨響(槐葉蘋形態.生活史及生存環境的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台灣珍稀且嚴重瀕臨滅絕的水生蕨類-槐葉蘋的形態、生活史及生存環境的研究,讓槐葉蘋的資料及培育的方法有更完整的記錄,以達到保育的目的。首先比較槐葉蘋與人厭槐葉蘋形態構造上的差異,以釐清兩物種被混淆的身分。接著比較兩物種生存競爭能力,來證明外來種入侵的嚴重性。兩物種於幼葉期最容易被混淆,可藉由葉上毛被物來區別。槐葉蘋浮水葉葉上毛被物是叢生且分岔、葉型呈橢圓形;人厭槐葉蘋毛被物像打蛋器的形狀、葉型呈雙耳形。人厭槐葉蘋競爭能力優於槐葉蘋,在兩物種共存的環境中,槐葉蘋會全部被人厭槐葉蘋所取代。由槐葉蘋的物候週期觀察結果,3~11 月為抽芽成長期,3~12 月為成長與繁殖期,12 月~隔年 2 月為冬枯期及孢子囊果出現期,12 月~隔年 5 月為孢子囊果成熟開裂期。槐葉蘋繁殖的方式分為無性繁殖及有性生殖。適合槐葉蘋生存環境的條件是(1)陽光間接照射(半遮蔭)、(2)乾淨未受污染的水質、(3)通風性良好。

黏黏有蝓

之前,小組同學在家中的花園,找到了一隻豐腴的蛞蝓,牠那軟趴趴的身軀,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還記得,我們曾學過昆蟲會分泌化學物質“費洛蒙”進行溝通,這種現象使我們大開眼界。因此,我們便想了解在土壤中的雙線蛞蝓是如何找尋同伴的?我們的實驗主要設計以下四項: 1.利用了網路、書籍查出蛞蝓分類學的地位與相關資料,蛞蝓的學名是 Philomycus bilineatus。並實際觀察與飼養中,發現雙線蛞蝓在爬行時,會留下明顯的黏液痕跡 2.以解剖顯微鏡定期觀察蛞蝓卵粒孵化的過程,發現卵粒的顏色會由透明無色逐漸變成黃色 3.利用自製透明管,探討光線對雙線蛞蝓的影響,在 74 次的實驗,有 47 次是往暗處爬,所以我們判斷蛞蝓具有負趨光性 4.探討黏液是否對雙線蛞蝓的活動有影響,我們做了 63 次實驗,有 38 次會往同伴遺留下的黏液方向移動,所以我們推測黏液對雙線蛞蝓的活動會有影響,可以幫助牠找尋同伴。

黴完黴了

由本次的實驗觀察,發現青黴在適合的環境下可由孢子萌發菌絲,再長出串孢子繁殖,在二至三天內即可完成其生活史。實驗亦發現,在六種水果中青黴確實在橘子上長得最好,這可能是我們常看到橘子上長有青黴的原因。另外實驗結果顯示若橘子保存的方式適當的話,可以放置約一個月也不會腐爛,而保存橘子的較好方法是將它放置於打孔的塑膠袋中並把袋口打結封住。

緊張一下會怎樣?漢姆斯特的情緒反應

本研究為了探討緊張情緒是否影響黃金鼠(Mesocricetus auratus)的記憶力及判斷\r 力,研究是否會對黃金鼠造成心理層面的影響。記憶力實驗結果顯示,黃金鼠處於緊張\r 情緒時,5 次走迷宮的帄均走錯次數,比正常情緒來的多,由此可知,黃金鼠處於緊張情\r 緒時記憶力減弱,並於十五分鐘後,緊張對記憶力的影響達到最小。心理層面實驗結果\r 顯示,黃金鼠經過在七天餵食過程中,接受搖晃飼養箱的刺激後,看到食物後的帄均遲\r 疑時間比進行實驗前看到飼料後帄均遲疑時間久,證明黃金鼠在經過搖晃刺激後的確造\r 成了心理層面的影響。透過本研究,再一次證實緊張情緒的確會影響判斷及記憶力,並\r 造成心理層面的壓力。我們期許未來將進一步探討消除緊張的方法,減少緊張情緒造成\r 的負面影響。

揭開神祕的面紗---路竹地區輻射霧的簡易預報

路竹地區每到冬春交替的早晨,經常會瀰漫濃濃的霧。感覺前一天的氣溫較高,濃霧出現機會比較大。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蒐集了每日最高溫、每日溫差、每日夜間相對濕度、每日夜間露點差、每日風速風向分析隔日起霧的情形的關係,嘗試建立路竹地區輻射霧的簡易預報模式,結果如下: \r 一、每日最高溫 22℃以上時,翌日凌晨出現輻射霧的機會約為82﹪,高溫日(高於30 度),無預期濃霧出現。低於15℃,為冷鋒籠罩日,翌日不可能起霧。每日最高溫約出係於午後1-3\r 時,冷鋒日則不一定。 \r 二、每日 22 時相對溼71﹪以上時,翌日起霧或下雨的機率約為82﹪。每日0 時相對溼度71﹪時,當日起霧或下雨的機率約為77﹪。 \r 三、每日 22 時、24 時氣溫露點差達5℃以上,翌日不起霧機率極高。每日22 時可得y =834.3x+2268.6 之關係式。(y=翌日清晨平均最低能見度\r x=每日22 時氣溫露點差)。每日0 時可得y=1125.4x+1292.9 之關係式(y=當日清晨平均最低能見度 x=當日0 時氣溫露點差),以此作為預報模式標準式,22\r 時R2=0.9724,0 時R2= 0.9823,應屬統計高可信範圍。 \r 四、每日 0 時風速小於12 kt 時,風向為偏北東風系,才有可能起霧。濃霧日之0 時風速必小於5kt,風向為偏北東風系。

雙瞳-藤原效應的觀察和模擬

台灣夏秋雨季常有颱風侵襲,甚至有雙颱同時影響的歷史紀錄,對於雙颱的產生和本身的交互作用,一直是引人注意的話題。本實驗的目的為利用自然界的重力和科氏力所產生穩定的兩個水漩渦,模擬兩個颱風的交互作用,並利用紅墨水來增加觀察的便利性,探索藤原效應的理論。由於器材的簡易特性,所以隨時都可操作,讓我們體會到複雜的原理可用簡單的器材進行了解。對於實驗所得結論,除了和理論刎合之外,當中有關水位高低和漩渦形成關係,孔徑大小變化對兩漩渦之間的拉扯,牽引,結合的影響,更可以進一步深究。

奇妙的耳朵

我們以人類最常聽到的 250Hz~8000Hz 來測試耳殼的細微構造對收音的影響,並加以校正,再分別用去 A(外耳輪)、去 B(逆耳輪)、填 C(凹陷)、去 D(耳屏)、去 E(耳珠)的耳殼來測試,收集資料並建立完整的比較圖表,且在分析整理資料時發現耳朵有分工合作及各部位有選擇特有的聲頻放大或縮小的功能。本實驗的結果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可利用這個特性來研發產品幫助聽障朋友,而另一項可能的應用則是應用我們的發現依照當代的動物及古代的生物耳殼的構造去闡試其所處的生態環境,對其生活使能有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