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理化科

一包在手,希望無窮「不同活性金屬氧化放熱程度及對鐵的影響」

一﹑由鐵粉在催化劑碳、電解質氯化鈉、水份及氧氣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探討其放熱程度及溫度的持久性。(一)、鐵粉的量愈多對熱敷包溫度上升的速度愈快,所能達到的最高溫愈高,且可推斷鐵粉的量是影響實驗的主因。(二)、碳粉及食鹽含量對熱敷包溫度上升的速度及最高溫略有影響,但影響有限並非主因,有可能只是催化劑用。其中碳粉太少(本實驗小於3 克)時,溫度的上升即明顯受影響。(三)、以攪拌或揉搓材料方式,提高材料相互間的碰撞及接觸,可有效的提昇熱敷包溫度上升的速度及最高溫度。(四)、當鐵粉、活性碳及食鹽同時增量所產生的放熱效果最好,會比固定增加其中一項原料,而另二項原料維持不變時所達之效果來得好。二、改變不同活性的金屬(Mg、Zn、Fe、Pb、Cu)下,觀察比較放熱程度及溫度的持久性。三﹑我們知道碳對整個反應的重要性,故藉著不同活性金屬及碳之間混合重量比例添加至鐵粉中,探究影響其放熱程度及溫度的持久性。

竹炭與銀的美麗邂逅

自然界中,銀為金屬導電度之冠,其電阻極低;炭,是唯一可導電的非金屬,於是就想嘗試把這兩種不同特性的元素結合。竹炭是炭的一種,可導電,又為再生性資源,也是台灣最近這幾年來積極開發的新型環保材料,更享有「黑鑽石」的美譽。本研究嘗試將銀與竹炭兩種不同材料結合,研發出金屬結合非金屬的複合導電材質。本研究成功研發出製作竹炭銀粉末的方法並壓成錠狀:利用銀鏡反應將銀包覆在微米級竹炭粉上,並將竹炭銀粉壓成錠狀;找出竹炭銀錠最佳導電度的質量比例,竹炭與銀的比為1:9竹炭銀錠可導電,電阻介於純銀與炭(石墨)之間,其電阻極低,將來可應用在代替石墨作為電池的電極,對提升導電度會有幫助。

大有「旋機」—透過旋轉式機制重新探討機翼升力

在本實驗中,我們將測量升力常見的「懸吊式」裝置改良為「旋轉式」裝置,透過馬達轉動,會產生電力的原理延伸:以馬達為主體,並將機翼接於馬達上,此時產生的電流大小,即定義為機翼升力大小。並配合月曆紙與珍珠板所製作的環保風洞,測量不同長、寬及弧高位置的機翼,更透過雙腳釘更進一步的測量前、後掠式的機翼升力,也另外探討了表面材質對機翼升力的影響。

螢光棒的驚鴻一瞥

市售螢光棒琳瑯滿目,其棒身主體分有內、外兩管:內管填裝強氧化劑,外管則有螢光發光物種及染料,而螢光棒的發光時間約12 小時。一般廠商會將氧化劑放入內管,一壓迫內管便將將螢光物種激發而放出能量,此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即是螢光棒的發光原理。而我們實驗中無意發現添加一些化學物質例如氨水及含有胺基的化合物等,使螢光棒的發光現象改變,使螢光棒的發光如同曇花一現般的光亮,令人驚艷。

它抓得住我-以自製精密計時器探討"g"世界的奧妙

上理化課的時候常以馬錶計時來進行實驗,但不同的學生常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我們用數位相機、簡單的電子元件與馬錶,設計同步出攝影、簧片、磁簧、光敏感應四組精確測量時間的裝置,其中以光敏感應組最精確,可以測到千分之一秒的反應時間。其他方式也各有優點;例如同步攝影適合測量較低速的運動物體,簧片及磁簧的感應方式簡易又精確。運用光敏感應測量自由落體的運動時間,發現亞里斯多德「重物先落下」及伽利略「物體皆同時落下」的觀念,應分別是以小於兩百公克重的重物以及大於三百公克重的重物做自由落體實驗所歸納出的結論。光敏計時器的精確度可以精確測量單擺擺動週期,再推算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值,實驗中,g值變化受月亮位置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以及太陽。這些精密的測量裝置可廣泛應用在理化課程的實驗,以滑車實驗為例,利用此實驗裝置較傳統測量結果增加25倍的精確度。

折射玄機

本實驗利用光通過不同介質,會產生折射的特性,並藉由改變物質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濃度、密度等來了解對應折射率的關係。原本實驗裝置是利用半圓形槽,但效果不佳,後藉由三稜鏡色散實驗的啟發,使雷射光經過二次折射後產生較大的位移,來增加實驗的靈敏度。實驗的結果發現各物質溶液的濃度、密度等物理量,均與各物質溶液所測量出來的折射率或光斑位移有極佳的線性關係。在針對分子化合物與部分離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探討上,發現了分子化合物的折射率大於離子化合物。並測量純水、乙醇、正丙醇等純物質的折射率所得結果與理論值接近,證明實驗的準確性。在推廣上,由本實驗的結果可利用光斑位移對應到各物理量數值一致的線性關係,來推論各物質的物理量。

生生不息--生質產氫發電

本研究中,我們利用厭氧產氫菌分解有機質,由過程中找出厭氧產氫菌醱酵產氫最佳環境因子,再於攪拌式反應器中添加活性炭粉進行連續式醱酵產氫實驗。在一系列的研究下,最終找到最佳環境因子醱酵產氫,分別為污水處理場污泥、培養溫度40℃、攪拌速率150?rpm、蔗糖為基質碳源濃度為30000?mg?COD/L、pH?值維持在pH=6.0,為最有利於厭氧產氫菌進行產氫。而於攪拌式反應器內添加活性炭粉,將有助於液態產氫污泥凝聚成顆粒污泥,而本研究於HRT=1?h時,產氫速率可提高到7.03?L/h/L,相當於每日每公升反應器可產生168?L的?H2,最後產生的氫氣結合氫氣純化裝置與燃料電池後,產生電壓最大可達3?V,已成功讓1.5?V?燈泡發亮、電風扇轉動與進行水的電解實驗。希望本研究將進一步應用在澱粉或纖維素醱酵產氫,以分解自然界許多過剩的廢棄物質,成為一種潔淨環保再生的未來能源。

酯酯香醇--酯化反應之最佳化探討

乙酸乙酯的酯化反應最佳化研究,透過田口式實驗設計法,決定對酯化條\r 件進行四變因(溫度、催化劑量、醋酸含量、無水乙醇含量)三水準的實驗,利用\r L9直交表,縮短了反應所需的進程及效率,透過一連串的探究與分析,由圖表\r 的趨勢,我們發現:\r 1. 整個酯化反應,以催化劑的有無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沒有催化劑,反應進行\r 有如牛步。而且催化劑量1ml、3ml、5ml,以1ml 的效果最好,並不是劑量越\r 高就越好。濃硫酸及濃鹽酸都能扮演催化劑的角色,但以濃硫酸的效果較佳。\r 2. 反應溫度25℃、55℃、85℃,以55℃為最佳。\r 3. 醋酸過量對提升產物生成率有明顯的效果。\r 4. 無水乙醇過量對提升產物生成率也有效果但不若醋酸好。\r 5. 攪拌對於這一個勻相的反應,效果並不明顯。

散光彈--探討溶液性質對擴散行為的影響

擴散作用的發生,是因分子的運動,使其均勻擴散開來。當物質在兩相鄰區域不能均勻地分散開時,就會產生濃度差,而當此濃度差不存在時,表示已達擴散平衡。本文除了探討上述之性質外,更深入去研究溶質與溶劑的性質是否會對擴散行為產生一致的影響。此外為了能夠精確的量測溶液的擴散行為,特別設計了由:(A)綜合光學組、(B)光度計、(C)輸液器三者組裝而成的一套量測系統,以此來量測溶液的擴散行為。本實驗採用了墨汁、過錳酸鉀、酚紅及亞甲藍等四種溶液,並分別滴到清水、食鹽水及糖水等溶液中,而得到以下的結論:欲滴溶液與被滴溶液的溶液性質相似(同為分子化合物或同為離子化合物)時,擴散速率較快;此外在實驗中更發現到墨汁在高溫的食鹽水中會產生鹽析的現象,因而無法觀察到擴散行為。

水落石出

本實驗在探討密度大於 1 的球體,使其沉入靜水中,當以不同流速的水流下沖小球時,量測小球上浮的速度、上浮高度及上浮起動時間。我們將實驗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探討水流下靜水沉物上浮的機制,藉以了解水流的流動與球體上浮之間的關係。第二部份探討容器的大小及高度對靜水沉物上浮的影響。我們發現在容器口徑大小、高度不同的情況下,小球上浮的狀況均不同。同時發現水流流速亦會影響小球上浮的快慢,因此我們設計了第三個部份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我們用數位攝影的方式拍下實驗的整個過程,並利用電腦擷取記錄小球上浮的時間及上浮高度,以避免人為操作紀錄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