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理化科

「如膠似漆乎」-液體的黏滯性之研究

拿湯匙想舀出蜂蜜沖泡突然湯匙滑落瓶中,其緩慢下沉狀態激起了好奇心,觸發想進行\r 液體的黏度之實驗研究。研究包括:\r 一、應用不同口徑量筒,以外插法求出量筒口徑趨近無限大時小球的終端速度,避免量筒邊\r 界影響力,進一步成功地推算出液體的黏度為何。\r 二、逐一有計畫地改變了液體的溫度,從實驗數據歸納出液體黏度會隨溫度變化的情形為何。\r 三、創意設計,測量高黏滯性液體流過漏斗的時間,積極討論,建立其物理科學模型與理論\r 架構為何,以能預測液體的黏度數值,發現了從實際的實驗結果與我們所建立的理論模\r 式之黏度的預測趨勢非常吻合,誤差極小,可成功作為預測液體黏度之有效研究方法與\r 物理模式理論架構。\r 四、自製研發實驗裝置測量液體之撞到障礙物而能開始旋轉的高度以及其旋轉的週期為何,\r 並且能與黏度進行比較與討論,探討其間的關係與原因為何。

如鷹展翅上騰–重新得“力”

傳統的薄翼迷你偵察機為了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兼顧質量輕及升力大,因此其薄型機翼大部分都使用低展弦比(大面積)的機翼,但低展弦比的偵察機因為旋轉力矩較小且不能裝尾翼,所以飛行時較不穩定。於是我們利用自行改良製作的簡易風洞,改良出高展弦比(小面積)的機翼,也能獲到較大的升力,同時其升力係數比低展弦比(較大面積)的機翼更高,飛行也更穩定。實驗中,我們固定翼展長度和迷你偵察機相同,但降低機翼的寬度,我們發現不同機翼形狀具有不同升力,其中漸縮比0.5 具有較大升力及升阻力係數,但升力仍比低展弦比機翼小,於是改變機翼弧度及弧翼高度,結果我們發現高展弦比的弧形機翼及1/15 的弧翼高度,居然也能獲得比低展弦比機翼更高升力及更大升力係數,大幅提昇薄翼迷你偵察機的升力以及更穩定的飛行。而且高展弦比的機型也更易偽裝成類似老鷹之類的動物,能像老鷹一般展翅上騰獲得更大升力,如此,不僅可以使軍事偵察更加隱蔽,更可用於警方攻堅時對於人質情報的收集、山區搜救,或是自然景觀的調查等等,將來更可以應用於輕航機的機翼,使輕航機的飛行更具穩定性與安全性。

力爭向上的水滴

我們整個研究的主題,是利用板子振動的方式,使板子上的水滴往高處方向移動。實驗發現水滴向上爬升的速率與板子的振動頻率有關,接著我們增加板子的重量,結果讓水滴產生最大爬升速率的振動頻率反而降低。實驗裡,可以向上爬升的水滴直徑都超過0.2cm,水滴太小或太大都會造成爬升速率較慢或者不會有爬升的效果。另外也發現,採用不同成份液體做為爬升的液滴,會有不同的爬升速率,代表表面張力在水滴爬升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把水滴滴在塑膠、不鏽鋼金屬及銅金屬等三種不同的表面上,發現水滴會有不同的爬升速率,表示水滴與接觸面材質之間的附著力會影響水滴的爬升。我們也對液滴向上爬升的現象,進行攝影分析,並提出了解釋。

連廣用試劑也數位化了

本實驗利用酸、鹼水溶液在廣用試劑檢驗下會呈現不同的顏色,以影像處理軟體擷取顏色之 RGB 值,將各個不同的 PH 值所呈現的顏色數據化。

無所不在的電磁波

我們身處於電氣化的時代,每天都會接觸各種電器,只要開關一開就會產生磁場,就是我們常聽別人提到的電磁波,也常聽到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的傷害,造成人心惶惶;另一方面,電磁波的磁其實跟磁鐵的磁場是一樣的,但卻常常拿來用或是當作贈品卻沒人害怕;所以我們用日常生活容易取得的材料讓它們暴露於較大強度的電磁波與磁場的環境下,看看它們有什麼變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再嚐試以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或方法,來降低或是阻隔電磁波!

片面之磁

本研究是對磁鐵同極相斥特性、磁通密度加成性、磁性材料導磁特性進行研究。由實驗發現,非金屬都不會被磁鐵吸引,但也不是金屬就可以被磁鐵吸引,如銅、鋁就不會被磁鐵吸引。另外,由實驗發現,磁鐵的排斥距離與靠近磁鐵物品的種類、形狀、大小與放置位置都有關。靠近磁鐵的鐵線越粗、鐵線排列越緻密與鐵線在4.50 cm 以內時鐵線的長度越長,越能縮短磁鐵的排斥距離。在本研究中亦發現,(1)磁鐵排斥距離與10.00 cm 長導磁材料的線徑呈線性減少關係;(2)在10.00 cm14#鐵線相距180 度下,磁鐵排斥距離與磁鐵的磁鐵的磁通密度呈線性增加關係(3)當14#鐵線長度小於4.50 cm 時,鐵線排列距180 度、90 度、45 度時,磁鐵排斥距離與鐵線長度亦呈線性減少關係。另外,由本實驗也可了解鐵線如何影響磁鐵磁力線分佈。最後,本研究選擇磁通密度為3000 高斯的磁鐵,加上磁鐵同極相斥及片狀導磁材料導磁易形成『片面之磁』的特性及水的浮力原理成功做成『上升水位監測系統』及『下降水位監測系統』,這兩個系統可應用於河川水位警示。

微觀化學

為了比較傳統型和微型化學裝置的差異,我們設計微型化學反應裝置,並探討其實用及環保方面的問題,我們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化學反應的沉澱結晶及電解反應,嘗試以各項變因(溫度、濃度、聲波…等)來觀察其結晶的形態。我們已成功地將用量減少至0.04ml,也以微觀的角度觀察化學反應的過程。在實驗中發現到反應進行時粒子會不斷流動,經查證後為愛因斯坦所提的布朗運動,並且測得琉顆粒的直徑大小約4.2~6.7微米。本實驗成功地將顯微鏡應用在化學領域上,若將此實驗推廣,可達到汙染少、時間短、用量少的目的。這是邁向化學微觀世界,另一種創新嘗試的方法。

綠茶與養樂多的愛戀

養樂多這類的乳酸飲料是屬於膠體溶液,膠體溶液是指一定大小的固體顆粒或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溶媒中所形成的溶液,其質點一般在1~命c,丹寧酸,兒茶素以及維生素e等成份。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其中以黃烷醇類物質(兒茶素)最為重要,含量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左右,茶多酚又稱茶鞣或茶單寧,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當膠體溶液遇到電解質時,因為淨電荷為零,淨電斥力不存在的緣故,其溶解度最小。所以我們認為養樂多因為是膠體溶液,而綠茶是電解質,因而產生了沉澱現象。

探討離子電流的電磁效應與替代金屬導體的可行性

為了證明離子感應電流的存在、測其大小及探討離子溶液代替金屬導體之可行性,我以離子分離電容器、螺線管、羅蘭環及萊頓瓶等器材,設計感應電流的量測方法。藉由電壓紀錄器記錄瞬間的感應電壓,再由測得電壓換算成電流。實驗結果顯示硫酸銅濃度 5%時,離子漩渦電流產生 4.4×10-4(μA)的感應電流,離子螺線管產生 1.89×10-4(μA)的感應電流,且離子濃度約 15%時,漩渦離子產生的感應電流最大;當噴水速度達 1032 (㎝/s)時,帶電水霧產生 3.4×10-4(μA)的感應電流,且噴速越快,產生的感應電流也越大。由實驗結果驗證了離子感應電流的存在及離子溶液代替金屬導體的可行性,藉由感應電流之偵測及離子溶液的導電性,更可拓展至直流發電機、金屬偵測門、及科幻片中在空中飛行的車子等無可限量之生活應用。

死也要吃的光速巧克力棉花糖

課本第四章提及:光速是速度的極限,許多科學家嘗試測量光速。本研究利用微波爐的電磁波特性簡易測量光速。微波屬於電磁輻射,速度與光速相同。當微波爐加熱含水分又可融化的物質,如巧克力、日式棉花糖,其局部融化點間的距離便可計算出電磁波長;配合微波頻率,便可計算電磁波速度。研究過程中,得到以下成果:1. 改造微波爐運轉與電源控制機制,能測量熱點距離。可利用保鮮膜記錄熱點距離。2. 微波爐測量熱點間距離應為微波波長的一半。3. 利用巧克力測量光速結果,誤差在10%以內。4. 改變介質(巧克力浸泡在沙拉油中)會影響電磁波速度,因此波長也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