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風神演義-循環風扇的秘密

本研究在於探討「循環風扇」與「一般風扇」功能上與結構上的差異處,並針對「循環風扇」三種主要結構 ─ 導流罩、風洞圓筒、中心圓板等構造,結合風力發電機與電壓計,設計測量風力與最遠有效風距的實驗。另外我們實地在教室中進行氣流循環實驗,比較兩者風扇間造成氣流與循環速度的優劣性,歸納使用風扇促進教室氣流循環的最佳效率,以期能達到節省能源的最大目的。實驗中發現「導流罩」是影響風扇「風力及最遠有效風距」的最大因素,其中以「漩渦狀導流罩」能使風扇吹的風更集中及更遠。在教室氣流循環實驗中我們發現「一般風扇」的表現比「循環風扇」好,能帶動氣流範圍較廣,其中以對著「對角線」吹送的效率最佳。

太陽能無冷煤冷氣模型車

汽車是工業時代中製造大量汙染物的產品,環境污染其中之一含冷氣系統部份,所以此專題為改善冷氣對環境的破壞。汽車排放汙染物多寡決定於引擎負載,引擎負載越大,污染物排放越多,而車用冷氣是消耗最多負載的附件,而致冷晶片只須消耗電能,使引擎負載降低,使引擎排放的汙染物大幅度降低。 實驗過程,運用三用電錶測發電機的電壓值;勾錶測發電機的電流值;廢氣分析儀測車輛排放的CO、HC值;固定汽油量在引擎怠速運轉下測出燃油消耗率,判斷出自製的冷氣系統既環保又節省資源。 汽車科課程有鈑噴課程,藉本專題加上汽車外型製作,讓同學知道利用玻璃纖維也可以製作出跟鈑金一樣強且輕的的外殼,再噴漆。

橘子紅了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常用的化學藥品,來保存食物或解決生活困境。

光纖及雷射導光在建築物振幅及結構安全可行性之探討

元宵節路邊攤販,叫賣一種『滿天繁星』的小型手電筒,光源前面接著一串細細長長、顏色不一的透明塑膠「光纖」,把電池開關打開,細線頂端就會發亮!作者群首先意外發現光纖斷裂與轉折處,可透露建築物內部結構受損的訊息與方位;續而在應用雷射筆作全反射的實驗裡,再進一步發現「光纖雙向傳輸」及「光線槓桿原理」,可以用來偵測建築物的位移。「光纖」和「雷射光」相加乘,在生活中可發揮無遠弗屆的應用功能,值得大家來關注。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光纖導光特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經由文獻的探討:鐳射偵測準靜物的位移等,變因的操控、觀測、分析,學到了網路資源蒐尋與擷取、數位相機、放大量測等方法、收穫良多。

龍貓巴士的最高境界

研究分為兩大項目直線競速及翻滾直線:以最短的時間跑完全程300cm翻滾:在45 秒內能翻轉最多的圈數 製作過程中主要有兩大部分車體結構及動力來源車體結構:利用密集板製作車身及輪子,再配合電池、馬達提供的動力。動力來源:提供的兩個馬達、一套齒輪、由一人負責組裝,再使用兩顆高電流的電池。*其中以下列幾點會影響車速及翻轉的順暢、速度輪軸長短:影響車子行走的平穩性。輪子直徑大小:馬達轉速相同時,車輪的直徑大小會使車速有改變,分別在兩大項目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車體重量:對地面的作用力影響車子行徑的速度。車輪使用的材質:試用各種材質,摩擦力的增減、抓地力不同,會影響跑速。軸距長度:受限於馬達的裝置,車身板前後長度,使翻轉的直徑影響到翻轉的速度及圈數。車蓋的材質及車蓋長度:影響翻轉時的弧度及順暢度。

拼乾淨e 起來

抹布在家庭廚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甚至接觸到我們吃東西的手和吃飯的碗盤、餐桌,而抹布的種類也很多,每種都具有不同的產品特色,以吸引家庭主婦去購買。傳統一般抹布無法將油污清理乾淨,必須配合清潔劑使用,甚至擦完油污還需用大量清潔劑去清洗抹布,相當不環保,於是市面上開始出現一些強調去污力強,好擦好洗,免用清潔劑的『魔布』產品,由於價格高於一般抹布1-3 倍,因此我們想要探討各種品牌的抹布在家庭主婦所需求的吸水性佳、去油污力強、不留棉絮及水痕、不易滋生細菌等特點,各方面是否如產品包裝上所標榜的那麼好用。依照我們選擇的五種抹布進行各項研究結果發現:一、傳統抹布材質是棉布或嫘縈棉,但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新產品大多是強調超細纖維或開纖纖維,只有一般棉纖維的十分之一。二、纖維愈細吸水性愈佳,去油污能力愈強,以抗菌抹布吸水性最佳,3M 魔布去油污能力最強。三、纖維愈緊密愈不易掉棉絮,也較不易留下水痕,以抗菌抹布最不易掉棉絮也最不易留下水痕。四、抹布沾到污漬應立刻清洗,否則污漬卡在纖維上就不易清洗乾淨,小熊抹布纖維織成的表面積較大,污漬卡在上面非常明顯。五、抹布要洗淨晾乾才不易滋生微生物,3M 魔布較不易滋生微生物,而抗菌抹布加了抗菌劑更不易滋生微生物。六、抹布的選擇依據不是價格或強打的廣告商品,而是依據用途選擇抹布,做家事才會更有效率。

綠色革命的冷房系統研究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不論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能都非常可觀,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作最合理、有效的運用,殊為可惜!本研究主要是針對這些不合理、無效率之處,研究出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使太陽能能夠作最佳的利用。研究中特別針對水的傳導、對流作了一系列實驗以便掌握水的熱量傳播方式,並且設計了溫控和光控兩種開關以控制水的流量,從而研發出一套創新的「綠色革命冷房系統」。

日光建影-日照與建物陰影遮蔽模型程式設計研究

土地有限,建築物不斷向上發展,如果沒有適當的規劃就興樓建厝,會造成日照分配不均更造成居家安全疑慮及能源使用的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我們想建立一套能準確、快速且能自動描繪建築物間影子遮蔽情形的程式,以達成智慧建築「節能永續」及「便利舒適」的目標。 我們用自製建物模型、方位盤、模擬太陽的平行光源,探討不同情況下建築物間影子相互影響的關係。我們發現建築物的影子會隨地理位置、建築物尺寸而有規律的變化。因此我們利用三角函數精確地找出影子的高度=Hb-∆x*tan(θ)/sin(ϕ)、寬度=Pmax-Pmin。 最後,我們利用Microsoft Excel軟體,建立成一份能夠快速且能視覺化自動描繪建築物影子遮蔽情況的程式-「日照與建物陰影遮蔽模型程式」,希望未來能提供給需要的大眾使用。

掀池得點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原理主要是依照化學課本第六章「電池、電解、電鍍」。其一為拆解廢棄乾電池,取出其中的鋅殼、二氧化錳及碳粉等成分,分別製備出氫氣及氧氣。同時將中心碳棒研磨成細粉使用於燃料電池的電極製作上,再自行製作、組裝燃料電池,在陰陽兩極分別通入從廢棄乾電池而來的氧氣與氫氣,配合三用電表量測其電壓及電流,並觀察過程中各種參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研究發現鹽酸的濃度對氫氣的產生速率會造成影響,而二氧化錳也確實具有催化功能,可加速雙氧水分解使產生氧氣。若燃料電池的陰極通入氧氣,則電池電壓會比陰極通入空氣時為大,電流方面的數據顯示也是如此。

我家的柳橙也會長椰果

本研究利用當季產量過剩之柳橙,及其他具高糖度、高氮量、生質廢棄物,如豆渣等原料,以製造細菌性纖維素(俗稱椰果),並探討椰果製造之最佳條件、主副產品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活上之應用。研究結果發現:(1)細菌性纖維素生長之最佳條件為氮源(peptone)0.6g/L,PH值4.5,醋酸濃度0.8%(v/v),醋酸菌接菌量25%(v/v),糖度14oBrix。椰果產率達400g/L(2)本產品含水量達98%,椰果粉之吸水率達327%;副產品-醋酸菌發酵液,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有再利用價值。(3)細菌性纖維素富含水分,具彈性有保濕效果等特性,可做面膜;食用後具有飽足感,可製成低熱量的膳食纖維食品或食品原料;未來或可開發成生醫或工業材料等,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是值得開發的新食品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