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霧網恢恢 「疏」而不「漏」-捕霧網的探究與應用

使用我們設計的捕霧裝置可以用來測定各種捕霧網的捕霧效率,發現網孔大小會影響捕霧效果,網孔太小會形成「水牆效應」不利於捕霧。另外複雜編織法的塑膠網捕霧效果較佳,不過隨著捕霧時間的拉長,捕霧效率會降低。捕霧網的層數對捕霧效率的助益不大,考量成本與效益,使用單層園藝用黑色塑膠網遮蔽率50%或60%製作捕霧網即可。風向、架設高度和風速會影響捕霧的效率,正對風向且捕霧網高度較高效率較佳,至於風速不可過慢,不然霧容易積聚在網子四周而不利集水,但風速過快也會使霧不及集結成水珠而無法集水。我們在嘉義隙頂做了捕霧網的實地測試,獲得良好的成效,證明在台灣某些特定地點因地形的微氣候,適合捕霧網的設置。

汁液「點滴」-簡易電池電量大探索

以簡易電池為工具,測試多種電解液的導電狀況。以科學研究步驟,分析電解液的pH值和簡易電池作用,紀錄產生的瞬間最大電壓、電流、LED燈泡亮度、馬達轉速、台車能否移動?依資料找尋好的電解液,試驗運用於替代生活玩具中乾電池的可行性。結果發現: 一、研究中電解液的pH值與簡易電池產生電量無對應關係。 二、多種電解液,滴入簡易電池,雖可以發生反應,但差異很大;其中資料顯示,某些變因似乎有正比關係,但我們的資料還不能夠支持這樣的說法。 三、取代玩具中乾電池效果表現,食鹽水、蟛蜞菊粉末溶液、檸檬汁滴入簡易電池時,比奇異果汁、橘子汁和金桔汁好。 四、應用於我們設計的教室模型中,還是以食鹽水最好,蟛蜞菊粉末溶液第二。

神祕的大鋼球

當人們把建築物加高時,漸漸了解只靠強化房屋的結構並不足以抵抗強風的破壞。此時,阻尼器就誕生了,阻尼器能夠有效減緩房屋的搖晃幅度,可以避免強烈搖晃使房屋結構遭受破壞。我們的研究主要是探討阻尼器對大樓晃動降低的成效,並改變各種變因來得到阻尼器最有效的形式。常用的阻尼器分為三大類,分別為被動是阻尼器、自動式阻尼器及半自動式阻尼器。在我們實驗中即利用被動式阻尼器及半自動組尼器兩種來做模擬,並以自製模型大樓做測試。實驗結果發現阻尼器的確可以有效降低大樓晃動情形,且因阻尼器形式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減震效果。半動式阻尼器比被自動式阻尼器中的風阻尼器與液態阻尼器瞬間降低大樓晃動效果來的好。而在半自動組尼器實驗設計方式與正式規格不同,而造成大樓晃動時間稍微延長。

Wii遙控器的異想天開

感謝Brian Peek所提供的WiimoteLib.dll程式庫與範例程式[5],我們將程式改寫,用來進行以Wii遙控器輔助的物體運動實驗,經由實際的測試,程式可以即時地顯示出運動物體的軌跡、位移-時間圖及速度-時間圖,相較於一般的實驗儀器,在便利性與準確度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一舉一動,光知道!--探討雷射光的掃描原理與應用

五年級學到透鏡單元時,對雷射一字光的實驗器材感到興趣,在拆解並隨意掃描後,發現光對物體的反應時突發奇想,看看能否自製立體掃描器?於是便針對物體表面的顏色、高度、弧度與震動情形,對各角度與型態一字光投射的影響,在設計與進行實驗後發現: 1.物體表面的顏色、高度、弧度與震動,都會對不同形態的一字光投射造成影響 2.利用一字光,對物體顏色與高度的反應,發明了立體掃描器與光測滑鼠尺 3.利用一字光,對反光物體弧度與震動的反應,發明了曲面弧度測量器與三維測震儀沒想到利用簡單的雷射一字光,對不同型態物體的掃描實驗,不僅解決了我們對掃描原理的疑惑,過程中還驚喜連連,意外設計出許多有趣的發明,真可說是小兵立大功呢!

校園應用好幫手 ─ 圖文合一QR Code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了一個新奇的條碼,稱作「QR Code」,因為現在的行動裝置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快速儲存或連結資訊,有人便發明了它。我們先從QR Code 條碼的由來、基本架構和製作方式加以觀察試作,接著探討改變它的各項元素:定位點、形狀、面積、容錯率以及測試讀取裝置的解碼軟體和鏡頭畫素,最後我們將這樣的符號運用在校園中,並實驗可能發生的狀況,用來瞭解這種新世代的條碼跟以往的條碼有什麼不一樣。

垃圾變黃金--大王椰子樹的風華再現

在利用植物纖維製成手抄紙的過程中,我們做了幾個簡單的變化,增減輔助劑的量時發現,添加輔助劑可以改變紙張的觸感跟外觀,也同樣可以增加紙張的韌性,但過多的輔助劑並不會增加紙張的韌性;製程中纖維的長短也會影響紙張的外觀與韌性,長纖維所製出的紙張較粗操及有韌性,反之,短纖維的紙張則較為柔細與易斷;添加合成紙可以使手抄紙張變得堅硬有韌性;若纖維浸泡過漂白水所形成的抄紙外觀與手感與韌性均有改變,浸泡時間愈長,對上述的影響也愈大。

別開聲面—隔空滅火探究分析

這是對聲音滅火-聲音隔空滅火的可行性提出探討! 來自陳坤龍老師的一段影片,我們探討它的變因,重要的是發現它居然和“琴音滅火”有關。 以鼓式風扇取代嘴巴,飲料杯當共振杯,兩個相同玻璃杯分別當吹氣與接收端。 沒有正對燭火吹氣或是在燭火與吹氣之間有阻礙,那一定不能滅火,這說明一定要有風-氣流的影響;共振杯太高太短都不行,太高氣流進不去共振杯中,太短是風直接吹滅燭火。必須要有共振才能增加玻璃瓶口的氣流振動達到滅火效果。 最後研究以喇叭來滅火,在浩瀚的20~20KHz中找到以170Hz與它相關倍數頻率能順利滅火的。

捍「味」戰士~製「罩」保健康

本校地處水泥廠附近,除需面對PM2.5超標的空氣品質外,還有水泥廠排出的刺鼻惡臭。除了蒐證檢舉外,我們也需積極的作為來保護自己。 市售口罩琳瑯滿目,對本校學生來說,透氣性好避免二氧化碳滯留影響學習;在PM2.5紫爆時可有防衛力;在水泥廠排放惡臭時也有阻隔臭味且環保的口罩是我們需要的。 透過自製裝置檢測市售口罩中CO2的漏氣率,捨棄透氣率低的材質;透過自製裝置測量市售口罩對PM2.5的阻擋能力,捨棄對PM2.5的阻擋能力低的材質,並找出合適阻擋PM2.5的熔噴材質﹔並透過聞香實驗,找到可阻隔味道的活性碳及備長炭材質。 運用創意在布口罩上加縫拉鍊,製成可替換式口罩,可以依當日空氣品質替換內層,並於活性碳內層失去功能時替換,既有效果又環保!

許地球一個不渴的未來-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

2015年4月,全台發生嚴重的缺水危機,然而台灣四面環海,年降雨量也不少,照理來說應該要比沙漠國家更不缺水才對。沙漠型的國家(如以色列)都採用海水淡化解決缺水問題,台灣呢? 從最先研究的各種海水淡化的方法,如:逆滲透、多極閃化、電透析法、蒸發法等,而我們選擇了成本最低及製作方法最基本的蒸氣法。 創造出最有效率的蒸氣海淡法便成為了我們這次實驗的目的,從利用酒精燈燃燒過濾海水到利用凸透鏡和凹面鏡及微型凸透鏡(利用太陽能反射)等歷經多次實驗,將蒸氣海淡法提升到兼顧低成本及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