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撠(ㄍㄧㄚˋ)珠螺

本研究最主要是探討各項變因,如前置處理、加熱方式、冷卻方式等珠螺處理過程中,影響撠珠螺的程度為何,並試著去歸納分析,希望藉此找出能讓珠螺好撠的方法。本研究的概念示意圖如下:

羽置今拾-應用羽球重心斜面力學整列與拋物線的省力收集器

為達到省力且不傷羽毛的大量撿球技術,我們開始進行資料的收集以及實際的測試。針對羽球的特性進行分析後,發現因羽球的重心因素,導致其掉落時,呈現底部朝下的狀態,並且產生偏置的現象,會造成收集上的困難。為克服羽球掉落時位置不固定的問題,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對羽球進行「整列」的動作。本組以實際操作,分別七個動作,清楚說明整列動作、力學原理及拋物線收集。過程中我們運用羽球的重心、簡單的斜板力學原理,以達成省力收集羽球的目標。在模型、成品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手工具的應用,各式材料的使用與加工方式、了解其內涵與體會到製造設計的精神,未來,可大量應用在生活上的收集整列機器上。

風生水起-流體動能利用系統

本次科展主要是要研發一組三層式葉扇的風力發電裝置,設計三層式葉扇的目的,是希望能以互轉式系統來達到較高的發電效率。我們針對各種不同設計的葉扇,以不同的角度分別控制電風扇及裝置之間的距離以0.5m/s~5.0m/s的風速下,測量出三層葉扇最佳的轉速。在發電裝置部份,我們對於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ε=NBAωsinωt中的N、B、A都加強,進而自製了發電裝置並且結合了三層式葉扇以及自製的發電裝置,來達到發電最高的效率。第一層葉扇是以第四組(27:32:22)的10°轉速最佳,在第四組葉扇後面是以第二組(34.5:32:18.5)的40°轉速最佳,而在第二組葉扇後面又以第六組(22:32:27)的30°為最佳,因此以這三組葉扇作為我們第三代的三層式葉扇。未來可推廣到各個家庭使用。

老祖母的清潔法寶-無患子

無患子的果皮因含有皂素,故能作為清潔之用,藉由簡易的加熱、煮乾、冷卻、起泡及加醋等實驗,以檢測無患子清潔劑的成分真偽,例如含有合成介面活性劑的無患子清潔劑,其加熱時會有塑膠般的煙味,煮乾後也會有白色的沈澱物或粉末;攪拌起泡時,添加化學起泡劑的無患子清潔劑,起泡速度較快、泡沫數量較多,但泡沫消失維持短暫;相較之下無患子原液泡沫較少、泡沫維持較久,據此我們分析出市面上販售的三種無患子清潔劑中,『臺灣之寶』的成分較相近於無患子原液,它的成分較為環保。此外,雖然無患子原液製作需加以擣碎較為費力、味道也不太好聞,但無患子原液的去污力與其他天然清潔劑相比,絲毫不遜色,為去污力良好的天然清潔劑。

搶"風"頭---彎曲吊扇與風力的探討

扇葉彎曲,就像一個人病了,我們能做的不只是將它丟棄而是去了解什麼原因讓它變成這樣!而原因就是”濕氣”在作怪;而扇葉的新材料太重時則阻力變大、易下垂,太輕則扇葉易變形、晃動劇烈,太寬、太窄時都有不同的變化、都會影響吊扇的風力。並利用『分貝儀』來測量扇葉風力(噪音)大小,結果連微風也可精準的測出。補救扇葉方法:泡水後的扇葉是鬆垮的。但再浸泡樹酯並緊壓、乾燥後,舊扇葉的強度有明顯的復元變好。吊扇與天花板的距離:發現太近時吸力變大、氣流變強、噪音增大,風力卻變小。當大家在倡導環保時,我們也希望不要因為吊扇老舊了就將它整個丟棄,應該可以發揮新的創意,將環保與實驗結合起來,作更有意義的應用。

凍結pm2.5

上一屆作品「pm2.5遠離我」,探討如何藉由通電的金屬網吸附pm2.5,達到約32%的過濾效果,這次利用冷凝的方法來降低pm2.5的濃度;大約可以平均降低63.4%左右;過濾時, 大氣中水氣相對濕度愈大,過濾效果愈好;測量被吸附的水滴中,含有更多空氣中的雜質;最後探討在室溫不冷凝的狀況,只用水過濾,過濾效果仍有37%,這可以減少因為冷凝而耗費的能源。在密閉空間中自然蒸發樟腦油或是薄荷油等,即使氣味濃烈,偵測不到氣味分子的數值,但是加熱使蠟燭蒸發或是燒2張A4紙、線香,都使密閉空間中pm2.5數值飆高至危險值的10倍左右,幸好用水或甘油過濾都能有效降低。

絕不「廁」退

雖然現今科技一日千里,但是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捲筒衛生紙,別以為是一條長長的紙捲在一個其貌不揚的紙筒上就很方便使用。當需要扯斷廁紙時,人們必然用雙手才能做到。所以對於手部肢障的人來說,這個動作便變得困難了。因此,我們因應日常使用雙手扯斷廁紙的原理,運用手邊所能獲得的資源,從各項實驗活動的進行中,製作出一個能協助手部肢體障礙人士使用的自動給紙器。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做科學化的實驗和解釋,讓師生們不但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將團隊合作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本次的研究活動為發現日常生活周遭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希望能藉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進而結合科技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風言風語

我們希望找出風力發電機最好的器材,以求未來可以產生發電的效能。而本次實驗目標是先找出轉速最快的垂直軸葉片形式,所以多方嘗試了各種長、寬、高及不同材質的葉片,以求得轉速最快的風力發電機。

看誰飛得遠

在去年的暑假期間,杰伸的爸爸、媽媽帶著杰伸和他姊姊一家人到宜蘭參加親水公園國際童玩節,看見了許多不同的童玩,其中,發現最有趣的就是「水火箭」。開學後,他把這件事告訴我們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於是,我們就開始研究水火箭的製作方式及過程,並且想實驗看看我們製作的水火箭能夠飛得多遠。

尋找最佳效能的"Super Fans"

本研究以珍珠板切割製作不同形狀的扇葉,並組合出葉片數量、夾角不同的風扇模型,以樂高積木組合自製風力計來測量各種風扇模型運轉時的風力大小、風力範圍。本研究經過兩階段測試:一次一因子以及田口法實驗設計,結果發現彎鉤形扇葉為最佳形狀,田口法實驗推得葉片2片和夾角30度為最佳組合,但此結論僅適合本次研究的模型。 市售風扇檢測結果發現功率大小不一定和風力大小成比例,且扇葉前蓋會削減一半左右風力,經實驗後發現以圓形或右旋型的前蓋為較佳的設計。有些市售風扇設計不佳,一樣的功率風力卻較小有浪費能源之嫌,而箱扇的風力也明顯較立扇小,另外建議大家依據個人需求選擇不同的尺寸、型式的風扇以響應節能減碳的生活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