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竹、台中區第十六、十七、十八屆科學展覽之比較研究
為謀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國內自民國四十九年舉辦首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其實施成效如何,向為各界所關注。本研究之日的即係以台北、新竹、台中區第十六、十七、十八屆高中組科學展覽,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上述地區內學校參展的普遍性與持續性,及深入性,並分析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參展情形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台北區第 十七、十八屆之間,第十七屆台北、台中區,參展學校的百分比達到顯著的差異。其餘,皆未達顯著差異。(2) 第十六屆台北區,第十七屆台北、新竹兩區內學校作品的平均件數多於三地區連續三屆參展學校作品的平均數。(3) 同一學校參展作品件數,在年度的區分下,其相關係數大都達顯著水準。(4) 第十六、十七屆,台中一台北區,就生物科的參展踴躍情形而言,有顯著的差異。(5) 台中區就生物,物理、數學等三科的參展之持續性”較符合理想。(6) 台中區第十六、十七屆,及十七、十八屆之間,五種學科參展踴躍順序的情形達到顯著的水準。(7 )就得獎方面來說,各地區內的學校在年度的區分下,大多有顯著的相關。(8) 公立高中一私立高職,公立高中一私立高中 ·公立高中一公立高職”公立高職一私立高職,在參展情形方面,皆達到顯著的差異。(9) 台中區內的學校參展件數分散度較大,得獎件數亦復如此,其餘二區,較不明顯。綜合以上結果,筆者建議:(1) 科展在普遍性及持續性,深入性方面的實施成效,必須予以提高,(2) 重視與科展有關的資料,並據以擬訂新的發展計劃。(3) 加強中學科學教師進修,除了在縱方向的進修之外,尚須包括橫方向的進修,亦即必須重視科際統合知識的培養。(4) 對於參展作者,應利用時機建立其背景資料,以尋找隱含在成果背後的因素。(5) 職業學校應能利用學科的特性與學生的特長,施予正常的科學訓練。(6) 本文著重於找出各地區之間科展表現的差異現象,對於影響科展確定的因素,未能作進一步之分析,尚待關心科學教育工作者,惠予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