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教師組

台灣海瓜仔形態測定學之研究

台灣海瓜仔為軟體動物,二枚貝綱( Bivalvia )、真瓣鰓類(Eulamellibranchia )、海瓜仔屬(Tapes)。分佈在蘇澳、基隆、淡水、新竹、澎湖等海岸,是食用經濟貝類一種 ( Kuroda 1941;郭 1964)。有關海瓜仔基礎生物學研究資料,除周( 1981 )在澎湖所作海瓜仔基礎生物學研究外,餘均闕如。本研究以形態測定學統計方法,輔以海瓜仔斧足肌肉蛋白電泳分析,探討淡水、苗栗、澎湖三地之海瓜仔,形態與生理是否有差異,以提供更進一步生態研究之參考。

指導活動室的左右手(智力測驗、性向測驗,電腦處理系統)

由於九年國教受到社會變遷及升學主義的衝擊,造成部分國中生心理不平衡,以及犯罪心態的形成,日益嚴重!也使得學校指導活動室的工作日趨重要!指導活動室的主要工作對象應該是:人,然而今日許多學校的指導活動室都是鐵櫃、木櫃林立,文件資料佔去了大半的空間,想想看每做一次性向測驗或智力測驗,就有一大堆的資料報告要處理、要存檔、要備查,一天只有八、九個工作時數,,如果這些全要指導老師們一張張的去做,那裹還有時間去照顧那一大堆的問題學生呢?因此,本系統提供了一套利用微電腦來處理智力測驗及性向測驗的方法,來作為指導活動室的左右手,希望不但能減少指導老師們處理資料的時間,也由於所有處理過的資料都儲存在小小的磁碟片中,不佔空間,容易保管,也可替學校節省許多鐵櫥、木櫃、報表、紙張的費用!

數種教具的改良、創作

日本教職員發明展覽得獎作品「水的電解與合成」的實驗裝置,如圖一,具有參考資料「簡易實驗裝置的設計一水的電解與合成裝置」所述的各項優點,但仍具有多項缺點:(一)製作時,甲、乙大頭釘燒紅後插入壓克力管,故大頭釘與越克力之間沒有空隙,不會漏氣。甲、乙大頭釘接電子發火花座,實驗時引起火花,點燃氫氧混合氣。實驗後,大頭釘易鏟蝕,若欲換裝大頭釘,則找出甲、乙大頭釘之後,壓克力管殘存的小洞,即使再插入新的大頭釘,也無法完全堵住空隙,難免漏氣、漏水。(二)欲把 A、B 管中的氫、氣混合, A管中的氣體不一定能順利進入 B 管, A 管的氣體常卡在斜板 E 上端的銳角處。(三)當氫、氧混合氣點燃時,斜板 E 常破震掉或震鬆。斜板 E 在電解槽裹面,若欲修護,還需拆掉電解槽底面,相當麻煩(四)整個裝置若有任何地方沒有黏牢,即漏水,還需找出漏水處修護。總之,圖一的裝置雖然製作簡單,但容易損壞,修護困難。為保留原有優點並克服上述缺點,故加以改良。

課程體(Courseware)的設計與探討

從七十一年九月開始,我們學校九位老師參加電腦函授教學,加上最近幾年國內資訊發展上的重視以及每年資訊週的舉辦,使我們對電腦由陌生進而瞭解、熟悉。但因處於「偏遠地區」,對電腦的實際接觸,那是今年的五月才開始,且僅限於個人或家用的微電腦。家用電腦的功用有一項很吸引人一教育的功能。看了幾位同事小孩對國小加減乘除卡式帶的熱烈反應,使我們聯想要團中的教材是否也可製作輔助教材,以補救那些對數學沒信心及不敢發問的同學。目前國科會已有C.A.I.研究、發展計劃,且最終的目標是讓全體教師能參與C.A.I.課程軟體教材內容的製作一而不必具備專業寫程式的能力,也可製作。另一促使研究C.A.I.的理由是看到學生對數理科的失去信心而幾乎莫不關心。不敢另做嘗試,完全抹殺了數學是種思維的方式,是要學生從不同的資料中去瞭解整體以及分析、判斷各種複雜卻有脈絡可尋的情況。後者是促使我們研究,探討國中數學電腦輔助教學的動機。

性教育乎?(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學生的性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研究)

1.在我國保守觀念中,「性」仍帶神秘色彩並遭禁忌。2.由於性的無知、誤解、偏差致使性之暴力行為構成社會嚴重威脅。3.國內有關性問題的研究資料有如鳳毛麟角,性問題無法獲解決4.針對學生的需要成正確的性行為,提供正確的性知識,培養正確的性態度,養成正確的性行為。

由擺線到螺線的橋樑

1.電視廣告上,有一種兒童"科學樂園"游戲,是由許多個齒輪巧妙的結合,而由其中某一齒輪的轉動,帶動整個遊戲,非常有趣!因此,我開始嘗試以兩個硬幣之相切滾動作實驗,研究其軌跡之成因與其變化。2.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文具行李發現一種由兩圓相內切滾動的繪圖工具,頗為新奇,可以惠出各式對稱、美妙的圖形,至於如何形成有所茫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再次引起其深入探討的動機!

對貝層貝塚的研究

在台灣各地層中,大多數皆含有貝類化石,由地層中貝類化石的研究,可推知地質期的定年。當時地質的環境及構造,日後的變動狀況和氣候的變遷。有些地區貝塚所存在的貝類化石,在時間上雖然很短,對地質的研究價值不顯,但對地文(早期人類生活史)的研究上卻某具意義。這是貝層和貝塚的重要性和基本上的區分,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同是一堆不知何時堆積而成的貝殼堆而已,很少去分析它們的成因,更不會去注意到貝層和貝塚它們代表了什麼意義,囚此借著本次貝類化石的分類幣理來說明它們的不同點,並借以推論台灣早期的演化史,讓大家都能暸解大地的生成是經過多少年的演變才有今日,滄海桑田,能不珍借乎。

土壤中施用廢水污泥對土壤重金屬之影響

噸以上施用於酸性土壤則因銅、鋅之毒害而抑制大豆及燕麥生長。 Mery在 1959 年則發現 224 噸/公噸的污泥施用量尚無毒害大麥的現象。 Kelling等人在 1977 年以低於 60噸/公噸的污泥施用量進行刻田間實驗,發現污泥的施用,增加土壤中 DTPA 一抽取的鋼、鋅、鎘和鎳,且這四種金場在裸麥、玉米、芻秣和玉蜀泰四種作物植護內的濃度也都增加,但都還低於對作物產生毒害的濃度範圍。可見污泥雖產生多量重金屬,只要施用量適當,加以妥善管理以減低金屬的有效性,則可避免重金屬的堆積毒害現象。本責驗即在探討土壤在水田與早田之不同水分狀況下,施用廢水污泥後,士壤中重金屬之形態和有效性濃度的變化,此項探討結果,可做為污泥施用於農地時之施用量與管理上之參考,並期待能利用此廢水污泥在減低其重金屬毒害作用下,發揮其氮肥效果將有助於農產成本之降低。

國中化學幾項有危險性或效果欠佳實驗的改良研究

在這近13. 年無當中作者在指導學生實驗時,發現有幾個實驗具危險性,也曾聽聞國中學生因實驗課不慎引起爆炸受傷而殘廢,或實驗時產生的氣體有惡臭或有毒危害人體健康的。及有些實驗效果欠佳、或有待改善的等,這些實驗嚴重影響學生及教師在實驗時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同時也大大的降低了同學學習的興趣及教學效果。但實驗乃發展科學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必要過程,我們不能為了安全或做不出來而不做實驗,作者經多年累積教學上的經驗,以克雖簡便的方法加以研究改良,實施以來教學效果增加,同學學習興趣大為提高 ·

簡易操作實驗法-突破學習障礙

有鑑於國小學生剛升入國中對於立體觀念之生疏二年級學生在"開方"學習上失去信心及國三學習低成就者在邏輯推理上之困遇引發了研究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