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皂化弄人?人定勝天!

本研究主要針對肥皂的製程以及天然清潔劑-茶籽粉進行分析比較,並得結合兩者的優點形成我們的產物-茶籽肥皂。本研究的重點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一﹚針對理化課本上的肥皂實驗進行改良﹙二﹚收集市面的清潔劑資料並進行問卷調查﹙三﹚製作茶籽紛及茶籽肥皂﹙四﹚茶籽肥皂與其他清潔劑性質測試實驗﹙五﹚茶籽肥皂的問卷調查。

奇妙的落地生根

以前,我們觀察落地生根營養繁殖的過程時,對它「為什麼落地才生根?從何處生根?會開花?結果嗎?」感到好奇與疑惑。課後跑去請教老師,老師很高興地說:「既然你們有這種求知的精神,何不動手去研究呢?」於是我們一行四人,請老師帶隊,踏上了「奇妙的落地生根」之旅。

青蛙染色體的研究

我們從生物課中,知道每一種生物有定數之染色體,而且染色體是生物代代遺傳的重要訊息所在一一也即是生命的藍圖。可是我們以能從書本上看到染色體的圖片,無法徹底了解染色體到底位在身體的什麼地方?怎樣才能把這些奇妙的染色體從身體內取出來!真正讓找們看到! 而且生物課本上冊第五章提到,減數分裂在生殖作用上具有重要意義。若無減數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就無法保持遺傳延續性。可是,在減數分裂中,來自父母雙方的「同源色」體必須兩兩配對才能分開,而使染色體數減半。那麼,同源染色體又怎樣辨認的呢?這些問題在找們心中縈繞許久,於是我們請教生物老師,老師教我們用洋蔥根尖壓片染色觀察染色體,可是總是無法得到像課本第五章所附的染色體圖那樣完整。於是我們又趁觀察青蛙犬皮細胞八精細飽的實驗時,把青蛙的造血組織--骨髓細胞取出觀察。終於,我們利用一種簡單的方法,看到了青蛙完整的染色體。為了進一步研究,抆們採用量染色體長短臂的方法及染色技術,製作染色體的核型,來瞭解同源染色體的意義。

「硫晶」歲月—自製偵測器探討硫代硫酸鈉與鹽酸之反應速率

本研究利用光敏電阻、可變電阻、比較器、LED光源、蜂鳴器及電路開關等,設計一個簡單又實用的微型反應速率偵測器,進而以此裝置探討影響硫代硫酸鈉和鹽酸反應速率的各種變因。首先,改變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濃度,實驗得知硫代硫酸鈉的濃度與反應速率約為一級反應;接著,改變鹽酸溶液的濃度,實驗得知鹽酸濃度與反應速率約為零級至一級之間;再者,當溫度升高時,反應速率明顯加快;之後,我們研究添加清潔劑對硫晶體堆積的影響,結果清潔劑明顯延遲硫晶體的堆積;最後,我們又研究添加金屬鹽對硫晶體堆積的影響,結果亦產生延遲現象。為了更精確觀測反應過程中,硫粒子的粒徑變化情形,我們又以動態光散射儀(DLS)發現硫粒子從奈米級漸漸堆積長大。

螞蟻吊大象

為了解「螞蟻吊大象」課程中脆弱的火柴棒如何撐起六、七瓶礦泉水,我們設計實驗包括三根木棒的粗細或長度改變、木棒接觸面的材質、載重系統的整體環境等,探討承載架運用什麼方法撐起重物、如何增加承載架負重能力,發現改變各種變因能影響承載架負重效果:當木棒纖維強度不足時,承載架倒塌的原因為木棒斷裂,當木棒纖維強度足夠時,會因繩子受力拉長,最終導致傾斜倒塌。在實驗過程中了解承載架載重原理,嘗試應用於生活之中,設計能夠隨處掛起的環保杯袋,並且對力學有更深入的了解。

利用蔬菜水果製作電池的研究

我們在國中化學課本第三冊14-3中學習到各種電池,並經老師介紹知道有些電池是以稀硫酸微電池溶液,硫酸具酸性。台灣盛產國菜而大部分的果菜均具酸性,於是我們就想到利用各種果菜的含酸性溶液來製作電池的研究,我們將這些蔬菜水果製成的電池稱為「果菜電池」。以達到「就地取材」「學以致用」提高同學對化學科研究興趣,增進學習效果。

色粒分明~探討本氏液與還原醣變色反應

本實驗以市售本氏液與自製本氏液與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還原醣反應,證明課本上以藍、綠、黃、橙、紅的顏色變化來顯示葡萄糖的含量多寡有誤。透過過濾觀察產物顆粒、濾液混色實驗、利用廷得耳效應以雷色光照射觀察產物顆粒大小、及溶液靜置、離心等實驗,發現藍、綠、黃、橙、紅顏色變化可能是奈米級(顆粒大小介於10-9~10-7 m)的紅色氧化亞銅,與藍色硫酸銅溶液混色結果,故不能以顏色變化來代表還原醣的多寡。若要定量葡萄糖,可由葡萄糖與本氏液反應的「顏色與反應時間關係對應圖」中,反應終點顏色(紅色)到達時間來定量葡萄糖。

抗震大作戰─建築結構耐震研究

我們的研究包括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實地調查訪問。瞭解地震成因、傷害及現有防震方法,並調查坊間各種建築物類型,及常見私自改變建築物結構現象,做為研究的基礎。第二部份為建築物抗震實驗。研究發現:牆面挖空、頂樓加蓋、樓層挑高,建築物會在該處產生弱點,由此斷裂。柱子數量相同下,散開時支撐力較弱。不對稱建築物遇震時會不自然扭轉且易倒。隔震素材恰當,能有效提高耐震力,本實驗以滑軌、彈珠最好。樓頂加裝消能設施亦能減震,但設計極其不易。

沖沖沖!石頭石頭我不怕~探討水的力量對大自然的災害及其防治之道

為了探究「水的力量」對大自然的影響,本組以抽水馬達、水位控制器、連通管、三通開關、大塑膠盆及電子秤等儀器,組成「水流沖力控制儀器」。實驗中:測得水位高度和水速平方成正比,而與出水口孔徑大小無關;以直立電子秤測得水的沖力與水速平方成正比;利用小石頭製成河床,並以密度與石頭相近的正立方體鋁塊受水流沖擊,推測出沖走鋁塊的最大重量和水速四次方以上成正比;利用陶土混水製成不同密度的泥漿,模擬土石流的流動情形;設計了梯形、倒梯形、河壩、倒河壩及丁壩等五種河道,測試發現河壩型河道最能減緩水流速,明顯地降低水流的沖擊力;改做不同階梯密度的減速模組,並以軟體Tracker輔助分析,得知低密度階梯減速模組,減速效果最佳。

我的色素不見了─探討活性炭吸附色素的能力

我們利用活性炭加入黑糖溶液,搭配不同的操縱的變因(包括活性炭的顆粒大小、質量、溶液的濃度、溶液的攪拌次數、溶液的溫度)來研究。引以自豪的是我們設計了自製組合光學光度計,用強光照射試管內脫色後的黑糖溶液,藉此測出它們的透光度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分析活性炭脫色後的結果,並將結果以圖表來呈現。結果當取質量相同的活性炭,發現顆粒大的脫色效果比顆粒小的差;使用相同顆粒大小的活性炭時,質量愈大的活性炭脫色的效果比質量小的好;在不同濃度的黑糖溶液中加以相同比例活性炭對脫色影響的實驗中,黑糖的濃度愈大,脫色效果愈差,反之則越好;溶液的溫度愈高,活性炭脫色效果也愈好。此外,令人驚訝的是,攪拌次數愈多,活性炭脫色效果反而比攪拌次數少的還要差;經再分析才知是因劇烈攪拌後使活性炭碎裂成更小的顆粒,通過濾紙的孔隙而影響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