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南崁溪污染對河川沉積物的影響

南崁溪水具有低溶氧、高有機碳特性,使沉積物形成墨黑色單硫鐵和充滿腐蛋味的硫化氫。沉積物中的氧化鐵還原後,將多餘的鐵釋放至河水中,根據流量估算,每日有527~1166公斤的鐵自河流流失出海。南崁溪水銅含量亦相當高,由於重金屬易附著於單硫鐵,使得南崁溪沉積物可含有高達0.4%的銅。出海口彩虹橋乾潮線下的礫石表面沉澱出相當多黑色單硫鐵,使礫石呈現墨黑色,由電子顯微鏡分析顯示,黑色礫石表面還有含量很高的銅。黑色礫石若被拍打上潮間帶後便會逐漸氧化成水褐鐵礦或針鐵礦,最後受日光照射脫水而形成紅色赤鐵礦,原本沉澱在表面的銅便會被釋放進入水中。因此建議環保單位除了監測水質外,沉積物的重金屬應列入監測項目。

創意、改造大發明(便利垃圾桶、便利洗衣刷、水果切丁器)

布朗寧說:「成功的絆腳石不是缺乏智力,而是沒有創造力。」然而,現今高度競爭的環境下,今日的科技在明日可能就已過時。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範籌中,以解決問題策略為中心,透過活動單元或作品,使學生循手腦並用的程序,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習慣。我們將課程所學融合創造力、想像力的實現。因此我們發明了三大主題:一、 便利垃圾桶其特性與傳統垃圾桶相差甚遠,以抽取式代替傳統作法。二、 便利洗衣刷將洗衣刷與清潔劑加以組合,做〝局部〞的刷洗,因此就不會弄濕整件衣服,是極富創造力的作品。三、 水果切丁器突破傳統的處理方式,利用四片刀片為刀片組並且去籽。使其成效成為原來的四倍。

育鈴還需刺鈴蟲-探討小紅姬緣椿象與倒地鈴的關係

自然情況下倒地鈴種子發芽率很低,但在自然界中仍然分佈很廣。在野外觀察時常存在小紅姬緣椿象族群,這使我們聯想到小紅姬緣椿象是否對倒地鈴分佈有貢獻?小紅姬緣椿象是一種食種子的昆蟲,主要吸食倒地鈴種子。我們設計實驗驗證倒地鈴種子的發芽率在受到小紅姬緣椿象攻擊後,因為種子透水性增加的影響,使的種子的發芽率顯著提高。特別是在種子未脫離果莢的情況下,受到小紅姬緣椿象刺吸的發芽率是對照組的9倍(38.6﹪:4.3﹪)。倒地鈴、小紅姬緣椿象與蛾類幼蟲彼此間關係密切,蛾類幼蟲嚼食倒地鈴植物未成熟種子,進出時造成果莢破洞,如此巧妙的關係使的生物能互惠互利共同繁衍。

「蓮」香「螅癒」

本實驗以綠水螅為研究生物,探討天然萃取物對水螅生殖和傷口癒合影響。結果顯示石蓮花萃取物相較其他天然萃取物,刺激綠水螅螅體生長明顯,而且提高水螅出芽率和傷口癒合能力;隨著石蓮花萃取物濃度愈高,橫切或縱切水螅螅體的細胞分裂能力具有濃度效應,傷口癒合程度和細胞分化作用隨之提高。我們進一步發現綠水螅細胞受到紫外線等物理性因子短暫傷害會抑制細胞分裂,但石蓮花萃取物隨即復原水螅再生能力,而且此天然物會抑制植物細胞的老化和枯萎,我們推測石蓮花萃取物含有類似細胞分裂物的成分,我們期望此天然植物性成分可以刺激動物組織再生,作為天然傷口癒合劑,更進一步延緩細胞老化,以期在生物醫療或美容醫學方面具有應用價值性!

樹上忍者-棉桿竹節蟲的生態研究

棉桿竹節蟲屬於幼年高死亡型。四季皆有成蟲出現,以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若蟲時身體環節有7 節,至5 齡起變為8 或9 節,節數不同是隨機而定。屬不完全變態,大約經過6 次的蛻皮後,若蟲可長出翅膀變成蟲。若蟲成長期平均為65 天,成蟲可活60 天以上。竹節蟲的複眼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有清潔行為,具有負趨地性、有趨光性但不明顯。常見的防禦機制有雙臂舉起呈威嚇狀,或由胸前背板放出人蔘味,以及吐出微黃泡泡。光線顏色對體色變化有影響,綠光與藍光會使軀幹與步足的體色趨褐色,軀幹上斑點更為突起、明顯。但不同溫度對體色沒有影響。若蟲步足與觸角有再生的能力,但成蟲則無。雄性的成蟲,體長比母蟲小,腹部第十體節部分有突起。

Crystal---鹼金屬、鹼土金屬類晶體的培養

在實際上的化學研究中,為了實用(材料,醫藥)目的,合成新化合物,並確定其原子排列結構,判斷其性質,一直是許多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在合成化合物後,往往會助由x光照射晶體所得的繞射圖與數據,解出化合物的幾何結構(如鍵長、鍵角等)。近年來,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解晶體結構,已不像以往那麼需要寒繁瑣的計算。但化學家們是如何合成的新化合物養成良好晶體,以提供結構解析?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幾種常見鹼金屬、鹼土金屬鹽類來養晶,試圖在不同方法與條件的控制下,養出具有簡單幾何外型的晶體歸納在水溶液中結晶的各階段變化況,並分析各結晶法的優劣,以提供相關研究人士參考。

咻咻~ 轉吧!風火輪

「風火輪」是1980年代以前兒童的童玩,將酒瓶蓋打扁穿線的風火輪,是小朋友們很喜歡玩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危險幾乎已被遺忘。本實驗是利用簡單便宜的扳手與節拍器取代昂貴的馬達,釐清隱藏在風火輪中的物理。實驗結果得知『扳手往後、繩子被拉緊』時所產生的”波”,原來是繩子「自然頻率」和風火輪「轉動頻率」相同或接近時,所產生的共振現象。因繩子「自然頻率」和所受張力及繩長有關,故左右繩的共振振幅不一定一樣。轉動風火輪圈數為50圈時,繩子發生共振的時間維持較長、共振時的振幅較大。而繩長40cm時,繩子則不易發生共振現象。因風火輪在實驗過程中其位置會改變,在適當條件下,繩兩端都會產生一個完整的共振波。

豬油大變身--肥皂 DIY

(一)、探討以豬油和氫氧化鈉來製作肥皂是否可行。(二)、探討豬油的量對肥皂生成量的影響。(三)、探討酒精的量對肥皂生成量的影響。(四)、探討加熱對“以豬油和氫氧化鈉來製作肥皂”生成量的影響。(五)、探討攪拌對“以豬油和氫氧化鈉來製作肥皂”生成量的影響。(六)、探討加糖對“以豬油和氫氧化鈉來製作肥皂”的影響。(七)、探討加檸檬汁對“以豬油和氫氧化鈉來製作肥皂”酸鹼性的影響。

「雨」出驚人-水資源的研究

為什麼台灣的年降雨量遠遠高於世界降雨的平均,台灣卻還是排列在缺水國家的行列中,究竟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本實驗主要便是在探究山坡坡度與降水量、泥沙淤積間的關係,以及在不同溫度及溼度的環境下,水分的蒸發情形。我們發現坡度15度時,土壤含水量最多。其原因可能是坡度較厚、流失的水量少所致。而在蒸發的實驗中,溫度愈高、溼度越低時的蒸發速率愈大。此外我們查詢了許多關於台灣水資源的資料,並將研究結果套入資料中換算。石門水庫每年蒸發掉將近1331萬立方公尺的水量,而台灣每年蒸發掉將近283.5立方公里的水量。

溼地的勇士-海茄苳呼吸根與抗鹽逆境之研究

本研究觀察海茄苳四種呼吸根在形態學上的異同,並以顯微鏡觀察四種呼吸根的構造,\r 推論四種呼吸根的功能:出水呼吸根為露出土面吸收大氣中的氣體;纜狀根為支持植物本體\r 及運送由出水呼吸根吸收之氣體至植物本體;支持根為支持植物本體;營養根主要為吸收土\r 壤中的水分及養分。其次觀察海茄苳與其它植物葉片的構造、氣孔數量、氣孔型態、土壤的\r 差異並測量植物二氧化碳產生量,推論海茄苳需要呼吸根的原因為:一、葉片氣孔數量過少,\r 二、生長環境嚴酷不利於吸收養分及空氣,三、呼吸作用率較差。然後觀察海茄苳在不同濃\r 度鹽分的逆境下之泌鹽量、根部生長速率、葉片及根莖形態及存活天數。最後測量葉片表面\r 的導電度、內部電阻值及觀察有無老葉的方式,來推論海濱植物抗鹽分逆境的方法,發現:\r 一、海茄苳、海馬齒、馬氏濱藜可以泌鹽方式排鹽,二、林投、水筆仔等植物可以拒鹽方式\r 排鹽,(3)三、鹽定及海馬齒可以落葉方式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