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海洋密度流之探討

本研究利用簡易器材自製實驗裝置,模擬海洋中的密度流現象。實驗\r 方法為配製濃度或溫度不同之鹽水,模擬不同密度之海水,使用自製裝置\r 觀察它們在接觸時所產生的交互運動,並比較溫度、鹽度差異及旋轉效應\r 對其交互運動和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說明,海洋中之海水密度流,是由\r 於海水溫度、鹽度之差異,造成海水密度不同所形成,但其流動緩慢,且\r 外加旋轉作用對於密度流有顯著之影響。此外,本研究自製之模型裝置,\r 具有操作簡易及結果容易觀察之特點,可應用於國中自然科之教學上。

絕妙好「磁」-磁浮現象在緩降機之應用

德國磁浮列車以磁的排斥力來反抗重力使行駛時速高達 500 公里,如果將磁的排斥力用於逃生緩降機上,更可確保逃生的安全。根據冷次定律當磁鐵靠近金屬導體,產生排斥力阻止磁鐵進入,於是選擇導電佳的非磁性鋁銅管來測試。直徑 16mm、長 30mm 磁場強度 4000 高斯 50 公克的磁鐵在管中運動,使用超音波測距儀發現磁鐵先加速運動,受到渦電流影響呈等速度。在 3mm 的銅管負載到 1100 克,仍維持在 1.4m/s 的安全速度。利用疊加原理在雙層及雙夾層銅管,最大負載更提高到 1.35 及 4 公斤重。分割為相斥的磁鐵在夾層鋁管中,得到相同 4kg 的負載,取代銅管大幅降低固定式磁緩降機的成本。在夾層銅管中更高達 8kg 的最大負載,此結果設計成移動式磁緩降機,對逃生安全及便利性是項很大的突破。

冰風暴—液態二氧化碳冰敷包

在發生意外傷害時,冰敷包是緊急處理的利器,但是傷害發生在戶外活動時,往往無法及時取得冰塊進行冰敷治療,我們計算出人體皮膚單位面積的散熱量,並以它為基礎設計出一款新型的冰敷包,這款冰敷包利用液態二氧化碳(LCO2)汽化時產生的吸熱反應來降溫,符合「可攜帶」、「可長久保存」及「隨時可用」的條件,並製作樣品來證明它的實用價值,這對於經常從事戶外活動而又有受傷風險的人,實在是一大保障,在延伸研究中,我們以「液態二氧化碳冰敷包」為基礎,設計「液態二氧化碳冰桶」,使它更具有應用的價值。

變動

.up_line{ border-top:#000 1px solid;} .up_line sub{font-size:50%;} 有一次在課堂上,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 △ ABC ,及 D 在BC上,然後如右圖畫了許多與AC平的直線,要我們觀察這些平行線移向AC時,夾在AB、AD、 CD間的這些線段長的變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將 D 改為 D0,在這些平行線與AB、 AD0、 CD0的所有交點標上符號 D0、D1、 D2 · · · · , E0、 E1、 E2 · · · · , F0、 F1、 F2… … 我發現:當平行線移向AC時,第一組線段E0D0>E1D1 >E2D2 >E3D3>…… > O 當 En移到 A 時DnEn=AA= 0,第二組線段 O =D0F0D1F1D2F2 D3F3AC ,當 Dn移到 A 時 En移到 C 這兩組量的變化特性(1)有規則(2)一組由大變小,另一組由小變大。 我將觀察的結果向老師報告,老師很高興,除口頭讚許外,又把我平時成績加了 2 分,並且對我說:「有空,可以想想兩量之間的關係!」而學校的科展又快到了,於是我就以這題目開始,展開了一連串的研究!

活躍於光明的闇獵人 ---- 安德遜蠅虎

近年來蜘蛛在生物科技上日益受到重視,但和蜘蛛有關的資料卻非常少,因此我們透過了這個機會,詳細地觀察探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安德遜蠅虎(Hasarius adansoni)。牠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喜好獨自出沒於室內光亮的地方,具極佳的視力和跳躍能力有利於捕食獵物,牠偏好活的蚊子和蒼蠅,對於人類可說是零污染的殺蟲劑呢!安德遜蠅虎雖然不靠結網捕捉獵物,但其一生和蛛絲還是脫離不了關係,尤其特別的是其雄蛛會吐絲製做巢室,以供夜間休息;雌蛛還會做產卵室,並有極強的護卵行為。以後當大家在屋內瞧見那跳躍的輕盈身影時,千萬別再將牠打死了,其實我們可以和平相處,讓牠稱職地當我們人類的好幫手吧!

鹽橋的種類、濃度、溫度對電流的影響

在國中第三冊 14-3 的實驗裏,提到鹽橋的濃度為 0.1M ,且使用強電解質。我們知道強電解質是因其具有幾乎完全解離的特性,故一般皆用強, KNO,且在室溫下操作,難道各種濃度的強電解質不能使用嗎?其效果又是如何?因而請教老師,並進而尋求解答的實驗。

七巧板與多邊形

一年級上學期上數學課時,老師曾教我們製作七巧板,還利用做好的七巧板來拼多邊形,當時大家排出了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還有人排出了五邊形、六邊形,但是過幾天又排不出來了。到第三冊數學上商高定理時學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長之比為1:1:,於是又想到:七巧板有五個等腰直角三角形,那麼是不是也可以由邊長的關係來考慮七巧板所排出的多邊形呢?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老師,老師鼓勵我們動腦筋,想想看,還提示我們七巧板每塊的角度都是45°,90°或135°,可以把角度也加進去考慮,有問題再來找老師討論,於是我們就開始著手研究。

會飛的小箝子─台灣鍬形蟲分布及生態習性的探討

台灣地區是典型的島嶼形生態系,生物的資源相當豐富,過去在台灣有紀錄的 18 屬 50 種鍬形蟲中,有 26 種為台灣的特有種,因此台灣是研究鍬形蟲的寶庫。但過去數十年台灣缺乏鍬形蟲完整有系統的田間調查,因此台灣的鍬形蟲研究資料仍相當缺乏。我們嚐試將過去利用寒暑假在野外採集或觀察到的鍬形蟲作一整理,並列出我們飼養鍬形蟲的心得,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種會飛的小鉗子-鍬形蟲的生態。且我們將發現的鍬形蟲性別數量做比較,並比較他們的趨光習性,發現野外發現的鍬形蟲雌蟲數量多於雄蟲,而且似乎和和雌蟲與雄蟲表現不同的趨光性有關聯。另外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鍬形蟲對白色燈光表現最強的驅光性,藍光次之,鍬形蟲對紅光、黃光及綠光則不表現趨光性。

滲透壓和植物水分關係之探討

在學習生物體水分之調節時,課文中說:「水分可以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使我們聯想起利用芹菜作「莖的運輸作用」實驗時,浸在塩水之芹菜有枯萎的現象,而且浸紅墨水之芹菜,當紅墨水加多了些,除觀察到芹菜變紅色外,也有枯萎現象。令我們想到這現象便是水份由芹菜細胞內跑出來了。芹菜細胞內水濃度大概很高吧?其他植物的細胞又如何呢?如何來測定呢?於是便請教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收集一些較熟悉的植物細胞,藉由測定滲透壓之大小,探討細胞內水分之濃度大小,更進一步研究影響細胞含水濃度之因素。

「蕉」慮變「膠」傲-香蕉果膠的探討與應用

在台灣香蕉是最常見的水果,而當香蕉出現滯銷時,有人利用它烹調成食物、加工製成蛋糕或乾燥成脫水食品等,但由於香蕉消耗量不大,這些做法都緩不濟急,唯有快速製成果膠,不但保存容易且運用範圍極為廣泛,才能在香蕉腐壞之前善加利用,避免被丟棄的命運。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台灣盛產的水果以香蕉果膠含量最高,而且果皮及果肉均含有豐富的果膠質,我們發現把香蕉切碎使表面積增加,能萃取出較多的果膠,而成熟的香蕉果膠含量最多,實驗過後剩餘的香蕉殘渣仍具有環保價值,它可以製造液態肥及有機堆肥,對於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