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小組

阿里山公路沿線的地質調查研究

我常常在電視科學節目上,看見介紹岩石、地層的影片。我也曾在阿里山公路看見許多岩層,一層一層的,既美麗又奇妙。那時我對這些東西產生了興趣。再想起去年上過自然科學第七單元「地層」這一課,雖然課本提過地層是由於沉積在海底的泥沙,經過長時間的堆積,擠壓隆起後形成一層層的地層,但是我還是一知半解,於是就利用下課去問老師,經過老師的講解後,我對岩層的興趣更濃厚,回家後找了一些同學,請老師指導,一起展開這個研究阿里山公路沿線地層的調查工作。

大家來玩汽球

老師帶我們去參觀市運動會,看見好多漂亮的氣球。電視上也看到用大氣球吊慰勞品和宣傳單吹送大陸。我們想為什麼不用很多的小氣球綁在一起,不是就等於大氣球嗎?小氣球有各種顏色更能吸引大陸同胞,宣傳效果更好!所以引起我們研究的興趣。

尋求 『 白齒黑牙 』 的根源

我常看到學校健康中心牙醫治療室的門口有許多小朋友排隊等候醫生診治牙齒,本班同學也幾乎全部都患有蛀牙,並且曾有牙疼的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那麼潔白堅硬的牙齒蛀壞掉呢?為什麼每天刷牙也會產生蛀牙呢?是不是飲食方面的問題或刷牙方法不正確,會影響齲齒的發生呢?這些疑問是大家極想瞭解的,因此請老師和牙醫師指導我們。

捕捉風兒的足跡

自然老師曾說:「風是空氣流動所造成的現象, 『 風力』的強弱造成測風器的轉速快慢不同。」什麼是「風力」呢?如何測量「風力」呢?有那些因素會影響「風力」呢?為了進一步了解它,於是著手「風力的測量與影響風力因素」的研究!

荒漠甘泉

記得去年暑假,我們全家出遠門去玩了幾天。沒想到一回到家裡,陽台上的花,幾乎全部枯萎了,看到這種情景,真使我心疼。這時我便想有什麼方怯?能讓愛種花的人能安心的出遠門,而不讓花木因缺乏照料而枯萎。於是便找了幾位好友共同來研究這個題目。

冷熱交流─窗窗有玄機

熾熱的夏日,往往人們都會開開窗戶保持空氣的流通;寒冷的冬天,人們也都打開窗戶。但是,為什麼冷天也要開窗,熱天也要開窗呢?到底要怎樣開窗才能調節室內的氣溫,讓人體達到最舒適的狀態?又是什麼原因影響它呢?這正是我們探究的主題。

霧之鄉─樟湖山東北側緩坡地區霧的探討

我們樟湖村這地區是屬於中海拔山區(見圖三),在這兒一年四季都有霧,尤其是國曆十一月中旬以後到三月間,霧常常濃得不得了。因為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在樟湖山東北側緩坡一帶,平常我們對這兒雲霧瀰漫的現象,早已見怪不見了。但我們有意無意間,對霧的濃淡變化還是有一點一滴在觀察。只是很可惜,以前我們並沒有將它們記錄下來。希望我們能從現在開始,對這一帶居住地區累積一些霧的觀察記錄,看看是否可以進一步探討有關霧的變化現象。

植物「氧」氣筒──探尋植物體內氣體

哲維家種了木瓜,帶來請同學吃。在大水桶裡洗木瓜時,木瓜浮起來了。「哈,裡面是空的。」「不對,裡面有空氣,……」這句話引起明哲的注意:「裡面是空氣,那麼,是什麼氣體呢?」許多同學都答不出來,上圖書館找資料,也找不到。\r 一夥人決定自己動手找出答案來,並且還想到許多植物內,都有神秘的空間 ……。

三輪車跑得快

暑假期間,鄰居的小弟弟阿宏、他爸爸為他新買一部搖搖車,每天清晨、傍晚,就在我們這條巷口、搖呀!搖得不亦樂乎。嬉鬧聲加上車輪和水泥地摩擦聲,總讓人不自禁地探頭看個究竟。我總覺得很奇怪,阿宏弟弟只要把搖搖車的車把左右搖擺,三輪車就能徐徐前進,開學後,跟自然科學小組的同學討論。得到的是支離不整的推論,於是去請教自然科學王老師,於是引發我們一連串的研究。

「集集地震」觀察與「地震破壞現象」之簡易模擬

去年(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發生的集集大地震,為台灣帶來了重大的災難,亦是台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從各類型的災情報導中,地震造成的破壞包括建築物的倒塌、山崩、地殼變形、公共設施的破壞(如橋樑、水壩、電力設備等)及土壤液化等,另人觸目驚心。 這次的地震的確帶給我們很大的衝擊,於是更激勵了我們繼續前年和去年的地震相關特性研究,前年(民國八十七年)由嘉義瑞里地震後,我們便開始蒐集地震有關資料,不管透過電腦網路、書籍和刊物,甚至設計震動台進行簡易模擬,均讓我們對地震的破壞特性有進一步科學上的了解和實驗,在科學展覽比賽上也獲得不錯的成績。因此,藉由老師的指導,繼續蒐集資料進行研究,並至中央大學參觀地震設備和地震相關介紹;從改善震動台運動快慢開始,重新規劃模擬試驗,期望對地震破壞現象進行更多的模擬和試驗,和這次集集地震所看到的破壞現象比對,並對過去研究作更為詳盡的比較和探討,才能對地震特性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