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色警戒
颱風來襲常常帶來驚人雨量,容易造成淹水、洪水等災情,民國98年芭瑪風災過後,我們實地考察蘭陽溪流域,流域內發生淹水或其他災情的地區主要有兩處,分別為上游的寒溪地區以及下游的五結地區。五結地區因為地勢較低而造成淹水,位在上游的寒溪地區卻也災情嚴重,所以選定寒溪為研究範圍。我們多次前往研究地區,量取河堤高、河道寬、經緯度…等數據,利用Google Earth影像輔助,讀取該地高度值。利用這些數據推算出河道容量、排洪能力、集水區大小,並討論在某定量雨量下,該地區的水位高度以及流速等數據。經過計算,在芭瑪颱風最大時雨量110mm/hr的情形下,寒溪地區的河道應該可以承受這些水量,發生潰堤的主因不是溢洪造成,而是水流的流速沖刷堤岸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