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5屆--民國114年

尿之有道-小便斗噴濺物理學

本研究旨在探討男性使用直立式或懸掛式小便斗時,尿流量、身高、和斗壁距離、入射角等因素,對於尿液噴濺面積和範圍之影響。研究方法包括:以頻閃燈和慢速攝影、tracker分析與雷諾數,辨識不同流量對層流和紊流之變化量;採用小便模擬器、Vernier氣壓計和力度計,測得水流和反彈流對斗壁作用力,終以蒙地卡羅法扇形區和Image J分析兩組小便斗噴濺面積和範圍。主要研究結果包括:1.以tracker 分析獲知流量和流速關係,從雷諾數變化量驗證流量小易受紊流噴濺、流量大則易受反彈流噴濺。2.尿緩=15mL/s,距斗壁30 cm 平射,反彈流噴濺最少;4.身高>=170 cm、25mL/s,平射兩種小便斗,噴濺面積與範圍皆最小;5.以600射角和對準排水孔,噴濺面積和範圍最大;6.本研究亦討論和改進尿液噴濺的研究方法。

冰淇淋宅即變—低脂優格冰淇淋製作之探討與分析

市售冰淇淋高脂高熱量,對健康有負擔。本研究以希臘式優格取代鮮奶油,參考義式冰淇淋做法,探討不同糖量、鮮奶優格量、粉狀固形物及吉利丁粉等對冰淇淋的影響。 先自製精密硬度測量儀進行科學測量,並制訂檢驗冰淇淋質地項目:固形物比例、製冰後溫、軟硬度、打發率、抗融性。實驗發現:增加蔗糖量提升滑順度;提高優格量使質地細緻、口感偏硬;全脂奶粉可增強風味和口感;吉利丁粉提升抗融性。冰淇淋質地取決於各成分比例之平衡。 研究建議:乳製品的脂肪4.6%、非脂質固形物12.2%、糖16.1%、吉利丁粉0.4%。製冰冷凍後,媲美義式冰淇淋口感綿密、品質穩定。本研究提出希臘式優格冰淇淋配方,低脂且富含益生菌,大家可依實驗數據,自行調整喜好口感。

頻率與微電流對小球藻生植力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磁場和微電流的刺激,分析不同頻率、特定頻率和不同電流強度的微電流對小球藻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一、特定頻率微電流(7.8Hz、49Hz、528Hz)比無頻率(0Hz)微電流更具促進效果。 二、無意義頻率微電流(100Hz、200Hz、400Hz、800Hz、999.9Hz)對小球藻的影響可能因培養條件和電流強度而有不同的表現。 三、使用較大培養瓶需要較高電流強度,但太高的電流強度(1600μA和3200μA)反而抑制小球藻生長,顯示電流強度不是越大越好! 本次研究觀察到特殊頻率和微電流對小球藻生長的促進效果,為綠色科技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來可繼續探討不同頻率對不同藻種生長的影響,並朝向更大規模培育,以及太陽能微電流頻率產生器的應用設計繼續前進。

SDGs小尖兵~AI照護生態植栽塔

本研究嘗試自製生態植栽塔及噴水裝置,以文氏管建置氣水循環魚菜共生系統,使用GAI協助Coding,讓AI照護植物。研究發現:可使用毛細載體照護水耕植物,番茄和馬鈴薯根部成長佳,馬鈴薯蒸散作用明顯。木製學生座椅可製作具穩定性及封閉性的生態植栽塔。馬達功率增加1w,出水高度約增加1cm,二種馬達功率的噴水距離、出水量、濕度及保濕度差異小,但25w功率的植栽塔水循環狀況佳。噴頭旋轉300∘~ 600∘可調出水量。將沉水馬達(6w、15w)連接水管及文氏管抽水可帶入17 ml/sec ~22.7ml/sec氣體流量,是穩定循環的魚菜共生系統。GAI生成程式碼及microbit開發板+iot擴充板的「AI照護生態植栽塔」,可應用於食農教育,在節能及自動化省人力的雙重功效下,實現SDGs促進永續農業的目標。

鋸見AI-木工教學訓練機具安全防護之研究

科技課程中木工機具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本研究整合視覺語言模型與手掌辨識技術,即時分析操作時的手部姿態,以判斷危險程度,並可傳遞危險訊號至智慧插座,自動控制機具停機,減少意外發生。其中實驗照片測試集共396張,涵蓋12種手勢與3種環境亮度(750、500、300流明),透過不同提示詞(Prompt1~Prompt6)改善鋸見AI的分類效果。並且最佳模型(Prompt6)在危險手勢的正確率達99.3%,警戒手勢89.8%,安全手勢86.4%,表現高度準確性。此外,手掌距離辨識在500流明環境亮度下的誤差低於0.5公分,可作為系統後端危險狀況停機的重要輔助依據。在教學應用上,系統能即時辨識危險手勢並成功切斷電源,平均反應時間約為170~200毫秒,展現出即時防護的實用性與教學輔助潛力。

三拳演義-猜拳致勝策略研究

本研究邀請60位國小學生參與猜拳比賽,採用嚴謹的統計方法進行母群體分層隨機抽樣與270場循環賽,以利誘激發勝負動機並加以錄影。本研究對資料進行重覆檢核的三角校正以獲得信度。之後利用ChatGPT進行統計分析和考驗全體學生、不同年段、性別的出拳偏好及致勝策略(含回應文獻),再徵詢統計專家分析之合宜性。 結果發現:1.小學生整體偏好出剪刀,尤其男生與低年段在第一拳特別明顯;2.無文獻中提及的「勝後堅持」及「首拳石頭」等偏誤;3.有非常明顯的「敗後改變」、「平手後中斷」與「社會性循環行為」(石頭→剪刀,剪刀→布,布→剪刀);4.出拳策略可透過觀察對手上一拳,依循環模式反制。高年段勝場數最高,顯示經驗與觀察力有助策略制定。

最強大腦-我的AI學院

本研究開發AI-RAG智能輔助Moodle次世代學習系統,跨領域結合AI技術與SDGs教育,提升學生提問能力、反思能力及自主學習效能。隨著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導向,學生自主學習與批判思考能力成為關鍵,但教師在繁忙課程中融入SDGs仍具挑戰。AI技術為此提供新契機,本研究透過RAG技術開發智慧學習平台整合Moodle系統,提供即時回饋與學習分析,輔助學生提問與反思,將AI平台導入中學課程分為AI實驗組和GC對照組,比較自主學習效能、反思等能力的成長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習成效顯著提升。因此,未來將優化AI回應品質、提升自主學習機制並強化平台資源管理,以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

基於多項人工智慧之多模態失語症溝通系統探究

本研究開發了一個基於多項人工智慧技術的多模態失語症溝通系統,旨在提供失語症患者能提升表達自我和參與社交的能力的工具。系統以iOS App作為主體,接收環境影像、語音、唇語、手勢及情緒等多模態資訊後,透過大型語言模型產生完整敘述,再以語音合成播放。研究創新開發AphasiaSim-LLM生成高度擬真的模擬失語症語料,並以量化評估取代主觀評分,證實Gemini 2.5 Flash於語句還原表現最佳;此外亦建構了輕量級手勢辨識模型,並以ORB演算法優化關鍵幀提取;透過異步處理、FFmpeg影片取幀及輕量Flux文生圖模型等優化策略,最終完成能有效輔助失語症患者進行流暢溝通之系統。

以資訊熵策略解決Nerdle Maxi 問題:尋找最少猜測次數的演算法

本研究試圖探索如何將資訊熵應用於Nerdle Maxi,Nerdle Maxi是一款數學益智遊戲,類似於Wordle,但要求玩家猜測出一個數學等式。遊戲的核心在於考驗玩家以有限的猜測次數,通過猜測獲得的回饋,縮小可能等式的範圍,最終猜出答案。此問題涉及對資訊的處理,讓我們聯想到資訊理論中關於不確定性的研究。根據Shannon的資訊理論,資訊熵可以用來衡量一個系統中不確定性,從而幫助我們找出減少不確定性的最佳策略。參考文獻後,我們發現有尚無人嘗試的作法,並實作、壓縮了猜測次數,保證我們能在六次內猜重。再將其與文獻中用在Wordle的做法融合後,壓縮平均猜測次數至3.38次。

銅銀奈米粒子形態控制與抑菌性研究

本研究探討銅銀奈米粒子的形態控制與抑菌性能。硼氫化鈉、寒天 Agar 及植物萃取液法,合成銅銀奈米粒子,TEM 分析粒徑大小和分散性,使用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檢測萃取液中的反應物質。結果顯示,銅奈米粒子在植物萃取液中穩定性較高,粒徑更小,具明顯廷得耳效應。銀奈米粒子因反應物濃度過高和穩定劑不足,容易聚集粒徑較大。奈米銅對大腸桿菌(E. coli)有顯著抑菌效果,而奈米銀抗菌性受粒徑影響較大。通過尖端放電,電擊處理過的奈米銀粒子,粒子數增加粒徑也明顯降低,使銀奈米粒子抑菌能力進一步提升。本研究為銅銀奈米粒子在抗菌應用領域提供了基礎,採用綠色化學製程所合成的奈米粒子,未來可透過合成條件的優化來進一步提升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