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4屆--民國113年

高二學生對本土語文必修課程之滿意度分析­­—以臺灣某高中為例

政府在本年度首次把本土語文課程加入高中的必修學分中,然而這引起此校學生劇烈反彈。本研究以臺灣某校高二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學生滿意的情況進行探究。研究者先透過文獻探討設計各因素,再將其製作為線上問卷,而後進行統計分析,包含敘述性統計、ANOVA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研究發現學生在日常中使用頻率、成績表現、溝通能力、個人效益(包含升學、社交圈、未來求職)、社會價值(包含文化多樣性、傳承文化、民主、尊重語言人權)、本土語能力的提升、老師的管教嚴苛程度、自主學習時間的減少等八項因素皆會對其滿意度造成影響。我們期待透過此研究促進制定政策者、教學者、學習者之間的討論,審視與調整目前政策實施的方法。

內切圓的突發奇想

我們對內切圓研究一開始是從四邊形出發再延伸到多邊形,而研究的方向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探討圓外切多邊形與圓內接多邊形(即圓與切線交點之切點多邊形)之間的關係。首先得到凸多邊形內切圓的成立條件,依據圓外切多邊形的邊角關係、邊長關係,得到不同的結論;接下來對圓外切四邊形與切點四邊形的關係做分類,並討論這兩種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後,進而觀察這兩種四邊形的面積與周長比值的關係,最後衍伸至n邊形,因而得到凸多邊形之面積與周長比值的關係。另一個方向則是由圓外切四邊形與切點四邊形的對角線交點,以及兩四邊形之邊長延伸線的交點、內外頂點延伸線的交點,去探討其共點共線的關係。

離岸生態浮台的追日系統研究

全世界為對抗氣候變遷,努力發展再生能源;臺灣寸土寸金,實在不利於佔用大量土地的太陽能農場開發!我們以phyphox App軟體之GPS及不含重力之加速度,比較出有無定錨下,浮板塊漂移的穩定度外,也設計出依太陽的東昇西落之不同光照仰角,讓程式驅動水平軸及垂直軸伺服馬達轉動的雙軸追日系統,並成功的設計四季東昇西落定點軌道裝置,可比較出有雙軸追日的發電總功率為無追日的夏至達1.4252倍、春秋分1.3619倍、冬至1.2654 倍。 最後,我們引用澎湖魚滬的概念,創新設計縮小版的生態浮台,希望能模擬整合西部離岸的漂浮太陽能發電與農漁業生態或觀光產業,綠能、發展經濟又能兼顧環境教育,豈不美哉!

超省電-多功能電子計分板

本作品的特色是以Arduino撰寫程式,透過介面電路將晶片的小電壓轉換成大電壓來控制自製的大型七段顯示器輸出,全部顯示器以掃描技術呈現,平均消耗功率約2~3W,與市場上常見的器材約20W~30W相比是一台極省電的電子計分板,計時基準時脈電路使用開發板上的16 MHz石英震盪器進行設計,實測誤差值低於1%,使用在球場上可以提升賽事品質,體育課的分組活動或校內班際球賽都能獲得如同職業賽事般的競賽氛圍。

「碘精之比」— 以手機光感應器比色法測量三碘陰 離子生成反應的平衡常數

本研究欲改良常見的比色法實驗,以手機光感應器做為主要測量反應I2+I-→I3- 平衡常數的工具。共使用三個方法:硫代硫酸鈉滴定法、光譜法及手機光測法。滴定法以硫代硫酸鈉將I2還原成I-,求得平衡常數約為710。而光譜法則是將不同濃度的碘化鉀溶液代入等吸收點總濃度與吸光度的檢量線,求其平衡常數約為660。光測法以phyphox測量溶液照度,經檢量線換算總濃度,再計算出平衡常數為704~775,手機光測法最佳化感測條件後的優勢為可得到高精確、高準確和再現性高之平衡常數,且儀器取得便利、易架設,少許溶液即可測量,期許之後可用以改良高中傳統比色法實驗及實際應用在生活上。

雙偶幻方之研究與破解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雙偶幻方的解法,我們一開始使用數列交叉擴展法來解雙偶幻方,但後來發現這個方法受到兩個數一組的限制,所以只適用於2n階幻方。為了能涵蓋更多的雙偶幻方,我們試著把改變數字交叉擴展法並與羅伯法結合,創造出一個可以破解所有雙偶幻方的解法,並進行一般式的證明,最後利用斜排特性構造出更多種4n階幻方解法。

蜿蜒曲折

本作品研究「從幾何圖形問題探究如何以最多或最少的路徑轉折次數通過各類幾何圖形的所有中心」,同時解決科學研習雙月刊的問題。主要將該主題分為:研究各類幾何圖形路徑轉折處只能在中心、路徑轉折處只能在頂點與路徑轉折處在中心與頂點給定依序輪流條件時,路徑轉折次數的最大值及最小值與邊格數之關係,更可延伸探討長方體及矩形不同路徑走法組合。再者,由路徑的行進方向發現,在將各類幾何圖形的路徑方向化為代數後,可將路徑過程表示為一個代數列。若代數列相鄰的兩項為相同代數,則該路徑為一直線;若相鄰的兩項為不相同代數,則該路徑為路徑轉折處。比較至代數列的最後一項,即可找出該幾何圖形的路徑轉折次數,並用代數列驗證其一般式。

洋起環保光芒-利用芒草混入洋菜膜探討取代塑膠薄膜的可能性

塑膠垃圾汙染日益嚴重,為了替環境盡一份心力,我們決定研究芒草膜。使用洋菜 凍脫水製成芒草膜,在混入芒草草席,再進行拉力、吸水和燃燒能力物理測試及土壤掩埋分解測試。發現自製芒草膜可以達到一定方便性;經土壤掩埋一個月後即可完全分解。 我們依據自製芒草膜各種特性考量,選出最佳比例:煮30分鐘芒草+洋菜溶液芒草膜用手繩編法三條將其製成塑膠袋,證實自製芒草膜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功能和便利性,燃燒後可大幅減少灰燼剩餘質量;經土壤掩埋後亦可在自然環境下完全分解,達環保目的。

鈦錳啦!藍「解」「除」橘!─探討MnO2及TiO2對亞甲藍及甲基橙的去除效果

本研究利用合成不同形狀TiO2/MnO2/ZnO,藉由改變接觸面積進而提升染料去除率。在初實驗中將9種金屬氧化物與甲基橙/亞甲藍/甲基紫反應,發現TiO2-甲基橙與MnO2-亞甲藍之組合有較好的去除能力。在改變反應溫度的實驗中,TiO2-甲基橙之去除率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當中以25℃ 海膽形表現最佳,而在MnO2-亞甲藍的反應中,則以海膽形在25℃時表現最佳。最後改變染料溶液的pH值,發現TiO2海膽形在pH5.7時表現較佳,MnO2則是在低pH時有較高的去除率,推測該結果與顆粒零電荷點及染料pKa值相關。透過BET與PL分析,TiO2海膽形及MnO2海膽形有較佳的比表面積與氧化能力,故整體去除效果最佳。此外本實驗亦利用LC-MS驗證反應的確成功分解染料,且利用生物試驗證實處理後之溶液對生物毒性明顯降低。

深深深幾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本實驗以程式控制雷射光束之觀測角、不同觀察姿勢探討視深的變化,並與教科書的理論做比較,在改變觀察角度下,均證實物體正上方偏向20°的範圍內,教科書中的「簡化公式」誤差尚小,但發現觀察角度大於20°後,觀測角越大則視深呈現多樣的變化,視深近似公式不再適用,建議應做修改或說明。 光經水折射後產生虛像在司乃耳理論下以數學偏微分計算,顯示此虛像(視深)並非固定且與本實驗結果相同,甚至觀測角接近90°,視深呈急速趨於零或緩慢趨於零則與觀測姿勢有關,視深比原來簡化公式複雜,虛像的位置隨著觀測角增加而快速向觀察者移動。並逆向實驗,以水面下觀察地上物,證實理論亦成立,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盡在本研究中陸續被挖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