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8屆--民國107年

無線傳電「遠」又「多」— 利用特斯拉線圈自製無線傳電系統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特斯拉線圈製作一個簡單、便宜的無線傳電系統,因為目前最熱門的無線應用非「手機」莫屬,所以此研究也以手機為實驗對象。研究結果發現自製的無線傳電系統在充電效能上可以和市售產品相互媲美,而且只要更改感應線圈的擺放方式,在20公分~30公分遠的距離都可以有效充電,也可以支援多支手機同時充電,並且沒有必須「精準」對位才能使用的問題,這些都是遠遠優於市售產品的地方。若能以此傳電系統為雛形,發揮其「遠」又「多」的優勢,相信在未來的無線世界裡,必能提供更廣泛、便利的應用。

「磚」牛「腳」尖~自製花生殼五腳隔熱磚之探究

本研究利用廢棄的花生殼做為隔熱磚的主要原料,以五腳造形為磚體的形狀,運用切割容易的珍珠板設計實驗的模具材料;花生殼經果汁機磨碎後以天然的糯米粉為膠結材料,經由實驗加入50g紅糖、15g明礬可增加防霉效果,再添加30g木屑強化試體的結構,以250g水混合均勻隔水加熱後入模,找出自製五腳隔熱磚的最佳配方;最後模擬隔熱磚的功用,花生殼五腳隔熱磚具有隔絕溫度、由高度墜落具有相當的衝擊耐受程度、耐酸性及不具易燃性之特性,並在隔熱磚表面採用天然礦石的皂土做為防水層的保護,以符合隔熱磚防水的需求。

三角形邊角關係與相似形之探究

在本文中主要考慮θi=tan-11/i ,i∈N這些特殊角之間的關係。本文前段主要分別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質與正切函數和角公式求解一個較大角 θk 拆解為數個角的關係式(使用遞迴關係、迭代式、基本對稱式表示)。後段則延伸探討、驗證其相關有趣的結果、應用等,例如 : π/4=tan-1⁡1/1=∑i=0∞θF(2i+1) ,其中 Fi 為費氏數列的第 i 項、Machin formula、3π/4=∑i=1∞tan-12/i2 。在本文中,我們利用了弳度取代度度量來描述角度並且使用複數、極式、遞迴數列、矩陣、行列式…等數學工具與GSP、excel、python程式等軟體工具,來實作、觀察、整理、歸納、推論與驗證我們的研究。

藍晶閃耀~探索單結晶、雙結晶、包心結晶形成的條件

模擬自然界各種環境形成結晶的差異,以「緩降」晶體最大顆且硬度最大,加磁、加壓晶體最小顆,加壓密度最大。濃度越高角度越大,加磁會擾亂結晶生長而有各種角度,晶形不規則。緩降、加壓、加磁有助於晶體顏色變深,低溫顏色最淺。雙溶質溶液抑制雙方結晶生長,使雙方晶體都變小顆,雙晶重量也均降低。單晶體積均大於雙晶體積。飽和雙結晶硫酸銅晶量約60%多於明礬結晶量約40%。在緩降、急降、加壓下,包心結晶外圈雙結晶均為硫酸銅結晶量多,晶量多當外圈,晶量少當包心,即為「外晶銅、包心礬」;以「緩降」外圈晶最大顆。加磁無法幫助包心結晶。回收液再製晶明顯比新製晶的體積、密度和硬度均小、顏色淡很多,廢液經處理後無毒性可排入水槽。

錯身而過-錯車瞬間壓力變化之探討

搭火車於火車交會列車時會感受到左右晃動,好奇這是如何發生的,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白努力定律與康達效應的解釋不同。所以我們設計模擬實驗:兩車一靜一動、兩車交會、兩車同時前進,觀察其發生的現象,並利用白努力定律以及康達效應進行推論,解釋錯車時車子晃動現象。實驗結果發現:當車子通過另一靜止的車子時,會先向外側晃動;同向前進的車子,會向內側晃動;反向交錯前進的車子,會向外側晃動。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發現白努力定律未能完全解釋錯車時車子晃動的現象。若以康達效應則較能解釋。

翻滾吧水滴-奈米碳黑砂紙疏水性質與水滴在其表面滾動機制之探討

本研究探討奈米碳黑砂紙表面之滾動角、接觸角、靜摩擦係數與水滴大小關係。使用防水噴劑、氟素和碳黑處理不同型號之砂紙表面。利用接觸角、滾動角探討其不同表面、不同體積水滴之疏水性差異。斜面法與力感測器則測量靜摩擦係數差異。結果顯示碳黑砂紙上水滴體積越大,水滴的長短軸比值、接觸角皆增加,液滴接觸固體表面積的比例會變小,滾動角也變小。透過砂紙顆粒與碳黑可模擬出如植物葉片表面的突起物與絨毛。根據理論所推得的液滴接觸固體表面積之比例越大,滾動角越大,因水滴與載體間形成空氣層,使水滴較容易下滑。並發現砂紙疏水性最佳的為型號1000之碳黑砂紙,其接觸角145.1度,滾動角3.7度,液滴接觸固體表面積之比例0.13。

當機立「斷」—— 浮萍自裂脫險的機制與生態意義

浮萍在逆境下葉狀體會有分離的現象,本研究證實:浮萍透過葉狀體分離,增加逃離逆境的機率,提升族群生存率。此分離機制受到過氧化物質(H2O2)的調控,逆境下,浮萍母葉節處(node)的H2O2含量上升並誘導細胞死亡,進而造成連接構造斷裂,另能透過乙烯途徑活化纖維素分解酶使葉狀體分離。我們也發現青萍及紫萍具不同生存策略:青萍對H2O2的高敏感度使其能在逆境下快速分離,進而降低其葉狀體間的內聚力,更容易藉由風吹或水流加速逃離逆境;紫萍則對H2O2較不敏感且內聚力大,以較大的單一個體及對逆境的高耐受性來渡過危機。蛋白質含量極高的浮萍是蛋白質補給品的好原料,期待分離機制的深入研究能應用在浮萍種植上,使其快速分離提升產量,應對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應變規運用於拔河練習之研究

本設計利用了應變規(Strain Gauge)的原理去製作一台可以量測拔河時繩子兩端的施加力量值,本設計採用的原理是當應變規受力時其電阻值會因為不同的力量而產生不同的應變的變化。進一步地,本設計的準確性也進行了校正。透過拔河繩拉力所產生的應變造成電阻變化,來轉換成力量數值,而利用自已設計製造的夾具,放置在拔河繩上並固定在繩子的兩側,分析其應力應變和受力狀況來測出力量值。本設計只用簡單的應變規、電子顯示器和電子零件,低成本、簡單構造的設計來達成本研究之目的,來解決拔河過程中比賽的兩隊平衡力之顯示,使拔河更增加樂趣,增加拔河的趣味性、數值化。

魚鱗塑膠

本研究利用魚鱗含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氫氧基磷灰石,製成生物可分解塑膠,實驗過程利用廢棄魚鱗作為原料,加熱後製成魚鱗塑膠,其耐熱度、耐重性、平行拉力及生物可分解性都不錯,但成品質地較硬且空隙較多。為改善其結構,添加海藻酸鈉,解決純魚鱗塑膠無法完整密合的缺點,魚鱗海藻酸鈉塑膠耐熱溫度可達160度,耐重性及平行拉力可承受大於6公斤,置於水中三天不被溶解,且生物可分解性佳,7天後可達100%分解。另外添加明膠改善魚鱗塑膠的物性及緻密程度。彈性較佳、耐熱溫度可達170度,耐重性及平行拉力可承受大於6公斤,生物可分解性佳,但其疏水性較差。三種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後,魚鱗海藻酸鈉塑膠在各方面的物性表現較佳。

風度「偏偏」-分析颱風風場的不對稱性及實驗模擬

為分析侵台颱風風場的不對稱性,本研究分析測站的實際風速資料,並設計氣流場實驗模擬。我們發現,未受地形破壞前,西行颱風半徑普遍是西>東,北>南,可能受高壓位置、東北信風造成;北行颱風大氣環境複雜,6號路徑颱風大多南>北,可能是颱風引進西南風造成,部分颱風與東北風共伴使北側大;7號路徑為西北側大;8~9號路徑為東北側大。地形阻擋也會使風場結構產生變化,背風側產生尾流區,在氣流輻合處形成噴流區等。本研究也以氣流場模擬颱風不對稱性並測量風速,我們發現改變吸力強度、裝置深度可模擬不同範圍的颱風,改變引流孔開關可使風場不對稱,放置障礙物及台灣模型可於背風側形成尾流、副低壓區等,模擬結果均以等風速圖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