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科

真空能加速醃製食物?高壓可以嗎?探究氣壓對醃製速率的影響

本實驗為了探究在常壓、真空、負壓和高壓…等不同條件下對食物醃製效果的影響,以白蘿蔔為醃製對象,利用各種裝置改變氣壓進行一系列研究。 由實驗得知白蘿蔔的醃製效果為6塊紅磚和7塊紅磚高壓醃製>負壓8cm-Hg>負壓4cm-Hg>真空>常壓。高壓醃製相對於其他氣壓條件的表現為最佳,僅需6塊紅磚重壓在保鮮袋上即可。至於負壓醃製的效果隨著負壓值的增加,白蘿蔔醃製面積有增加趨勢。 本實驗的高壓醃製相對於負壓醃製所需要的技術門檻、費用皆較低,又可有效提升醃製效果,是不錯的醃製選擇。不建議購買「市售真空抽氣棒」,因功率小、吸力差,未如產品說明書上所說可使保鮮罐達真空狀態。如果對醃製效果沒有太過苛求,真空保鮮袋的醃製操作更為簡單方便。

「塑」戰「菌」決——探討小蠟蟲腸道菌對塑膠微粒的吸附及降解情形

本研究探討小蠟蟲(Achroia grisella)腸道共生菌對塑膠微粒的吸附與降解潛力,成功分離出30株可穩定培養菌株,並針對常見塑膠(PET、PP、PE、PLA)進行吸附與降解分析。結果顯示,菌2與菌5能有效吸附PE與PLA微粒,其中菌5在PLA條件下展現快速酸化與 CO₂ 釋放現象,顯示具備生物降解能力。進一步證實其在無碳源條件下仍能附著塑膠表面,顯示其可將塑膠作為潛在碳源。此外,菌株處理後之PE微粒對水蚤毒性下降,心跳與存活率回升,推測與毒性添加劑去除有關。本研究亦觀察到菌體對塑膠表面具專一性吸附,對金屬顆粒無附著現象。綜合實驗結果,菌株5具高穩定性、廣效吸附與降解潛力,未來可應用於塑膠污染治理與生物回收領域。

木瓜籽內幾丁質酶之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木瓜籽中幾丁質酶於防黴與抑制病媒蚊(白線斑蚊幼蟲)方面的應用潛力。研究初期將木瓜皮、果肉與籽分別萃取,噴灑於吐司表面後觀察黴菌生長情形。結果顯示,木瓜籽液具顯著抗黴效果,優於果皮與果肉,推測因其富含幾丁質酶可抑制黴菌細胞壁形成。後續實驗發現,木瓜籽經新鮮、烘乾與烤乾處理後仍具抗黴活性,顯示成分具耐熱性。進一步將其揉入麵團製成吐司,也能有效延後發霉時間。針對白線斑蚊孑孓進行測試,發現木瓜籽汁可使其迅速死亡,呈現良好殺蟲效果。分層實驗結果推測具活性成分分子量大於30 kDa。期望本研究可作為未來木瓜籽應用的參考,推動廚餘再利用與零剩食理念,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樹」造奇蹟,「桃」然無毒--校樹與第倫桃果膠於天然果醬和乾洗手之雙重應用

本研究探討校樹第倫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我們先以第倫桃果膠搭配校園常見果實製成果醬,邀請60位家長與教職員試吃,結果以桑椹配方五最受歡迎。接著,我們結合第倫桃果膠與校樹葉或果皮萃取的精油,製作天然乾洗手,經吐司發霉與無菌培養基測試,證實具有一定抑菌力;保濕測試也顯示,第倫桃果膠能減少肌膚乾燥與油脂流失,使用感較佳,以西施柚果皮製成的乾洗手最受歡迎,獲得50票肯定。我們將產品帶至校慶園遊會販售,最受歡迎的是第倫桃與構樹果醬,以及白千層與西施柚的乾洗手,共募得2,490元,捐作急難救助基金。研究證實,第倫桃果膠在果醬與乾洗手的製作上皆具應用潛力,並能推廣校園植物的永續利用。

掌中糊~探討水調麵糊流變性及對抹皮潤餅製作的影響

本研究利用高筋和中筋麵粉調配水粉比為0.8~1.1的水調麵糊,透過單位面積麵糊黏手的重量、流速、斷裂時的臨界質量及斷裂點的回縮實驗,探討水調麵糊的流變性及對抹皮潤餅製作的影響,並嘗試以海藻酸鈉來改變麵糊流變性,調出適合新手製作的抹皮麵糊。實驗結果以中筋麵粉水比1的麵糊黏手性、流速適當,麵筋強度不會造成麵糊回縮,加熱凝膠化的餅皮厚薄、彈力及耐水程度與市售餅皮接近。水粉比1.1的中筋水調麵糊加入0.2%的海藻酸鈉,做出的潤餅皮彈性最好,捲料時比較不容易破裂。水粉比1.1的高筋水調麵糊加入0.2%的海藻酸鈉,做出的潤餅皮耐水性最好,包捲高水分的食材較不容易浸溼露餡。

「馬」到成功-馬鈴薯家事皂研究

手工皂成分天然、無人工添加物,其中馬鈴薯家事皂適合做家事清潔使用,因為添加澱粉可以增加去油力,本研究想自己做出具有清潔效果且可以滋潤手部的家事皂。為了避免測試的誤差,找出最佳的配方,我們用自製裝置在熟成期間進行測試,有測試硬度的單擺打擊裝置、測試起泡力搖晃皂液及去油力時混和油和皂液的旋轉裝置、測試清潔力的刷洗裝置。最後,我們得到了以下發現: 一、最佳配方:椰子油210 克、橄欖油210克、氫氧化鈉67克、純水134克,加入80克馬鈴薯泥。 二、實驗發現:家事皂加入馬鈴薯泥可以增加去油力;除了馬鈴薯,皂液加入紫薯或芋頭也有好的去油表現;當橄欖油占比較高,雖然打皂花較多時間,但滋潤感極佳,使用者也給予正面評價。

讓「剩食」變「勝食」~綠蕉珍珠的抗性與物性研究

本研究探討過剩綠蕉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綠蕉富含抗性澱粉與膳食纖維,透過檢測不同因素對綠蕉澱粉抗性的影響,研發與製作最佳比例與配方的綠蕉珍珠。結果發現透過烘乾、磨粉等過程可開發適合食品加工的綠蕉粉。以烏龍綠蕉粉與太白粉3:7比例加入1%~3%橄欖油可顯著提升抗性,製作兼具口感與消費者接受度的綠蕉粉圓,經冷藏或冷凍保存其澱粉抗性增加,透過微波回溫較能維持粉圓的彈性、黏性與咀嚼性等口感。本研究比較綠蕉珍珠和市售珍珠粉圓的抗性、水活性、色差、物性等食品特性,不僅提出的綠蕉珍珠製作與保存技術,並提供產品營養標示供消費者參考。不僅能解決綠蕉過剩問題,還能為健康飲食提供新選擇。未來可開發綠蕉粄條、糕點等拓展市場價值。

「益」生好友–烏趖趖(oo-sô-sô)的茭白筍

從文獻及農友經驗得知,菰黑穗菌有助 茭白筍成長;但茭白筍含大量孢子時會被遺棄,因此本研究以新鮮和乾燥茭白筍調製汁液,探討烏趖趖(oo--sô-sô)的茭白筍汁能否促進種子發芽及蔬菜成長為主題,結果發現: 1.茭白筍汁可促進小白菜、香菜和高麗菜等種子發芽;秋冬轉作促進小番茄、馬鈴薯、甜菜根的生長,提高甜菜根、馬鈴薯和蘿蔔1至1.6倍產量;春天轉作促進甘薯葉、空心 菜、韭菜、芋頭和木瓜的生長及產量。 2.乾燥茭白筍的汁液有助鼠尾草、甘薯葉和空心菜的生長。 3.實驗組根莖葉剖面皆無黑點,且小番茄甜度較高。 本研究結果能提供農友再利用茭白筍及季節轉作的參考,降低化學肥料依賴與環境負擔,增加作物產量,具環保與促進循環農業之應用價值。

跳動的馬祖酒糟

本實驗之研究目的,是利用紅麴發酵製作馬祖老酒後產出的酒糟,探討對於酵母菌微生物在不同濃度和不同溫度的酒糟水溶液的反應與影響。本次實驗中使用3%、4%、5%三種濃度酒糟水溶液,發現 4% 濃度酒糟水溶液和酵母菌反應較快並產生大量氣泡,其次為 3 %,最後是 5 %,表示 4 %時酵母菌微生物較活躍。此外溫控平台以30℃(實際水溫約27℃左右)、40℃(實際水溫約36℃左右)、50℃(實際水溫約46℃左右)三種溫度酒糟水溶液進行實驗時,發現溫控平台 40 ℃(實際水溫約36℃左右)酒糟水溶液和酵母菌反應較快並產生大量氣泡。其次為 50 ℃(實際水溫約46℃左右),最後是 30 ℃(實際水溫約27℃左右),表示實際水溫 36 ℃左右時酵母菌微生物較活躍。

「益生」的好閨「蜜」

本研究以蜂蜜對益生菌生長的影響為主題,選擇益生元組成差異較大之龍眼蜜、蕎麥蜜、麥盧卡蜜作為蜜種,並以A菌嗜酸乳桿菌、C菌乾酪乳桿菌、LP植物乳桿菌、LGG 鼠李糖乳桿菌作為益生菌種,透過細胞濃度測定、塗盤培養基等方法估算菌種生長曲線、菌種菌落數,探討不同蜜種對益生菌種繁殖的影響,並模擬胃腸道環境探究不同蜂蜜濃度對益生菌繁殖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蜂蜜能促進益生菌生長,且不同蜂蜜對不同益生菌的繁殖有差異。蜂蜜能提升益生菌對抗人體胃腸道中的胃酸、膽汁等耐受性。從結果推論,食用益生菌時可搭配蜂蜜一起食用,並在挑選益生菌種改善身體機能時,可選擇對該益生菌繁殖有益的蜂蜜種類一同食用,以提升益生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