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變動的痕跡---以嘉義縣169縣道達邦到特富野的地質為例
以達邦到特富野道路沿線及曾文溪上游兩大支流-依斯基安娜溪和長谷川溪河谷露頭的地質為例,調查範圍的地質擾動很大;岩層上波紋、岩層破碎、砂頁岩不連續面、小斷層、褶皺、單面山、崩塌地及崖錐、河岸礫石層堆積等。研究結果如下: (一)崩塌形態為墜落和順著坡面滑落;單面山是河水侵蝕和砂頁岩互層交互作用擴大崩塌形成;露頭因外力作用而產生節理或破裂;背斜構造是擠壓造成的,能夠證明大地是變動的。 (二)岩層的皺紋是「波紋」化石,可證明曾是淺海地區,經板塊運動上升為陸地。 (三)7個可疑的地點,其中4個的斷層證據充分,另外4個是不整合面。 (四)河流侵蝕凹岸,將砂石搬運、堆積在凸岸;礫石堆積有一定方向,那就是水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