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級中等學校組

IoT智慧取貨機

現在的超商取貨機制存在著很大的時間成本,一次取貨要是花費數分鐘在找貨,那長久下來會造成大量時間的消耗,因此為了提高領或效率,我們設計了一台裝置來減少取貨的過程之中,因人為造成的時間耗損,並降低領錯貨物的可能性。 而我們也可以依據存放貨物種類及應用方式而改造,製作出適合不同物品的存取裝置,像是用於書籍的存放,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借閱或歸還,藉由改造裝置,普及於各種類型貨物的存放,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便利性。 除了擴大使用方式,增添提領貨物的提示,為貨物增設設定,關於提升整體實用性的部分也有待我們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有質量彈簧圈的複合振動與擺動

高中所學的單擺及鉛直簡諧振動,都是在假設擺繩及彈簧沒質量的情況下掛重物的運動模式,本研究使用有質量的彈簧圈,在不掛重物的情況下進行擺動及振動實驗。實驗中發現有質量彈簧的振動週期與擺動週期非常接近,而且同時運作的情況下會有穩定的共振運動模式。經過我們仔細的實驗觀察,發現這樣的複合運動共振態,在單邊擺動一定的次數後,經由似橢圓形變換過程,產生換邊擺動的有趣情況,對照多種不同擺動模擬的結果(複擺、錐動擺),我們推測振動為此模態周期的主要影響機制。

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轉化生成合成氣之碳中和工程

近年來「碳中和」是全人類追求的目標,本研究利用非貴金屬(鐵、鈷、鎳)離子形成前驅物為2-甲基咪唑配體的沸石咪唑骨架和前驅物為雙氰胺、葡萄糖反應物的類石墨相氮化碳,再鍛燒生成可導電的催化劑,將上述兩系列的催化劑分別搭配使用氣液分隔的氣體擴散電極進行電解還原CO2,再由氣相層析儀分析產物並計算法拉第效率。目前合成出的鎳金屬類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劑(Ni SACs@NC)最佳,在電位-0.52V時,高選擇性生成CO,其法拉第效率高達99%,而目前已有成熟工業製程能將CO轉成合成氣,再製造許多具經濟價值的有機產物,所以我們開發的新環境工程,找到一條碳循環的新路徑,有助於加速達成「碳中和」,為人類永續發展做貢獻。

探討不同型態的海底峽谷對底棲動物群聚結構的影響

深海複雜多變的環境因子塑造了多樣的生態棲地,海底峽谷便是其中之一。全球 9000 個海底峽谷涵蓋了大陸斜坡總面積的 11.2% (Harris et al., 2014),其中有 6 個峽谷分佈在臺灣西南海域。由於海底峽谷型態多樣、地理特性各異,本研究結合作者出海採得的樣本與國內海洋研究所的採樣資料,對西南海域高屏與枋寮峽谷的底棲動物群聚結構進行探究。 本研究應用生態統計分析兩峽谷與大陸斜坡的環境與生物群聚差異,發現除了海底峽谷環境有別於周遭斜坡外,兩型態不同的海底峽谷亦具有顯著的環境與生物群聚差異。食物量與環境擾動強度對兩峽谷間的生物群聚差異貢獻最大,其對應的環境因子(有機碳含量與透光度)有潛力作為未來區分具有不同生態結構的峽谷的主要依據。

聲之形―探討膜管與聲音間的關係

本實驗以彈力膜、塑膠杯、鋼球為主體,將彈力膜繃緊於塑膠杯口作為發聲裝置,並以鋼球撞擊膜,使膜帶動腔體空氣一同振動,利用音訊分析軟體進行錄音、分析,藉以探討此裝置發聲的成因與相關參數對聲音的影響。 本研究中利用並聯彈簧機械模型解釋單膜與腔體間的交互關係,並透過實驗證明裝置的發聲取決於振動體間交互作用的強弱,且膜張力與聲音頻率呈正相關、杯子容積與聲音頻率呈負相關。 此外我們延伸探討兩端開管皆套膜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此實驗上膜與純膜頻率相近,符合兩質量三彈簧振動模型,且一邊膜頻率>純膜(上膜)頻率,綜合各個實驗變因可知彈簧振動模型之有效性。

埤塘的環境識覺與滿意度分析—以橫山書法公園的埤塘為例

橫山書法公園是許多民眾及學生的絕佳休閒景點。園區內除有書法藝術館,更有一處埤塘存在,此埤塘便是再生計畫的實例。我們想知道使用者對於埤塘的認知與了解程度,及使用者對於橫山書法埤塘公園的滿意度和想法。透過文獻回顧,我們使環境識覺獨立一個構面,而滿意度構面分成三部分,分別為埤塘景觀、休閒調適及公共設施。本研究主要探討環境識覺與滿意度之相關性,我們假設當使用者對於埤塘的認知程度高,滿意度也會呈正相關。故設計問卷量表,並使用嚴謹的統計分析及審查流程,最後發放正式問卷給使用者進行填寫,進行問卷結果分析。根據後續分析,我們發現當環境識覺程度愈高時,滿意度也會愈高,兩者呈顯著正相關,驗證了我們起初提出的假設。

基於影像辨識之智慧冰箱學習系統

民眾在生活採買與準備食材中,經常面臨一些問題,例如:忘記冰箱食品而導致重複購買與浪費、食品放置過期…等。因此我們提出一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系統,藉由影像辨識來判斷食品品項與移動軌跡,藉此建立冰箱內部的食品清單,並且可透過冰箱觸控螢幕與手機APP,查看與設定清單內容。針對無法辨識的食品,系統可以學習訓練建立影像辨識模型,並針對現有的食品類別進行增量訓練,提高辨識食品的準確率。藉由本研究所提出的系統,可以學習與辨識各項冰箱食品、設定過期提醒通知,與冰箱異常偵測,協助使用者有效且便利地管理冰箱雜物、掌握冰箱的狀態。

生物炭電容應用於去離子淡化技術

海水淡化是未來重要課題。本研究選擇易取得的生物炭源來製成生物炭,實驗發現鳳梨皮所製成的炭作為電容電極吸附水中氯化鈉具有發展潛力。 透過簡易比較吸附染料能力、吸附級數圖形等來選擇及決定生物炭的合成條件,實驗製作炭電極並以自製淡化裝置來吸附海水中的食鹽,同時以偵測氯離子變化的方式來定量單位時間每克炭電極的氯化鈉吸附量。實驗利用簡易電表探討了鹽水濃度與施加電壓對吸附過程時所造成的電解影響,另一方面,致力於優化文獻中偵測水中氯離子濃度的方法學並應用於本研究中。 實驗發現:未處理之鳳梨炭、酸洗處理合成之雞骨、龍蝦及椰子炭吸附氯化鈉具有良好的潛力,在適當的通電條件下,每克生物炭材之炭電容可吸附0.1~0.4克的氯化鈉。

利用校園望遠鏡與LCO所測得的星團星色星等圖求星團年齡

本研究使用校內望遠鏡(14-inch)拍攝英仙座的雙星團NGC884、NGC869及后髮座的球狀星團M53,並申請LCO的望遠鏡(16-inch )拍攝同為北半球后髮座的球狀星團M53以及位於南半球天體Grus II、Tuc II的潛在星團,繪製出其星色星等圖(Color-MagnitudeDiagram,CMD)並分析之,得出英仙座雙星團的年齡皆約在107年之間,兩者實際年齡相近;而南半球天體Tuc II的CMD以等年齡擬合後似乎有個趨勢,假設此趨勢為真,推測其年齡相常年輕,約千萬年的數量級,可能是麥哲倫星流的物質所誕生。在M53的部分,比較本校天文台和LCO申請排程的望遠鏡拍攝出的數據,得出在北半球的部分LCO的降噪比較差,測量誤差稍大。

「永不凍僵」─可控制保溫複合材料之製作與應用

本系統運用石墨添加聚矽氧聚合物製成導電薄膜,通電後電壓與電阻依據歐姆定律與焦耳定律產生熱能,製成輕薄且柔軟的加熱片或網狀。配合單晶片為核心的恆溫控制系統,通電後溫和穩定地加熱,輸入設定值當溫度達到32度C時會停止加熱,當溫度過低時會啟動系統開始加熱。藉由手機的APP連接WIFI用電晶片傳到基地臺,可以直接用手機看到整個系統的環境溫度狀況,藉由APP遠端遙控可以達成我們所想的節能目的,還能夠及時了解狀況,維持所需的溫度,讓溫度不會過高或過低。因此防止農作物失溫,增加農作物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