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2屆--民國101年

「月」來越好玩

分析台灣1912~2011年的百年月球資料,我們以台灣觀察者看月亮時,發現:(一)月球以螺旋式來回繞地球運行,周期約28天(二)月升、月落方位角及過中天高度角的變化量,有相似的循環週期,將每年最大和最小角度差值的變化量繪成曲線,此圖與正弦定律相仿,且變化與沙羅週期雷同(三)出現正東升西落的機率並不大,平均5~6年才出現一次,而且半個月內月升的角度可從偏北的58°移動到偏南的122°,兩者相差64°,月落也是如此(三)面向南方看見月亮的機率為93.6%,遠大於面向北方的機會(四)過中天高度角的分布與四季和月相沒有太大的關連。做簡易的立體模型和電腦動畫,藉此表示月球運動的軌跡,此外,還自製簡易觀測儀量月距,並利用質量法求亮區百分比。

大卡車防輾裝置設計

本研究大卡車的防輾裝置機構,在此設計上我們研發了利用駕駛員可以因應地形而選用防輾裝置之作用,且同時連動設有警示裝置,以防因為駕駛員之疏忽而造成輾人意外事故,該防輾裝置係利用卡車之氣壓、油壓、電子或可程式控制做設計,研究分析結果,該裝置具備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等諸多特性,且其所需成本低廉,對實際卡車應用上兼具高度實用性,目前已申請專利,未來可期受到推廣與應用。

「濁」毋庸議-濁水溪中下游之濁度與自製水質濁度測量法之研究

我家附近水溝每年都要清,濁水溪真有這麼濁嗎?是否濁水帶來淤泥?還是只有我們家是這樣的?我們學校前的莿子埤圳,河水混濁但卻看不見淤積的泥沙,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的?濁水溪中下游的主流裡的溪水是否也是這樣?要怎麼測量濁度呢?我們想研究濁水溪的「濁」度及如何測量。於是蒐集濁水溪及附近的溪水和泥沙回來做實驗。結果發現:一、西畔分校泥沙減重多含水高。溪州大橋及水里龍神橋都是細沙蒸散快。二、雨後的水含沙量高,水較濁。梅雨季含沙量均提高。三、【一】灑水泥沙向外擴散,西畔分校的泥塊堅硬土質不同。【二】灌溉溝渠之泥沙小而黏稠,易結塊,懸浮物造成混濁。主流顆粒大。【三】坡度越高,易將泥沙、石塊帶走;沖的時間久,易被沖走;顆粒小易被帶走。四、透光率最低是彰雲大橋,次是岸角牌樓。梅雨後透光率皆低。流動的水透光率低濁度高。水里街上的岩層不同,泥沙少,濁度低。五、主流雨後較清澈,而灌溉溝渠雨前較清澈。雨後則濁度變高,透視度變低;主流雨後稀釋,泥沙量變多,透視度高。六、多處透視深度可達13cm,三處約3-4cm。雨後:僅岸角田變濁,其他透視度仍深。梅雨季後:水變濁,透視度2㎝以下。七、直射與散射發電量呈反比。濁度高:光線穿透少,直射線發電量低,散射多,90度角發電量高,可量化測量。八、濁度高浮標下沉深;濁度低浮標下沉淺。與原先濁度高,浮標上浮的假設相反。九、流速快,濁度高,流速慢,濁度低。靜止時濁度最低。十、西畔分校與集集攔河堰有非土壤有機質。顆粒大小以溪州大橋最大、而水里工程與水里街上無懸浮顆粒,與濁度實驗相同。

戀戀鄉「土」~窺見土角厝的奧秘

土角厝是古老的傳統建築,由於時代的進步逐漸消失在我們四周。我們進行土角的研究並探討傳統建材與現代建材的優缺點。得到以下的結論:一、適合製作土角的土是粒徑小、具有黏性與強度的Q土。二、練土時間不能太短,Q土才能均勻混合達到最大強度。三、加入土角的水量過多與過少都會影響土角強度;加入適當的濕稻梗可增加土角強度且土角不易受壓崩解。四、土角應置於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陰乾,其強度較好。五、相同高度下土角越厚其強度也越大。六、與現代建材混凝土相比,土角的優點是隔熱佳、遇壓力不易崩解碎裂,廢棄的土角可回歸自然而不破壞環境;混凝土強度極強適合蓋高樓,但隔熱效果差。混凝土是鹼性物質,如果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汙染。

飼料添加印度莕菜對魚生長的影響

本實驗以紅色吳郭魚作為實驗對象,抓取約1公克的吳郭魚80隻,將其分為8個缸子飼養,每個水族箱放養10尾,並以0%、1%、3%、9%比例的莕菜加入飼料予以飼養,每組二重複,並以1天2次的餵食,飼養期間為3個月。 由成長曲線明顯看出3%組優於對照組、1%組、9%組;若比較每組之每尾魚體重、體長、體高,經統計測驗三者均有顯著差異;在體重方面3%>1%=0%=9%,在體高方面3%>0%=1%=9%,在體長方面3%=1%>9%=0%;而各組體長與肥滿度指度(體重/(體長)3)之間在超過一定長度之後均有遞減的趨勢,造成出現0%=9%>3%>1%的結果,並不符合預期,若改用BMI值(體重/(體長)2)則出現3% = 9%= 0%>1%結果。整體而言添加3%之印度莕菜於飼料中,對吳郭魚的成長有最明顯的助益。

三柱鼎立—三柱搬盤遊戲最佳移動模式之探討

本次的研究主題是由河內塔遊戲延伸而成的,我們在不增加河內塔的柱數(維持3柱),而增加原始擺盤子的塔數,由河內塔的單塔移動、雙塔的雙塔互換,到三塔的三塔輪換,探討不同塔數的最佳移動模式與最少移動次數間的規律,並推導出一般式。我們的研究是將實際搬盤遊戲過程階段化與模式化,將移動次數表格化,由表格的次數找出規律的算式,再套用等比級數公式、乘法分配律與數的合成與分解,去求出搬盤遊戲的一般式。

稅法變變變-因數、質數與倍數的探討

納稅是人民應盡的義務,政府有了稅收才能為國家做更多的建設,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也可以給我們很多社會福利,讓我們國家越來越進步,人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幸福。「稅法變變變」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遊戲,在這物價飛漲的時代,每個人都想要「稅」少繳一點,「薪水」能夠多一點,藉由「稅法變變變」我們發現每一個數字間的因數與倍數有巧妙的關係,透過遊戲,試著找出其規律性,目前的研究做到1-25連續與非連續數字,其中結尾數字20以下與結尾數字21以上的拿法與實際所得皆有所差異,我們推測若繼續探究25以上的數字,應該可以發現某些數字性質的異同。藉由抽稅的遊戲除了讓我們瞭解人民納稅的重要,也可以讓我們對因數、倍數、與質數有更透徹的瞭解。

戰地金門沙灘上的神速雙矛戰甲-角眼沙蟹

金門四面環海,然而長期受到軍事管制封鎖海岸線,造成海岸成為金門居民無法接觸的神秘地區,因此得以保留珍貴、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形成擁有豐富海濱生態資源的寶庫,近年來金門逐漸褪去戰地的神秘面紗後,挖花蛤、淨灘、散步、觀夕陽、烤肉等活動讓海岸逐漸成為居民的休閒場域,2006年7月間本校學區溪邊海水浴場的營運開設,海水浴場上的沙灘車、水上摩托車、香蕉船滿足了遊客的玩心,對於沙灘上原住民帶來的影響卻無人關心,2012年研究今日海水浴場已關場倒閉,給予沙灘生物喘息療養的機會,因此有機會挑選沙灘上的角眼沙蟹,針對其構造、行為、雌雄辨別、棲息環境等進行觀察研究,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偉大奧妙的生物寶庫吧!

星星相映-以理論與觀測探究雙星形成機制

在銀河系中,多數恆星以雙星系統存在,因此雙星的形成機制在恆星的演化理論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天文學界對其形成的機制未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為兩個假說:一個假說為當分子雲在裂解為雲核時,同一雲核會形成兩顆恆星互繞;另一假說為不同雲核會分別塌縮為不同的恆星。這份研究中,我們以金斯最小質量與半徑為理論依據,找尋了上萬筆的觀測數據,並利用兩種不同的算法----週期公式與視直徑法計算出雙星間距,進而分析雙星間距的分布。結果中,我們發現前主序雙星間距分布圖出現了一個小於金斯最小半徑的峰值,經過推論我們排除了兩種方法的觀測限制可能造成的偏差,最後得出結論:分裂說必定存在,然無法排除捕獲說的存在。

偽幣測試機

本次研究在於探討真偽幣的機械性質、材料特性、構造與其加工方法,並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其硬幣之材料結構,分析真偽幣的外觀、硬度、電阻等,並找出自作偽幣的手法與瑕疵,從中探討硬幣中物理性質與機械性質的差異,因而更進一步找出能夠用來分辨硬幣真偽的方法,再利用機電整合設計出快速的測量方式。本次研究利用硬幣的物理性質,我們設計出可辨識真偽的硬幣原型機,能正確辨識真偽幣,以避免偽幣在市面上大量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