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最佳鄉土教材獎

吸音大法

吸音大法這個實驗主要是為了改善,兩班之間上課聲音相互干擾的情況。整個實驗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校內參賽):我們選用各種不同之素材來做研究,但大都以教室佈置所常用的材料為主,再以木箱與紙箱兩種音箱來做比較,得到的結論為:1、質地柔軟者,吸音效果較佳。2、質地疏鬆者,亦即多孔性材質吸音效果較好。3、較粗糙、較不平的表面材料,其吸音效果較優。4、在木箱及紙箱中,紙杯的不同排列組合之平均吸音率相差不大,由此結果推論出紙杯的不同排列組合對吸音之效果可能較無直接之關聯。5、環保回收物中,以塑膠製且表面較不平整的材質,較適合拿來做吸音材料。第二階段(中區複賽):我們選用了第一階段的養樂多罐和牛奶罐,並加以編排了許多不同排列組合及不同間距的牛奶罐和養樂多罐來做實驗,而在第二次的實驗裡,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如下:1、在校方經費不足的考量下,利用平日飲用完畢待回收的物品,來間接增進學習效果,應值得嘗試。2、為達減少教室間相互干擾之目的,在考量中之環保素材的選用,以牛奶罐為較佳之選擇。3、排列方式以開口面向音源,略為疏鬆的排列方法比較恰當。

元宵乞龜樂—擲茭機率之探究

研究茭的材質和大小,及擲茭時的高度和擺法這四個因素對出現聖茭機率的影響,並找出擲茭比賽時較佳贏的策略。就個別試驗的組合而言,沒有一個因素的分類能絕對的優於其它分類;若以每一種因素分類的整體平均機率來看,木質優於竹頭,大的茭優於小的茭,70和120公分的高度沒有差異,平面皆向上且並排的擺法則優於其它6種擺法。較佳贏的策略為:條件為木質*大→選擇的高度為70公分,擺法為平面皆向上且並排;條件為木質*小→選擇的高度為120公分,擺法為平面皆向上且並排;條件為竹頭*大→選擇的高度為120公分,擺法為平面左右相合且一角向上一角像下;條件為竹頭*小→選擇的高度為70公分,擺法為平面一上一下且並排。

飼料添加印度莕菜對魚生長的影響

本實驗以紅色吳郭魚作為實驗對象,抓取約1公克的吳郭魚80隻,將其分為8個缸子飼養,每個水族箱放養10尾,並以0%、1%、3%、9%比例的莕菜加入飼料予以飼養,每組二重複,並以1天2次的餵食,飼養期間為3個月。 由成長曲線明顯看出3%組優於對照組、1%組、9%組;若比較每組之每尾魚體重、體長、體高,經統計測驗三者均有顯著差異;在體重方面3%>1%=0%=9%,在體高方面3%>0%=1%=9%,在體長方面3%=1%>9%=0%;而各組體長與肥滿度指度(體重/(體長)3)之間在超過一定長度之後均有遞減的趨勢,造成出現0%=9%>3%>1%的結果,並不符合預期,若改用BMI值(體重/(體長)2)則出現3% = 9%= 0%>1%結果。整體而言添加3%之印度莕菜於飼料中,對吳郭魚的成長有最明顯的助益。

你跟誰有染

利用藥用雙氧水將頭髮的黑色素褪去及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例如檳榔、咖哩、茶葉……)自製染髮劑。在天然的食材中,發現以檳榔、咖哩的染髮效果最好,接著,我們更在自製的染髮劑中添加乳液、檸檬目的是使頭髮更易染色、改善染髮後的粗操髮質且方便使用。

瞭解它,「笛」確可以DIY

我們學校是少數有國樂團的學校,在小二升小三時,就可以參加國樂團了,到了三年級的音樂課,也開始學習直笛吹奏。在國樂團眾多的樂器中,就屬笛子,每次都是報名人數最多的,究其原因為它是入門樂器中價格較便宜的,構造極為簡單,卻能吹奏出美妙的音階。 在學習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笛子粗細及長短,對聲音的高低有影響,為什麼笛子的直徑、長度或笛孔的大小及位置不一樣,吹奏出的音階就會不同呢? 我們嘗試製作許多PVC水管笛、並分別做了不同直徑、長度、笛孔大小及位置的四項實驗後,根據研究發現,以PVC管來製作笛子,直徑較大的可吹出低音,直徑較小的可吹出高音;而笛子的長度改變,也能使聲音產生變化,長度越長,笛音是越低音的。

石破地驚-隕石撞關西

在一次到關西湖肚參觀四寮溪生態保育護溪工程時,發現河床上散布奇異的角礫岩,蒐集相關資料,經討論過後,決定對此地進行調查。實地考察記錄當地地形特徵,並採集岩石等標本,於實驗室中切割磨製成薄片,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礦物,發現 Suevite 中含有 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Planar Fracture、Diaplecticglass、Melt Rock 及疑似 Coesite、Stishovite 等巨大能量撞擊所產生的構造。將所得結果與參考資料進行比對,配合當地實地考察所發現的地形及地質特徵,幾經討論後發現,種種現象均顯示當地某座山山頂曾經遭到巨大能量撞擊,極有可能為隕石。

戰地金門沙灘上的神速雙矛戰甲-角眼沙蟹

金門四面環海,然而長期受到軍事管制封鎖海岸線,造成海岸成為金門居民無法接觸的神秘地區,因此得以保留珍貴、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形成擁有豐富海濱生態資源的寶庫,近年來金門逐漸褪去戰地的神秘面紗後,挖花蛤、淨灘、散步、觀夕陽、烤肉等活動讓海岸逐漸成為居民的休閒場域,2006年7月間本校學區溪邊海水浴場的營運開設,海水浴場上的沙灘車、水上摩托車、香蕉船滿足了遊客的玩心,對於沙灘上原住民帶來的影響卻無人關心,2012年研究今日海水浴場已關場倒閉,給予沙灘生物喘息療養的機會,因此有機會挑選沙灘上的角眼沙蟹,針對其構造、行為、雌雄辨別、棲息環境等進行觀察研究,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偉大奧妙的生物寶庫吧!

不離不棄—探討石鼈的出洞與回巢

石鼈是一種生活在低潮帶到亞潮帶之間的軟體動物,身上有八塊像瓦片狀的殼板,以附近石塊上的藻類為食,不過平常都是窩在跟自己身體差不多大小的石洞內。 石鼈會選擇在有海水淹沒的情況下才出洞,因此,漲潮時是大部分石鼈出洞的時機,並在海水退卻以前回巢。牠們出洞的距離很少超過身體長的三倍,有時甚至只半個身體出去,而回巢的方式大致有兩種:1.出洞距離小於一個身體長--倒退回巢;2.超過一個身體長--先轉身再回巢,而且每次回巢幾乎都是循著出洞的路線回去。石鼈在洞內的時間很長,退潮時會靜置不動,漲潮時會花時間經營牠們的洞,使這個洞越來越適合牠們,讓牠們一輩子都可以隱藏在裡面,躲避天敵的獵捕。

美麗背後的危機-體檢佐倉步道護坡

原為台泥採礦道路的佐倉步道,隨礦區廢棄現已規劃成生態步道,成為花蓮市郊登高健行、拜訪自然的絕佳選擇。但是,去年的冬颱過後造成滿目瘡痍,暴露出此處有崩塌、地滑的疑慮。藉由實地的地質調查,分析此處可能造成的地質災害,觀察邊坡的防護工程,尋找需補強改善的地段。步道全長3950 公尺,距入口處約450 公尺與約820 公尺兩處的擋土牆,前者因設計不良而後者因地質敏感有高度崩塌的危險性,需立即改善。此外,整段步道的護坡工程也有設計不當與施工粗糙的問題。建議有關單位加強護坡工程體檢,並於地質敏感區設立警告標示,以維護遊客安全。附帶一提,此處的生態豐富之外,也有珍貴的石灰岩地形,希望有關單位能設立解說牌以增進遊客的地理知識。

渾身是勁的電動自行車

本研究主要是為了要研發讓電動自行車增加續航力。為達此目的,本研究設計有兩大功能:一、自製可以讓三個電池互相串聯輪替切換供電的開關;二、設計兩個馬達:輪鼓馬達、直流有刷馬達,可以適用在不同的地形進行切換,並對直流有刷馬達進行電力回充,延長電力,以達增加續航力的目的。經實驗結果發現:三個電池的輪替切換可以提昇續航力約30%,另外兩顆馬達的切換,在平時較平緩的路段以輪鼓馬達來供給動力,直流有刷馬達對不供電的其中一顆電池進行充電,若遇到上坡路段時,切換成由直流有刷馬達來提供動力,並可變換不同的齒輪比達到輕鬆爬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