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最佳鄉土教材獎

絲絲入色

本實驗主要探討耐綸6,6製備方法的改良(改變聚合單體濃度、溫度、溶劑種類),將耐\r 綸材料以自製天然有機染料(水筆仔、梔子、芭樂…)加以入色(直接入色、間接入色),最後\r 測量每種材質韌度。\r 一、濃度為0.3M 的己二醯氯和0.25M 的己二胺進行實驗,聚合情況最良好,韌性最佳可\r 承受203.2 克重拉力。\r 二、聚和溫度為40℃時,耐綸聚合韌度最好可承受200.2 克重拉力\r 三、單體己二醯氯溶劑正己烷改換成正庚烷,聚合情形比原先好。\r 四、間接入色:\r 1.不加熱入染:以梔子染液入色後的韌度最佳,可承受105.1 克重,芭樂次之。\r 2.加熱入染:以芭樂染液入色後的韌度最佳,可承受120.1 克重拉力,梔子次之。\r 五、直接入色:韌性度以芒果染液最佳,可承受110.1 克重拉力,構樹次之。

「蓮蓮看」–「奈米小精靈」

奈米科技是一項高科技,甚至被公認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產業。事實上在我們周遭自然環境中處處充滿著許多奈米現象,等著我們去發掘。本研究將分別在蓮花等30 種植物的葉面分別滴上水、墨汁及蜂蜜,帶我們去發現由於「奈米小精靈」在蓮花葉面上的作用,使得水、墨汁及蜂蜜在蓮花葉面上均會集結成珠,如將葉面與地面保持45 度的夾角,觀察並記錄其流動情形,會發現不論是水、墨汁及蜂蜜均會瞬間被滾走。蓮花這種自潔的功能,事實上就是一種奈米效應。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自然界中蘊藏著許多奈米科技的概念,值得我們去研究。經由以上的發現,本實驗將以珠針、保力龍球及保力龍板來實際模擬三種不同等級結構的植物表面,其中有具奈米結構的蓮花和具微米結構的芋頭及一般無奈米及微米結構的姑婆芋葉面。製作完成後,以大的海綿球替代灰塵來解釋,為何蓮花具有自潔效應(蓮花效應)。

凡得格拉夫起電器之製作與研究

本研究,從自製 Van De Graff generator(本文之後皆簡稱為 VDG)開始,利用手邊能取得的東西,找到合適的 VDG 材料。之後,控制一些變因,找出影響帶電金屬球殼電壓的因素,藉以調控電壓。

綠豆芽增肥計畫

本實驗探討蘋果、香蕉、電石等材料對綠豆芽生長之影響,結果顯示蘋果、香蕉、電石等材料的乙烯或乙炔量能改變綠豆芽莖細胞的生長方向,促進莖徑肥大,莖徑明顯比對照組粗,而酒精處理效果不佳且有異味。完整或受傷的蘋果果實,不論間隔處理或採收前處理對莖徑的促進效果相似,但間隔處理較採收前處理能控制綠豆芽生長情形,但隨著氣溫升高,綠豆芽生長快速,因此1~3 月宜採間隔處理,而4 月後宜採持續處理,促使莖徑肥大更顯著。蘋果皮所產生的乙烯,比完整果實或受傷果實更能促進油綠種綠豆芽莖部肥大,每35g 綠豆使用100~80g 的果皮處理對綠豆芽莖徑的促進效果良好,使栽培的綠豆芽莖徑接近化學藥劑處理的綠豆芽商品品質。

檳榔製品毒性之探討

有天我們發現檳榔樹下少有植物生長,此稱為植物間的「相剋作用」。同時在課本中學習到檳榔對於人體是有危害的,因此本研究探討市售檳榔製品對於其他植物及人體口腔細胞的毒害情形?經研究後得知:1.檳榔子、荖葉及荖花萃取液會影響玉米和綠豆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酵母菌的呼吸作用。2.檳榔子植栽區土壤會影響玉米及綠豆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3.檳榔子、荖葉及荖花萃取液對口腔細胞造成破壞。4.確認檳榔子、荖葉及荖花具有相同的相剋化合物-多酚類物質。將來可以收集檳榔子、荖葉及荖花的萃取液,若能施加在需要除草的地面,藉由它們所含有的多酚類物質,使雜草難以生存,故能夠成為天然除草劑,將可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量。

果蔬汁中加入胡蘿蔔汁適當嗎?

維生素 C 是果蔬汁的重要營養素之一。網路上有報導指出:「胡蘿蔔中含有維生素 C 分解酵素會造成果蔬汁的維生素 C 喪失殆盡」。但衛生署食品資訊網,卻認為上述傳言未有文獻證實,建議持保留態度。本研究擬探究胡蘿蔔是否會影響果蔬汁的維生素 C?若會,則探討影響程度並尋找控制的方法。若不會,則藉此研究糾正網路傳言,以正視聽。本研究另分析市售果蔬汁維生素C含量,以瞭解是否也有維生素C損失的問題?結果證實胡蘿蔔確實會破壞維生素 C。顯示網路傳言,有其可信度。但透過適當殺菁或酸處理,則可獲得改善。市售包裝果蔬汁,不管品牌、產品種類,其維生素 C 含量均有隨時間延長而減少現象。

普降甘霖-區域性焚風防制系統的可行性研究

焚風在台東地區造成果樹表皮焦黑、無法成熟等影響,也讓心苦栽種農產品無法賣出,農損相當大。因此我們想設計出經濟有效的方法,能在焚風到達果樹之前做出預防性的措施。由實驗結果發現,在焚風未達果樹之前可以做數道灑水系統,灑水間隔越密越能降低溫度並增加溼度,加上果園內的灑水系統就能有效降溫。另外也發現,前一個區域經過灑水之後對後一個區域也有降溫的效果。

牡蠣在環境中對重金屬之吸附及減碳效應探討

本研究利用建功嶼水域與中蘭海域牡蠣養殖區大潮退潮時取地面潮溝水,檢測水中的鋅、銅、六價鉻、鐵之金屬含量,結果發現建功嶼及中蘭海域水中平均鋅的含量為0.11 mg/l,比海洋放流水標準的4 mg/l 低。銅的含量為3.42 mg/l,比海洋放流水標準的2 mg/l 高1.7倍。六價鉻為0.02比海洋放流水標準的總鉻5mg/l 低。鐵的含量則為0.29 mg/l。另由生物學測量發現上述海域每個牡蠣殼平均的日增重為0.045g, 590公克的殼,可封存35.2公克二氧化碳。

多面體的探討(巴克球為最接近球的多面體?)

在高中數學第三冊中我們剛了解圓與球的性質,再加上國中常接觸到許多正多邊形其內切圓及外接圓的問題。這令我們聯想到:是否所有多面體都有內切球與外接球?若有,它們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恰巧,化學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了由六十個碳原子構成的C-60 模型,而我們發現,以數學的角度來看,“C-60 ” 是由數個正五邊形與正六邊形所構成的立體圖形。在我們與數學老師討論後得知這種由十二個正五邊形與二十個正六邊形所構成的立體圖形就是所謂的”巴克球”,且從數學刊物上看到”巴克球為最接近球體的多面體”。這引發了我們的興趣,因此我們決定就這方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牆」「牆」滾-颱風雙眼牆形成機制之探討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探討判讀颱風雙眼牆的方法、挑選雙眼牆颱風個案、雙眼牆颱風之特徵及雙眼牆颱風之可能形成因素,由研究得出下列結果:一、我們判斷的依據是只要兩層?回波區中夾有明顯無回波區或弱回波區即為雙眼牆颱風,依此挑出14個雙眼牆颱風個案。二、雙眼牆颱風皆為中強颱,其七級暴風半徑均達180公里以上。三、近中心最大風速在颱風雙眼牆結構出現前後短期內並無明顯變化,而時間的範圍拉長後,可以發現其結構的出現約在近中心風速最?的期間。四、雙眼牆颱風內外眼牆的角速度大略成正比,且比值都在五倍以上,而大部分的比值集中在約5~8倍。五、距地表在兩公里內的風速隨高度的變化率較高,兩公里以上風速隨高度的變化率較小。而雙眼牆結構出現時間長度和風速隨高度的變化率之極大值並無特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