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化學科

『微』『柴』是用~親愛的,我把時間變短了!

原油價格上漲,欲尋求替代能源,而生質柴油是目前一種最具潛力的能源,具有循環、再生的特性,所以研究生質柴油引起我們的興趣。實驗室以醇類與油脂酯化生成生質柴油,以加熱方式,在適當的觸媒下,運用化學形式將其轉換成生質能。為使反應完全,會添加過量低碳數醇類。使用的觸媒為強鹼,其缺點-過量催化鹼會使其轉為皂化反應;運用 TLC 片,觀察反應是否完全。也利用微波的特性-加速反應,進而生產快速及高產率的生質柴油。也用超音波製造生質柴油,並比較傳統加熱、微波超音波生產的生質柴油。為了解生質燃料及一般石化燃料的環境污染性,用空氣幫浦收集其廢氣中的二氧化氮,評估其污染性。實驗後發現,有催化鹼的甲醇溶液能生產較多生質柴油;氫氧化鉀甲醇溶液 1.4﹪ 且油與醇莫耳數比 1:9 較佳;氫氧化鈉甲醇溶液 0.8﹪ 且油與醇莫耳數比 1:5 較佳。而一般加熱以 60℃加熱 60 分鐘較適當;也運用 SD-22 柴油引擎測試出生產的生質柴油可運用於現今的柴油引擎上。所製造的生質柴油與一般柴油任何比例互溶,皆能使引擎發動。而微波能使反應時間縮短至四分鐘;而經分光光度計檢驗,顯示使用生質柴油能有效降低污染。

健康不要漂白

一個美好的星期天,陪媽媽上市場買生鮮食品,我以為顏色鮮明的一定鮮美好吃,媽媽卻說:「顏色太白,太鮮明的,恐怕有添加漂白劑或過氧化氫(即 H2O2 ) ,吃了有致癌的危險唷!」我覺得媽媽言之有理,還是選擇自然、健康的食品才是上策。第二天,和同學談起這件事,引起許多同學對食品添加物的恐懼和探討的興趣,我們這群「最佳拍檔」去請教詹老師,於是,就展開這方面的實驗與研究。

高電場中的化學探討

靜電引力是一切化學結合的基礎,若從外界加入高電場,必會使分子的某些性質和排列情形改變。因而有了下面的構想,再參著物理知識,設計了實驗,並大膽的解釋了實驗結果。

揭開冰糖的奧秘

(一)冰糖的性質之探討! (二)溫度會影響冰糖的製造嗎? (三)糖的濃度會影響冰糖的結晶嗎? (四)冷卻的方法會影響冰糖的製造嗎? (五)容器大小、深淺、質料與冰糖結晶有關嗎? (六)怎樣製造較大顆粒的冰糖? (七)不同質料的線會影響冰糖的結晶嗎? (八)棉線的數量會影響冰糖的結晶嗎? (九)各種糖都能製成冰糖嗎?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

本實驗首先取乳酸菌、酵母菌、AB優酪乳、生態池水當作菌種,使用葡萄糖、蔗糖、果糖當做營養液,觀測其放電電壓。發現無論哪一種菌或營養液,都可以發電,但是以葡萄糖當營養液的發電電壓最大。以自己培養的大腸桿菌來發電,發現最大電壓可以達到0.9伏特,循環營養夜持續發電22小時,電壓仍可維持在0.7伏特以上。改變燃料電池的造型,圓柱筒型電池,可以得知陽極碳織布的電極面積並非越大越好,且陰極的電極位置越靠近下層碳粉,放電電壓沒有改變,但是放電電流會加大。淺盆型的電池,電壓較小,也較不穩定。利用三個淺盆型的電池串聯,可以使LED燈泡發光4~5個小時以上。若利用大腸桿菌分解剩飯,也可以測到0.5伏特左右的電壓。

我們找到了最簡單指示劑

集集本來就是個小地方,常常買不到所需要的東西,上自然課時老師為了要我們演示指示劑能與各種液體起交互作用,跑遍了整個南投地區,也買不到所需要的溴瑞香草藍指示劑或石蕊試劑,老們埋怨著說:「只好遠征台中化學藥品店」,我們心裡想,既然這些世紀這麼不容易買到,為什麼不用其他容易去到的物質來代替呢?經過提出來和老師討論以後,老師也願意和我們一起從常見的植物身上找找看。

指紋現形記

本作品在於觀察指紋的產生、消失,並探討性別、年齡及環境對指紋消失的影響。實驗中並利用粉末法、磁粉法、硝酸銀法及電鍍法來顯現指紋,並探討各種方法的適用性及優缺點。

利用簡易光電儀器測定反應速率

國中化學課本第十九章中有關反應速率的實驗,其中利用硫代硫酸鈉和鹽酸生成硫的部分,由於用目測的方式誤差太大,且常使學生不知實驗是否結束。曾見師大化學系蕭主任用O.H.P.改良該實驗,但大多數國民中學皆沒有足夠的O.H.P.設備,因此設計本實驗改良之。

蝦兵蟹將─讓「磷」不再有問題

蝦蟹殼主要由幾丁質、蛋白質、礦物質三種成分組合而成,重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本實驗以蝦蟹殼為原料,經由洗淨、乾燥、磨碎之後,再以強酸強鹼處理,分離出幾丁質,幾丁質再經高濃度強鹼反應,製得幾丁聚醣,由於幾丁聚醣可溶於弱酸,因此其應用性較為廣泛。實驗中將幾丁聚醣溶於醋酸溶液,並使用培養皿為模具,製作幾丁聚醣薄膜,探討幾丁聚醣薄膜對於不同濃度及不同pH值的磷酸鹽類的吸附情形,以及單片幾丁聚醣薄膜對於磷酸鹽類的最大吸收量,最後再以真實水體進行測試。實驗的證明可以得知幾丁聚醣薄膜在pH=5.5的環境下對於磷酸鹽的吸附有顯著的效果,約可以吸附0.154mg P /0.2g幾丁聚醣(單片),有助於水質優養化的改善!

「酵」談「氧」生之道

自然課時各組都是利用胡蘿蔔加雙氧水來製造氧氣,但每組產生的氧氣量卻有差別,引發我們的研究動機。本實驗先探討胡蘿蔔中的酵素分布與催化雙氧水分解速率的關係,再進一步討論溫度、酸鹼性及鹽類離子對胡蘿蔔酵素的影響,最後討論保存環境因子及時間對胡蘿蔔酵素的影響。結果發現:胡蘿蔔生長激素較多的部位,催化雙氧水的速率越快;胡蘿蔔酵素在45 ℃能發揮最大的催化功效,65 ℃後活性會被破壞殆盡;鹼對胡蘿蔔酵素的影響較小;酸的種類不影響催化作用,但胡蘿蔔酵素的催化作用隨pH值越小,催化速率越慢,在pH 3時無法產生催化作用;鎂離子和鈉離子會使胡蘿蔔酵素的催化作用比較好;放置在空氣中45~60分鐘,酵素會被活化;保存在0 ℃以下的環境中不會破壞胡蘿蔔的酵素,解凍後反而會提高催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