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化學科

兩極乾坤─探討離子在電場磁場中的走向

二年級上學期做「水的電解」實驗時,以注射針頭當正、負兩極的材料,我們感到很好奇:如果換成其他金屬不知是否可以?經老師介紹先認識了第四冊「電解硫酸銅水溶液」的實驗,在這個實驗裏,我們瞭解了:「電解時兩極的化學反應與使用的電極材料及電解質有關」。當我們將電解水裝置中的兩注射針頭改成粗銅線後,發現:兩極銅線皆起了化學變化,但是並未看見藍色Cu2+移動的詳細過程;於是請教老師如何才能觀察到離子在兩極間前進的慢動作;老師在回答問題時,該到「電場」,順便提及「磁場」的觀念;我們就想︰既然離子會受電場影響,不知是否也會受磁場影響?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首先以有色的Cu2+開始,設計了本實驗。

耀眼四射-螢光棒的發光亮度探討

市售螢光棒琳瑯滿目,其棒身主體分有內、外兩管:內管裝填強氧化劑,外管則有螢光發光物種及染料,而螢光棒的色彩多是由染料顏色所決定。利用氧化劑將螢光物種激發而放出能量,此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即是螢光棒的發光原理。為求螢光發光效益增加,添加不同金屬離子於螢光溶液中,發現A 族金屬離子、鹽類溶液中的陰離子對於螢光放射沒有直接的影響,而B 族過渡金屬離子在具有成對電子、反磁性質的條件時,能增強螢光強度;此外,純粹添加氨水亦可得到一強烈的螢光效果,此應與螢光物種結構剛硬化使強度增強有關。

紅!藍!用光譜分析探討平衡系與勒沙特列原理暨其能量變化測定實驗之設計

我們知道用氯化亞鈷試紙可以檢驗水的存在,高中化學課本告訴我們氯化亞鈷之稀水溶液為淡粉紅色,去水後即變為深藍色。氯化亞鈷此種性質可用於製造隱形墨水(invisible ink),另一用途為製造天氣預報計。由課本知道了這些氯化亞鈷性質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在高中化學新教材平衡常數和勒沙特列原理實驗中討論到CrO42-與Cr2O72-顏色變化,所以我們想到氯化亞鈷顏色變化是否也符合勒沙特列原理呢?鈷是過度元素,能夠形成特殊化合物是否與錯離子有關呢?氯化亞鈷水溶液顏色變化是否涉及能量變化?為了徹底了解這些問題以揭開氯化亞鈷顏色變化謎底,所以自行設計此實驗來研究氯化亞鈷水溶液紅藍變化有趣的化學反應。

來電用「絲絲」---絲藻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之應用

在養殖池中絲藻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會影響魚苗的生長,造成漁民的困擾。若將其當作再生能源利用,不也是一種廢物利用的做法嗎?\r 本實驗利用絲藻培養的新菌種「YMJH 一號」,以自製微型雙槽式研究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效能。以8cm×8cm 半透膜取代價格而貴的質子交換膜、陽極置入台製生化棉及0.005M 葡萄糖當燃料,在陰極12mL/s 曝氣速率、陽極6 小時水力停留時間,在500Ω電阻下最大功率密為34.87 mW2/m2,超越參考文獻中最大功率密度。\r 在不同電極種類下,100cm2 碳織布當陽極、10cm×10cm 打洞碳串當陰極使內電阻大幅降低,因此得到最大電壓為0.63V 而最大功率密度提升至79.38 mW2/m2,超越歷屆科展作品的最大電壓0.09936V、最大功率密度1.9745 mW2/m2 ,甚至是參考文獻最大電壓0.416V、最大功率密度32.9 mW2/m2的2 倍產量。

膜力奇蹟–以蛋殼膜粉吸附重金屬離子與色素之研究

蛋殼膜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其結構上的特殊官能基胺基(─NH2 )和羧基(─COOH)對金屬離子具有螯合作用,而且難溶於水。實驗結果顯示蛋殼膜粉對於帶正電的金屬離子(包括H+離子)以及食用色素,皆能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此外我們發現H+離子與金屬離子存在著競爭關係,在較酸的環境下,即使銅離子濃度比氫離子濃度大100倍時,蛋殼膜粉仍優先吸附氫離子。蛋殼膜粉對離子的螯合能力比較為H+>Cu2+>Co2+>Ni2+。以蛋殼膜粉螯合Cu2+離子而言,最小偵測極限可達10-4M。蛋殼膜粉螯合金屬離子與吸附色素的過程為一個可逆反應,利用較高濃度的酸性水溶液,使反應逆向進行達到再生,再生的蛋殼膜粉仍然具有螯合銅離子與吸附色素的能力。

哎喲!橡皮筋又斷了!為什麼

彈橡皮筋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遊戲,玩的方法多,攜帶又方便,可是玩過一陣子後,橡皮筋會變得很容易斷裂或橡皮表面像被風乾的裂痕,尤其寒冬酷夏這情形更明顯。於是在好奇心驅使下我請教了自然科學考師,並在老師指導下,我們進行一了下列的實驗。

鐵銅電池之探討及改良

按理化課木 22 - 3 的伏打電池,鋅銅電池實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所產生的電流很小,尚未達到 1mA ,看不出 〝 通電 〞 的效果,再加上學校廢棄的易開罐(鐵罐)隨手可得,因此希望能改進實驗,使得伏打電池更簡便,更持久,於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下列研究探討。

醬油製造方法與蛋白質利用率之研究

醬油為國民用活所不能缺乏之調味品,具有歷史淵源;周禮天官篇:「膳夫掌王饒、食醬百有二十甕。」史記;「通都大邑,醢醬千甕,此干乘三家。」1 今隨生活水準的日漸提高對調味料之選擇亦愈精細,不但要滿足色香味必要的物理條件外,尚需注軍營養素的質、量等化學醫療。據目前製造醬油後之醬渣,經分析結果;殘留蛋白質甚多棄之可惜。若作為飼料有過鹹才嫌。用於肥料,影響上壤pH 值。背時,曾使之灰化後,收回盒鹽。無論如何,在經濟價值上,殊堪可惜。若能改善製造方法,使蛋白質利用率折高,當可降低成本,增加生產。此為當前工商業所重視的問題。本研究即針對對問題,以不同方法製造醬油,再分析成品及醬渣中蛋白質的含量情形,以明瞭何種製造方法最為有利。

誰殺死了危險殺手—老祖母的清潔秘方失靈了嗎?之後續研究

台灣氣候潮濕,黴菌及細菌無所不在,對健康及環境均造成污染,如何找出有效又經濟的殺菌方法?本實驗緣自2003 年科展成果後續探討,是不是除了在清潔力之外,能找到可以清潔又可殺菌的肥皂配方,一舉二得,給於更深入的延伸目的及發現,進而能做出更有深度的科學研究。本實驗是以天然素材、具環保、成本低且具殺菌力的肥皂為標的。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客觀,我們徵求班上同學的意見,選出外觀顏色最討喜的肥皂。綜合本次研究目的及實驗內容如下:(一) 回鍋油皂基添加哪些添加物可增加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哪一種效果最佳?(二) 把最好的三種殺菌添加物混合,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如何?與沒有混合的比較?(三) 跟市面上印象中具清潔且殺菌品比較,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如何?成本是否經濟?(四) 肥皂裡加入天然色素,能否改變顏色?顏色是否可變得漂亮?對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有沒有影響?歷經十個月的實驗後,本組實驗得到結論摘要如下:(一) 本實驗所有添加物以「回鍋油+蜂蜜+抹茶皂」(以下簡稱蜂蜜抹茶皂),不論殺黴菌、殺細菌上及使用成本表現最佳。(二) 本實驗自製肥皂,殺細菌能力平均比殺黴菌的能力好,以蜂蜜抹茶皂為例,殺細菌能力是100%,殺黴菌能力是62%。(三) 在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上,比起市面上銷售的清潔殺菌品,本實驗成果(除酒精外)最佳。(四) 給廠商的建議:蜂蜜皂是一個很好的殺菌肥皂(殺黴菌效果50%,殺細菌效果100%),成本低,顏色也很漂亮,但蜂蜜抹茶皂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最佳(殺黴菌效果62%,殺細菌效果100%)。(五) 用黴菌或細菌作實驗不能涵蓋其他菌種的殺菌力,但因其他菌種取得困難或有危險,如SARS 的冠狀病毒、如禽流感病毒,都無法當成小學生的實驗,但我們可用同樣的科學精神,探討未來更多的研究主題,作更有價值的發現。

為什麼切過的番石榴會變黑?為什麼不成熟的番石榴會有澀味?

一天中午,在學校吃過午飯,我拿出媽媽給我準備好的水果(番石榴)來吃,我想一個人吃不好意思,於是拿出削鉛筆的刀子洗乾淨,把番石榴切開,分給幾個同學吃,妻好後才發現它的切面有噁心的黑色變化,我們都不敢吃,不知道那是不是有毒,於是請教老師,為什麼切開的番石榴會變黑?可不可以吃?老師就指導我們做一連串番石榴變嘿,以及未成熟時含有澀味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