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活與應用科學科

簡易散熱隔音箱

發出惱人噪音的電動機械,常常伴隨著熱量的產生,密閉系統雖能隔音但卻不能有效的散熱,本研究先以密閉系統比較不同材質之隔音效果。在取隔音效果之最佳者之材料應用於開放系統中,進一步研究各種開放孔隙大小、材料厚度、音源響度、熱源功率對隔音效果或散熱效果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以開放系統在適當之條件下確能設計出兼具隔音及散熱的裝置,以本研究之裝置而言,以40W的磨砂黃光燈泡模擬熱源,95dB之噪音源,用0.5公分之軟木為隔音材料,密閉系統可以將音量由95dB降低至45dB,但系統溫度在20mins內卻由25℃上升至48℃。然而若使用單層開放系統[二],同上述之條件可以將音量由95dB降低至48dB,但系統溫度在20mins內卻由25℃上升至 35℃且此效應在更強之熱源下更顯著。

風車轉轉轉

本研究運用自行設計製作的器材,測量風力吹襲風車之受力大小。同時探討風扇扇葉裝置角度和扇葉多寡是否影響轉動速度,最後探討擾流板對整體風車的影響。經實驗研究發現:一、大型電風扇吹出固定風量對不轉動的風扇造成彈簧秤約60-140 公克重的施力效果,而轉動的風扇則減少約20%以上的力量(施力)效果。另外,扇葉角度也影響受風力量的大小,扇葉越平行風向,氣流越能順利通過,風車承受的力量愈小。二、扇葉角度在45°以內時,風車旋轉速度較快。另外,從2、3、4、5、6 扇葉風車與轉速關係實驗,發現將扇葉角度固定在40°和80°時,扇葉數的多寡不致影響轉速太大,而扇葉角度固定在10°時則有明顯差異。三、實驗發現,當擾流板高度加高,六扇葉風車偏轉晃動角度變小。另外,比較六扇葉和二扇葉風車發現,二扇葉風車的偏轉晃動角度都較小而穩定。

迷你農場

家中如果沒有陽台、或是因為陽台方位關係,很有可能沒有陽光的眷顧,再加上如果家中有養殖動植物時,每當全家要外出多日時,那些可愛動植物也會因疏於照顧,等回到家時,植物早已枯萎、魚兒因缺氧及缺乏食物而奄奄一息了。為了一次解決多個問題,本組決定以「無人自動化」、「環保又節能」為基本考量,希望能夠利用取得方便的回收資源材料、可組合拆裝模組及應用物理課程中所學陽光、空氣、水三元素來自動維繫基本動植物生命,並實際導入日常生活中來進行驗證,當題目進入到收集資料轉化成資訊時,我們發現到許多前輩們製作水利循環系統都是只有從上而下,浪費了部份水資源,於是本組在製作過程中,目標不僅是完成一個可長期由上而下小小水利系統,並接續可以同時完成由下而上水利循環系統。

紅茶會「酵」?-紅茶菌生長及其應用性之研究

在偶然的機會裡,我們發現了一種民間飲品¬─紅茶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決定研究這個神祕的菌體。紅茶菌是一種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共生體,在生長過程中會在表面生成一層我們稱之「菌膜」的纖維素,在培養和觀察的過程中,我們探討了多種因素對於紅茶菌生長的影響,更經由酸鹼與氧化還原的滴定,加以證實紅茶菌的代謝產物中含有乙酸和乙醇。紅茶菌代謝生成的纖維素膜,質地堅韌且緻密,晒乾後則更為堅韌,我們分別就其脫色方法、纖維特性(韌性、孔徑、吸水性)進行探討。這層薄膜不但有防止異物掉落菌液中的功用,如果再加以加工,應可做成環保產品,如面膜、保濕材質、可分解包裝材質等,應用潛力無窮。

天空中的小怪物-風箏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利用自己設計的「黃金比例」風箏,在實驗室中控制風力的大小,來研究在同樣情況下,什麼樣的風箏面會飛得比較好。然後再研究加上不同的尾墜以後,風箏飛行的情況會不會比較好。我們進行了尾墜數量、長短、材質、位置、側墜和尾墜比例的實驗。最後研究風箏面的提線變化,對放飛風箏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風箏面的材質要使用比較輕而且柔軟的材質;尾墜的數量、重量、長短都要適合風箏面的大小;提線最好是兩邊一樣長的,在放飛或是風箏飛行的時候,比較能夠保持平衡。我們將自己研究的模型風箏放大三倍以後,實際到戶外放飛,結果飛行的狀況十分良好,風箏可以飛得又高又遠,而且很久都不會掉落。所以證明我們所研究出來的風箏,符合了我們的「好風箏」的標準,可以成為小朋友自己在家製作的休閒玩具。

就「油」自取—風動式海面浮油自動汲取器之製作與探討

本文旨在探討:利用簡單創意,自行研發一款免耗能、免耗材、低成本海面除油裝置的可行性。研發流程劃分為三個研究階段。在階段一的實驗中,我們探究了各式浮具的適用性,發現:配置得當的浮球(板)能提供汲油器相當優異的浮性、穩定性和荷重性。在階段二的實驗中,我們以改變泵浦導管相關變因的方法,探討簡易離心泵浦的基本特性和能力限制,並進一步確認其應用在本裝置的可行性。最後的研究階段中,我們整合了以上的研究成果,成功的研發出一款海面除油裝置-「布袋蓮號」模型。此款風動能汲油器模型經歷波浪、浮油、黏稠環境等模擬試驗,證實在12m/s風速下,可於常浪、中黏稠度浮油環境中執行除油任務。

有趣的扭蛋-偏心機構的研究與應用

我們在五上藝術與人文「第二單元:環境的藝術」的課程裡,我們發現保麗龍球中間挖空,放了一顆比保利龍球還要小的球,放在地上滾,路線和一般的圓球不一樣,非常有趣。我們想了解我們的「布偶球」滾動的變化,重心和力的關係,同時想探討利用的可能性。我們發現:(一)物體中空有重物(球)時,會彎曲滾動。(二)物體的滾動會受實心和空心的影響。(三)物體重心的位置改變會影響物體的滾動方式及路線,會偏向較重的一方滾動。(四)物體在旋轉時,會產生一股向外的離心力。(五)我們利用彈珠滾動改變圓球重心的原理,作出第一代的扭蛋五種(保利龍球加彈珠-分別放 1-5 個彈珠)(六)我們利用鐵罐、橡皮筋加螺帽,做出第二代會滾過去、滾回來的扭蛋。(七)我們利用馬達可以持續轉動的功能,加上竹筷,做出第三代的扭蛋。(八)我們利用改變重心位置會影響物體的滾動方式及路線的原理,加上馬達,做出第四代的扭蛋(透明及不透明球加馬達加偏心結構)(九)我們的扭蛋除了很好玩以外還可以做為自動清理地板的好幫手,真是有趣又實用。我們透過「有趣的扭蛋」的研究,可以把科學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當中加以應用,覺得有趣又有意義。

滅 音 ─ 『布』不可忽視

上自然課時,老師請大家聆聽週遭的聲音,但我們沒有聽到任何蟲鳴鳥叫,只聽到馬路上各種呼嘯而過的引擎聲、喇叭聲,吵得大家不能專心上課!因此我們一群人就決定要去測量一下,到底學校在大部分的時間內是處於何種分貝?我們向老師提出了這個疑惑,老師便很阿莎力的幫我們向環保局借了分貝儀,經過測量後,發現學校真的並非我們想像中安靜!為了杜絕噪音的侵襲,大家決定找出最合適的布來當作教室的防護網,為了能面面俱到,我們選了五種頻率及十四種布來進行實驗,最後我們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結果,並將結果告訴學校的師長並獲得大家的肯定,以下便是我們所進行的實驗,請看!

溫暖的小豆豆─暖包

製作出天然環保的暖暖包,是我們實驗的目的,一個暖包需要布料、裡面的材料、讓暖包提高溫度等三個部分,所以整個實驗也可以按這三個部分來說明,實驗就是要找出最容易保存熱、慢慢讓熱流失的布料;最能夠保存熱與慢慢降溫的材料;最能夠重複使用、不會浪費過多能源、利用簡單的微波方法就可以準備好的暖包製作過程。我們發現利用紅豆、配合適當的布料、適當的重量與加熱時間,就能夠製作出最衛生、天然、環保的暖暖包。小學課本中有很多和暖包實驗有關的單元,包括了第五冊溫度的高低、第八冊熱是怎樣傳播的、第十冊物質受熱變化、第十二冊綠色行動愛地球等單元;雖然我們還沒有上到六年級,不過看教材大綱,知道環保永續經營地球是很重要的,而我們的實驗應該也可以看到對環保的貢獻。

移動水杯,水不會溢出來

本研究主要是要找出端拿容器時,如何使其中的液體不易溢出的方法。在實驗中發現,液體會容易溢出來是因為表面震盪,產生和容器的共振波動,使液體溢出,並探討放置不同的物品於容器中,或利用不同的端提方式,來改善液體溢出的現象,發現在液體中放置浮物可以稍微改善水溢出的情況,而利用繩子提盤來端水,則水一點也不會溢出,甚至應用到提水桶也不易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