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自然科

龍貓巴士

當龍貓巴士翻滾時,整個車體隨著坡度開始做圓圈式的翻滾。當構造改變時,翻滾的情形也隨之不同。透過改變龍貓巴士的車頂材質、長度、前後輪之軸距及電池盒位置之改變等各種實驗,我們得知要使龍貓巴士翻滾的順利,就要將龍貓巴士改裝成車身盡量形成一個圓,並將電池盒放在車身前面的位置,這樣不僅翻滾順暢,翻滾次數也會達到最佳的狀況。

新鮮就讓雙氧水來告訴你

一、利用雙氧水冒泡的速度來檢驗水果或肉類的新鮮度。二、利用雙氧水來區別新鮮果汁及市售加工果汁。

一級古蹟再現「蕨」代風華--蕨美古城

「左營舊城」是台灣首座土石城池。緊鄰學校邊的東門牆垣是座東北朝西南的走向,長約180 公尺高2.4 公尺。位於校園內的牆面,濕氣重,光照弱,植物生長茂盛。城牆上孕育蕨類多達十八種,分布區域面最多的是鞭葉鐵線蕨、鱗蓋鳳尾蕨、鐵線蕨、小密腺小毛蕨等。依城牆高度來區分,蕨類則喜歡分布在離地面160 公分以下。透過探索深深體會到蕨類生長的奧秘,我們製作蕨類簡易檢索表、標本、書籤及網頁,為學校師生及家長導覽解說「蕨美古城」上曼妙的蕨類生態。台灣屬於蕨類王國,處處可見。但當古蹟與蕨類結合成一體時,那才令人讚嘆!但我們發覺古蹟經過維護修補後的地方,蕨類就長不出來了,因此古蹟的維護與生態保育要如何兩者並存,是個值得探討的空間。

網路高手---長疣馬蛛

本研究在校園中進行觀察、採集,並飼養在人為環境中,藉著親身體驗探究長疣馬蛛的生態。得到以下結論:一、長疣馬蛛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狼蛛科、豹蛛屬,為狼蛛科成員中唯一具有結網能力者。二、長疣馬蛛為游走狩獵型與結網型的過渡物種。牠的織絲器官少了游走狩獵型蜘蛛的步腳毛束卻會游走狩獵;牠沒有結網型蜘蛛的中爪和節狀像手指頭的絲疣卻會結網。三、長疣馬蛛在自然環境中會因草的長度、體型大小而有不同結網面積的差異;在人為環境下若沒有任何物質則不會結網。四、不管獵物的體型大小,蛛網連續被振動會引發長疣馬蛛捕食的行為;長疣馬蛛也會因獵物的種類而有不同的偏好,尤其喜食同翅目的葉蟬。五、長疣馬蛛的蛛絲沒有黏性,藉著綿密的網絲糾纏住獵物;網絲因不同的功能,在張力強度上有所差異。

百變天王-白頷樹蛙的傳奇

「樹上的卵泡、水族箱裡的蝌蚪」野外自然的奇景,讓我們見識到生物的多樣性,也引起我們濃厚興趣探討台灣最性感的蛙類----穿著網紋絲襪的白頷樹蛙。歷經近一年的觀察與實驗,發現蝌蚪生長階段會受到環境中的溫度、水質、食物等因素影響。另外白頷樹蛙也會受到氣候、天敵、人為破壞等因素的干擾,造成牠們生存的危機。牠們可以說是環境的指標生物,對於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為有大家共同努力做好生態保育,避免環境危害,才能讓牠們繼續生存下去。蛙類的飼養觀察過程,讓我們對於台灣蛙類生活史,及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有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對生命有更深入的體驗與尊重。

地底下的秘密

三年級的暑假,學校整修操場被樹根破壞隆起的跑道,當時施做的工人說:樹根的生長是「樹枝長到哪裡,根就長到哪裡」,這句話引起我們的研究興趣。因此,我們著手設計並進行一連串的實驗,透過實地觀察、資料比對與利用綠豆、九層塔、甜椒、青椒的種植實驗,以探討植物莖與根系生長的關係,並作為種植行道樹時參考。經實驗研究後發現:不同種類的行道樹確實會對人行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且樹型越高且樹圍越大者,對人行道的破壞越嚴重;相對的,樹圍越小且長得越矮的行道樹種,其對人行道的破壞力較小。另外,行道樹枝葉的水平生長方向與其破壞人行道的方向相同。而植物根系的水平發展方向與莖的水平發展方向相同,且植物根系的垂直發展方向與莖的生長高度相較之下,有「莖高者根深」的趨勢,即植物的高度越高與其根系發展的越深。從實驗中,研究小組發現不同樹種的生長情形間有所差異,因此建議能夠在選種路樹時,應該考量樹木的生長情況,應該選擇較矮的樹種種植,以避免路面受到破壞,而需要更多經費維修。而在道路設計方面,由於行道樹的物種枝葉生長較為高大,因此所需要的生長腹地相對較寬,因此建議未來在做道路規劃時,能夠設計更寬廣的生長空間讓樹木生長。

飛碟影像

由對社團老師帶來的飛碟影像感到好奇,展開可看到成像的範圍、特性的觀察,研究適合放入東西的大小,並將器材做一些實驗變化,例如:改變上碟的位置,使其平行向上移、放傾斜,發現上下碟的相對位置是很重要的;另外在碟中加水,發現水的折射會改變成像的大小、位置;遮掉下碟的一部份,發現看得見的主要反射面,在觀察者對面的那一面;改變洞口大小,會影響觀察角度的高低;並和放大鏡結合等。又好奇的以臉、雷射光筆、手電筒、日光照下碟;並試著自己動手做,例如鋪鋁箔、用反光片、凹面鏡、凸面鏡、凹面哈哈鏡做,並在家中及五金行找尋適合的下碟替代品,在其中,發現上下碟的彎曲度、距離及反光好很重要;由實驗中歸納出飛碟影像的原理。

從伽利略落體定律探討降落傘運動變因和模擬

本研究從伽利略落體運動,瞭解自由落體的等加速度運動及空氣阻力的存在;在風速的條件控制下,藉由不同形狀、面積和材料的一系列降落傘製作實驗,以六邊形、八邊形和十邊形最佳,面積越大落地時間越長,以及輕而軟材料(如薄雨衣、薄塑膠布和薄裡布)的降落傘為佳。為進一步瞭解穩定度和傘內空氣流動的特性,我們利用魚缸水槽製造平行水流,模擬並觀察降落傘內的水流代替空氣流動,並設計空洞傘型,觀察形成傘內渦流的現象;並以降落傘實驗發現適當大小的中心空洞,可以穩定飄浮或緩降,甚至可延長落地時間,若空洞過大或數量太多,可能造成輕度旋轉或搖晃。經討論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玩具車旋轉輪軸及遙控器,設計出可控制降落傘左右運動方向的〝遙控式降落傘〞,具有很高的樂趣。

漏出"珠"腳~走漏千顆珠

使用漏斗盛裝米粒或綠豆等顆粒狀物質時,經常會在漏斗出口發生堵塞,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堵塞的情形呢?是因為米粒或綠豆太大,或是漏斗的口徑太小,也或許有其他的因素。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於是我們想到改變物體數量和大小,並利用不同傾斜角度、材質和口徑大小的漏斗來做實驗。為方便觀察物體經由漏斗滑落的情形,我們使用斜坡,並藉此觀察斜坡長度是否為漏斗堵塞的原因。

多吃蔬果 多健康?!

本實驗利用簡易的硝酸鹽試紙,以方便取樣,透過比色法測試生活中常吃到的蔬菜、水果硝酸鹽含量的高低,並採中和原理,選取部份硝酸鹽含量高的原汁和無硝酸鹽含量原汁稀釋後混合,觀察其硝酸鹽含量的變化。實驗結果顯示:一、葉菜類蔬菜均含有硝酸鹽,尤其是山茼蒿、青江菜、萵苣等含量約5000ppm。二、根莖類、芽菜類、豆類、瓜類及水果等蔬果,除薑的平均含量約200ppm 較高外,其餘硝酸鹽含量均低。三、硝酸鹽含量高的葉菜類汁加入其他無硝酸鹽含量的蔬菜汁或果汁,皆能降低硝酸鹽含量。因此蔬果食用搭配得宜,不但營養均衡,也可以吃得健康、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