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教師組

新鮮大蒜液抑制Ehrlich腹水癌細胞生長之研究

患有腹水癌之 ICR小白鼠以新鮮大蒜液注射於腹腔或皮下,其癌細胞生長受到明顯的抑制。其中腹腔注射效果為皮下注射者之1.68倍。但其細胞密度不受大蒜液的影響。活體外的試驗顯示,大蒜液對腹水癌細胞核酸皮蛋白質的合成亦具有抑制效果。由其經時反應試驗發現,抑制作用為即發性,而不具潛伏相。腹水癌細胞在反應零時加入大蒜液培養 15 分鐘後,DNA , RNA 及蛋白質的合成立即受到顯著的抑制;待培養 60 分鐘,其抑制效果已緩減。該現象顯示,受大蒜液損壞的癌細胞可能具有修復的能力。

熱學實驗裝置的改良

作者從事國中物理教學多年,學生對熱學所發生之疑難甚多,但國中物理課本及一般補充教材等對熱學方面的實驗探討並不多,作者希望藉此研究、新設計一些這方面的實驗裝置,或作者過去曾設計的熱學實驗裝置,再研究改進,使其更精良,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熱學的興趣,或能將一種實驗裝置,達到多用途實驗的目的,以增進教學上的效果。

酒之核磁共振光譜定量法研究及假酒之鑑別方法

分析化學在工業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對產品品質的管制與檢驗,如果分析不確實,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和損失;如去年年底彰化所發生的米糠油中毒事情,又最近假酒充斥市面,有些竟以工業酒精為原料,而使一人死亡二人失明之事情,其甲醇含量竟高達百分之廿九,因此必須找出簡便之檢驗法,以便辨認,使之不致造成不幸。因此有一種快速而且準確的分析儀器是很重要的,目前用於定量分析最普遍的儀器有氣相色層分析儀受到物質沸點的限制,即沸點太高或易受熱分解的物質,不能使用;而液相色層分析儀較耗費時間,而且這兩種儀器都是以物質之分子特性來感測,因此化合物之性質很接近,將無法分辨;而核磁共振光譜儀,是利用分子內之原子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之磁場來感測,囚此其準確性較高,也不受沸點的限制,只要找到適當的溶劑,使之成透明溶液,即可測定,而且時問也較短,這種義器在國內尚未被廣泛應用,而只在研究機構或大學裹從事研究的先生們較常用;因此將核磁共振光譜儀應用於定量分析方面,以酒為樣本作一研究;並將假酒之鑑別,以核磁共振光譜方法及化學方法作一介紹。

廢物利用-喃甲醛的探討

節約能源不僅要「當省則省」更應「廢物利用」,根據資料所載,呋喃甲醛能與多數物質形成縮合物,可當耐隆原料,硝化纖維用溶劑,合成樹脂,照明雕刻法,保存劑,製備呋喃甲醛脂及其衍生物……等諸多用途;而一般廢棄不用的農作物,如玉米穗軸、穀殼、麥殼、蔗渣……等均可經酸水解後再脫水產生呋喃甲醛,中國向來以農立國,稻米、甘蔗產量尤其豐富,若能進一步加以利用則更顯其重要性,故著手研究。

馬祖地區海帶養殖觀

馬祖列島,雖面積狹小,但四面環海,居民生活多依海為生,因此可以說地區人民與海洋有不可分隔的關係,但近年,人口大量外移,生活的困難,漁業的沒落,可以說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地置收入,仍應以與地區環境有密切關連的海洋著手,海洋是人類在地球上殼後一個富源寶庫,海裹的出產潛能要比陸上裂富的多,現在的的海徉,充其量只供給了人類全部食品中的百分之二,隨著科學的昌明,人類對海洋的觀念,也逐漸改變,不再將海洋當成一個打獵的地方,它也是個可以耕種的地方,因此近年來水產養殖特別發達,它提供了很多人類的糧食,而目前台灣尚不為海帶養殖的情形,可見台灣的環境不適於養殖,而地區環境與台灣迥異且又有天然海帶的生產,是否宜於養殖成為國內唯一海帶養殖產所,以增闢地區經濟資源,今就淺論之。

以理論解析微量天秤10o -10 -5 g

以理論分析現今國中學生所製作之微量天平,並加以合理的改良,所得的數學式中,若能適當選取常數,則得下式:△ml={△m2a+[tan0-tan(0+△0)]△ m3d} b其中 △m1為待測質量,△m2,△m3,△0均為變數,其餘符號為常數。以此式為依據,我們開始製作天平,而完成此一作品,其中該改良之處尚多,只是花蓮缺乏我們所需之材料與儀器。所以這然件工作之完成,還有賴先進之士繼續努力。

科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自製教具配合O.H.P.的活用

(一)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與趣。(二)發揮視聽教育的功效。(三)自製教具,節省經費,大量充實科學教學設備。

放線菌對彎孢菌的抑制作用

在我從土壤分離真菌的幾次實驗中,常觀察到一些放線菌(分類上屬於細菌),對真菌產生拮抗現象。於是觸動我一個想法一若 能發,對某一種植物病原菌有強烈的控制作用,或許在植物病害防治上有實際應用的價值。

利用簡易光電儀器測定反應速率

國中化學課本第十九章中有關反應速率的實驗,其中利用硫代硫酸鈉和鹽酸生成硫的部分,由於用目測的方式誤差太大,且常使學生不知實驗是否結束。曾見師大化學系蕭主任用O.H.P.改良該實驗,但大多數國民中學皆沒有足夠的O.H.P.設備,因此設計本實驗改良之。

以連分數驗證農曆萬年曆

上學期,學校召開了數學科教學研究會時,當時有位老師提出在第一冊課本,第 24 頁中,討論到農曆沒有決定大小月的規則,以及每三年就多加一個閏月,但每十九年加七個閏月,其推算的方法很複雜,既然是沒有規則!那天文台所定出的農曆又是憑藉些什麼來制定的呢?基於此種好奇心的驅使,我們就憑著地球公轉一次及月球繞地球一適所需的時間,加上連分數的運用,所推出來的數字,竟與課木所提的數字 (三年一閏,十九年七閏)不謀而合,所以就想不利用連分數來驗證農曆萬年曆,以下即是我們的研究過程及數據,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