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組

想乾〜就包在我頭上

本研究是探討洗完頭髮後,用吹風機如何讓頭髮快速吹乾的方法。因頭髮屬人體試驗,故以「棉線」來模擬頭髮。以棉線外形、數量+加溼水量、水溫+棉線不包、有包+包覆材質、厚度、乾溼度、形式+棉線位置、堆疊方式+吹風溫度為研究變因,發現: 一、棉線(頭髮)不包:洗髮水溫要高(≦38 °C)+頭髮微溼直順+髮量多(密集、大撮)+吹熱風的吹乾效果最好。 二、棉線(頭髮)有包比不包好,又以包覆2層廚房紙巾最好。 三、棉線(頭髮)有包:洗髮水溫要高(≦38 °C)+頭髮微溼直順+衛生紙、廚房紙巾各1層全乾無縫半包覆頭髮+位置:吹風機−頭髮−衛−廚+髮量少(疏鬆、小撮)+單疊+吹熱風的吹乾效果最好;又比包覆單一材質(廚房紙巾2層)更優。

火炎山地質研究及土壤改良

火炎山屬頭嵙山層(頭嵙山位在豐原東南方),位於大安溪北岸,縣道苗130甲線上方,每次豪雨就發生土石流,對人、車都是極大的威脅,這次實驗主要探討火炎山的地質特性、土壤結構、找出土石流發生的原因,小組發現如果增加植被就能減少土石流,增加植被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植適合酸性土壤的植物,(二)嘗試土壤改良,適合一般植物生長,所以我們就對火炎山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加以研究,找出不利植物生長的因素,加以改良,使植物得以生長,減少土石流危險,增加土地利用,並做好水土保持。

羽毛不見了

本研究旨在觀察和降解禽類羽毛,並使用水解後的有機液肥澆灌植物,以觀察其生長效果。通過顯微鏡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羽毛在外形特徵、大小、顏色和長短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實驗中,我們將雞羽毛提供給微生物進行厭氧醱酵分解,結果發現厭氧微生物成功消化了羽毛。在羽毛水解實驗中,我們添加了培養的羽毛分解菌,七天內成功將羽毛水解,同時生成了生質氣體和液肥。我們將羽毛消化液稀釋後澆灌在種植的小蕃茄、白菜、油菜等植物上,實驗結果顯示,使用液肥的農作物生長更加茂盛,產量也更高。其中,白菜的生長增幅最佳,達到了35.4%至46.1%。透過這項研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禽類羽毛廢棄物在農業上的應用,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了友善的影響。

碳粒的奇幻漂流─液態蠟的熱對流現象探討

本作品探討蠟油池的碳粒移動。觀察碳粒來回軌跡,測量蠟油的溫度梯度變化,記錄碳粒雜質往返燭芯的週期。比較石蠟、大豆蠟、果凍蠟在燃燒時的碳粒移動差異。再以銅線取代燭芯,以排除毛細作用影響,觀察碳粒在蠟油池的移動情形。最後,觀察碳粒雜質在同一個蠟油池、2個同時燃燒的燭芯之間的移動情形。 研究發現:1.碳粒在不同的蠟油池皆具有向燭芯移動,且被推開加速離開的規律現象;2.碳粒移動週期與速度,跟蠟油池內的溫度梯度變化情形有關,溫度梯度變化大,碳粒移動的往返時間短,代表蠟油流動速度快;3.碳粒的移動也會受到毛細作用的影響;4.碳粒移軌跡偏隨機移動;5.相鄰燭芯燃燒時,形成兩組循環系統,移動趨勢視蠟油溫度而不斷變化。

我的交通安全好幫手-物聯網智慧太陽能背戴裝置

我們發現一些交通問題:車輛可能撞傷行人、不明人士可能跟蹤學童、有危險時不知如何盡速求救、天氣狀況影響交通安全、家長擔心學童是否平安到校。討論後嘗試用課程中學到的物聯網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想到將超音波感測器、Micro:bit、 KSB039擴展板裝在書包上,變成一個物聯網的智慧裝置。超音波感測器偵測到有人車靠近時,ws2812燈條會發光,擴展板上的蜂鳴器會發出聲音,提醒他人和自己要小心。書包上的LCD1602液晶顯示器,能顯示距離和溼度、風速、空氣品質資訊,裝置使用環保太陽能供電系統。還做了戴在手腕上的藍牙穿戴裝置,不小心跌倒時可以發出警示的聲光效果。加上個人的樂讀卡,結合Scratch的RFID跟LINE通訊技術,讓家長與老師知道學童是否準時上下學。

回到白堊紀的海中時空

白堊紀曾經歷漫長海水滯留以及由隕石撞擊所帶來大量似浮石物質在海洋中擴散。本研究透過模擬試驗配合野外觀察與水樣分析,探索海洋生物若再次遭逢白堊紀兩類極端環境因子所可能產生的後續效應。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停滯試驗超過半年,氧化還原電位、溶氧數值將難以經由光合作用恢復,藻類更會逐漸衰老瀕死。因此海水若長期滯留將導致水質劣化、藻類生理衰退。然而衰老藻類若能伴隨健康藻類群體將有助恢復部分生理功能,因此環境復原對於災變衝擊後藻類生理恢復運作相當重要。浮石進入海洋約重量比千分之28.6就足以造成海水黏度高於血液的15mPa·s;研究中亦證明浮石可能為海星帶來衰弱症病原;因此特大浮石事件會同時經由化學與生物層面影響海洋生態。

跳舞的油滴

我們詳細地進行了液滴開花現象相關的研究,發現不同油品發生液滴開花現象的條件並不相同,其中的關鍵是表面張力的大小。分析動態過程發現在不同條件下(酒精濃度、油品種類),液滴的擴展與收縮過程很相似。進一步使用懸滴法自行測量各種油品以及不同濃度酒精的表面張力,對照相關文獻數據確認實驗所得數據的合理性。最後,我們也嘗試統計與分析液滴開花後碎液的大小與數量,以量化的方式解釋實驗的各種現象,確認馬倫哥尼效應(液滴開花)是因為酒精溶液與蔬菜油兩種不相溶的液體表面張力相近,同時上方的酒精溶液揮發性極強而導致酒精濃度下降、表面張力增加而造成液滴碎裂開花的效果。

你比多少人幸運?以機率累積函數破解抽獎次數中位數錯覺

本研究旨在探討抽獎活動中,抽中累積人數的分布狀況,想要找出抽取次數的中位數。若花費的抽取次數小於中位數,即比一半的人還幸運。大多數人會認為在抽中率為5%的情況下,花20次抽到算是比一半的人幸運,然而,透過人工抽名片卡紙和Scratch程式模擬後,發現大家預期的次數皆大於實際中位數。 使用Excel函數將公式一般化後,發現「第n次抽中的機率」為等比數列,「n次內抽中的機率」為等比級數。又因為公比小於1,造成前半部累積項次較少就達到50%,後半部需較多項次才能累積至100%,故「運氣差的人花費的次數」拉高整體的抽獎次數,才造成大家預期次數與理論值不同的狀況。最後應用研究發現,探討抽紀念酒的運氣分布和抽齊生肖紀念酒的可能性。

「海」底「氯」蠵龜~生物可分解的吸管之探究

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鈉和氯化鈣的交互作用,做出可分解的吸管,並改良一台吸管製造機。添加不同材料製作吸管,成功做出很像塑膠的海藻膠吸管,遇到酸鹼溶液會變色的紫高菜、蝶豆花吸管。影響吸管成形速度是氯化鈣的濃度和浸泡時間,以氯化鈣25%浸泡16分鐘最快,海藻膠的最佳比例為2%。製作吸管以沾取法10秒最快,做出來的吸管必須建立在支撐物上。腐化實驗以海藻膠紙吸管1.74g最好,因海藻膠薄膜分解較快,海藻膠吸管1.4g其次,吸管泡水實驗,因為水中沒有微生物,吸管不會被分解。吸管乾燥方式以除濕機效果較好,烘乾吸管的溫度以20度較不容易變形。使用UV光消毒,成功讓菌落數由45個降低成0個。成本估算上海藻膠吸管一枝約0.8元,使用沾取法更便宜。

綠色組合巨石之謎

本研究研究場域位於宜蘭縣南澳鄉中央山脈向東延伸濱海的餘脈,故運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建立地質圖、地形圖,再將圖層套疊到GOOGLE平台測量坡地坡度及崩地面積等。 接著以現地調查及空拍機拍攝方式探究研究場域。 調查結果發現:該區屬綠泥石片岩,有石英、黃鐵礦、雲母等礦物,雖未發現變質石灰岩,但本研究推測氣候、岩性、地形等因素,使得變質石灰岩被因溶蝕作用而導致岩屑崩滑,造成有趣的地質現象,如岩屑崩滑、碳酸鈣膠結綠泥石、鈣華現象、方解石外生礦等。 最後,經由實驗設計及操作,希望能描述碳酸鈣膠結綠泥石的經過,解釋其機制,複製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