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小組

『 晶 』 生有道

在自然教室看到許多漂亮的晶體,所以五、六年級時針對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進行一些探討。從文獻中發現以前都以析晶量做為研究的對象,又在報章書籍中知道大晶體有許多用途故做大而亮的晶體。

以古鑑今話土災─草嶺潭崩塌的歷史教訓與林肯大郡事件

去年八月,在新聞、報紙和雜誌上,幾乎天天都會出現林肯大郡的消息;因為溫妮颱風肆虐期間,造成二十八人死亡的慘劇。雖然我們只是個小孩,但我們也想關心這件事:台灣的山坡地開發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件事情,讓我記起曾祖父告訴我的故事:在他那個年代,也就是大約民國三十年左右,草嶺清水溪附近的一座山,因為連綿不斷的豪雨,加上地震,使這座山的土石從雲林縣滑到嘉義縣境內,堵住了清水溪河道,形成了一座比日月潭還要大的天然水庫─草嶺潭。可是這座潭幾年後,又因豪雨中被沖毀,造成很多人傷亡。為什麼林肯大郡和草嶺潭會發生這樣的災害?是人為的濫墾、濫伐?還是自然的地形、地質災害呢?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就展開了這次的研究活動。

硫酸銅再深究

六年級上學期,老師曾給我們做過硫酸銅的沈澱,對它的模樣,我們一直不能忘懷,所以透過資料的搜集與實驗,以及老師的指導,對硫酸銅做深入探索與研究。

氣流的奇妙旅行

學校興建教室大摟,將原來座落於第三棟前面的「 氣象觀測園」,隔絕在校園的西北角落,使我們觀測天氣變化產生種種困難,同時由於建築物的阻擋,使得風向器所指的風向,和 「台中氣象觀測站」的風向指示完全不一樣,並且有點亂,是不是西北方吹來的風受東南面高樓阻擋,會影響「 風」轉向呢?還是西邊有道路或其他建築物的關係,使得風產生許多變化呢?大家都很好奇,很想探個究竟,於是設計各種不同的模型來做實驗,以解決問題。

小小測候站

在五上自然科學第二單元「天氣的變化」裡,我們已學到越來越多的氣象知識,但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溫、氣壓和濕度仍然不十分明白,譬如空氣因受熱膨脹,密度小重量輕,氣壓就小,相反的,空氣受冷卻,密度大重量較重,氣壓就大,雖然我們實驗證實過了,而室外的天氣變化是不是也這樣呢?和濕度有沒有關係呢?為了一探究竟我們利用學校設置的百葉箱,選購了必備儀器,集合多位同學合作,分組輪流做長期測量,並共同整理研究。

橋的振動

在我們學校的操場上,有一個用鐵鍊和鐵棒做成的吊橋。下課時,站在樓上的走廊,看見有些小朋友玩著吊橋,隨著他們的走動,橋也跟著搖晃,有時左右動,有時上下動,忽大忽小,有很多種變化,使我們想研究這個實驗。

探測牆壁的奇妙方法

去年媽媽想要更改廚房內瓦斯管的位置,請一位工人來,要在指定的位置上鑽洞,工人說這位置太小,要把水管和流理台拆開,才能兩手伸進去鑽洞。如果從牆的另一面鑽過來,因為沒有窗戶,要測量出牆對面的相對位置,一定不準,鑽過來會差好幾寸。 我就請問這位叔叔,難道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測量出牆對面的對位置,他說有窗戶就從窗戶量過去,沒有窗戶要繞著牆壁量,相差幾寸一定有的。 由這問題,我想到如果研究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探測牆壁,牆對面的相對位置,及有沒有鋼筋,對於在牆壁上施工的人一定很方便,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中國!站起來吧!角柱也能報國

去年學長們所研究的作品「角柱出新招」在上一屆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研究角柱體展開的部分,教授認為未能求得完整的結果,是一遺憾;此外尚有部分計劃未能完成,包括:展開圖變化形如何做成紙盒,及規劃一個角柱公園等。我們為了繼續完成他們的計劃,多次反覆研究去年的研究報告,擬定這學期的研究計劃。

賀伯發飆豐山劫─論地形、地質與風災的關係

去年暑假,在新聞、報紙和雜誌上,社會版都出現賀伯颱風來臨所造成的大災害。七月三十一日、八月一日兩天中最大二十四小時雨量高達 1748 . 5 公釐,最大兩日雨量高達 1986 . 5 公釐(中央氣象局資料),以致阿里山鄰近地區的公路沿線坡地造成嚴重之崩塌,交通斷絕,住家與田園流失,災情慘重。其中豐山的受災狀況更令人觸目驚心。到底豐山地區會造成這樣的災害,是人為的濫墾、濫伐?還是天然的地形、地質災害呢?為了探個究竟,並表示我們的關懷,因此激發了我們想去研究的動機。於是我們就在豐山,展開這次的研究活動。

自然清香處處飄

每年一到春夏雨季時,校園內的各種花朵,如七里香等,經常散發出陣陣的清香,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可是開花季節一過花香也就消失了。因為我對七里香的味道有所偏好,就想是否能將七里香提煉製成香水,把香味保存下來,便和幾位同學去請教老師,開始了一連串的實驗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