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阿捏!LPS如何“肝”擾粒線體自噬?
脂多醣 (Lipopolysacchatide, LPS)是由格蘭氏陰性細菌所產生的一種內毒素,存在於細菌莢膜中,即細胞膜的最外層,在細菌死亡後,細胞壁被破壞,LPS才會被釋出。其具有維持細菌外膜以及誘發宿主細胞產生免疫發炎反應的功能;此外,近年來的研究也指出脂多醣會影響宿主細胞內的粒線體生合成,且與許多人類疾病的發生有關係,例如敗血症、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失調、和肝臟疾病。 本研究將探討脂多醣和肝臟疾病的關係,透過研究經建立表達不同粒線體自噬相關報導基因之人類肝癌細胞株(Huh-7),了解脂多醣對肝臟細胞內粒線體自噬機制的影響,以及該影響與引發肝臟相關疾病的關係。希望本研究可為失調性粒線體自噬引發之肝臟疾病的治療開闢嶄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