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環境學科

「莓」你不行-果蠅模式探討莓類萃取物對於奈米銀造成的細胞毒性抑制研究

現今人們利用奈米銀的殺菌功力,然而奈米銀粒子的毒性卻可能引發氧化壓力、細胞凋亡、DNA損傷,甚至死亡。為此,我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莓果類,如藍莓內所含的Pterostilbene(紫檀芪)、葡萄內所含的Resveratrol(白藜蘆醇),探討兩種化合物對於奈米銀引發細胞毒性的抑制效果。 首先證實高濃度奈米銀影響果蠅的發育,且誘發細胞凋亡。接著發現加入Pterostilbene和Resveratrol的組別會減緩奈米銀所導致的果蠅發育障礙,且果蠅被奈米銀減少的壽命亦有回升的效果,而Pterostilbene之效果又較Resveratrol佳。雖假設化合物是透過抗氧化途徑去抑制奈米銀造成的果蠅氧化壓力增加,前述實驗中兩者也皆可抑制果蠅的發育遲緩,但抗氧化基因表現的實驗中卻發現只有加入Resveratrol的組別抗氧化基因表現量有明顯上升趨勢,值得深入探討。

人行道透水磚以碎玻璃與環氧樹脂取代水泥系材料之可行性研究

現因都市化影響大多使用不透水鋪面,該鋪面會使降雨無法滲入土壤,積水問題不斷發生。透水磚即是透水性鋪面的一種,其鋪面可達保水、透水之效用,亦可降低都市河川洪患。 本研究以碎玻璃作為粒料,以環氧樹脂添加玻璃粉作為黏結料,經各項實驗後獲得之透水磚其合理透水係數介1..405x10-2~3.021x10-2cm/sec,孔隙率介於6%~30%,抗壓強度介於53.2~129.6kgf/cm2。在實地測試,在每平方公分一小時可以流過1700cc,遠大於豪大雨的500cc,可減少地表逕流量,使災害降低。 本組所研究高透水性之透水磚具美觀且能讓整體環境增加透水率,在暴雨時也不會使人行道積水,同時達到雨水回收及基地保水之功效,也可讓國內外的廢玻璃達到有效的利用。

虻飛鳳舞-發「糞」向上

本實驗我們探討黑水虻的生活環境與飼養方式,實驗包括記錄濕度、溫度、pH值之變化作為基礎,延伸研究黑水虻在飼養過程中,廚餘及沼渣的消耗效果。在前置養殖時找出問題與困難點,確立飼養黑水虻時的相關條件,並向有飼養經驗的人請教適合黑水虻的飼養條件,最終目標在於能夠穩定的飼養黑水虻後,利用黑水虻食性廣泛的特性,餵食沼渣、廚餘及混合(沼渣+廚餘),並且研究黑水虻消耗的效果,達到減少環境汙染的目的。

一「藻」一世界─新月梨甲藻的發光與生長

生物螢光(bioluminescence)相關概念性產品已引起熱潮,本研究嘗試多種培養條件對螢光藻生長的影響,並了解影響螢光藻螢光亮度的因子。 依本研究得到結果,當環境中缺乏鐵、銅和鋅營養鹽時,會減緩螢光藻的增殖並降低螢光亮度。當營養鹽中的CuSO4添加過多時,新月梨甲藻(Pyrocystis lunula)會受其毒性影響而大量死亡並大幅度降低螢光亮度。而以螯合劑配合硫酸銅添加時,可減少對新月梨甲藻的毒性,但並不能降低銅對其生物螢光的破壞。在長期黑暗中,螢光藻的族群密度和螢光亮度皆會下降。

不同散射源對相關色溫變化值之探討

我們透過研究光粒子對光線造成的散射影響下,分析散射光線對應的相關色溫值的變化幅度,去反推那團細懸浮微粒的濃度。若能建立出細懸浮粒子濃度對相關色溫變化值的數據分析的關聯,我們將可以用這套系統應用在各種需要測量空氣品質的情況。 本研究中,我們使用光譜儀所測得光線被散射前後相關色溫的變化,在實驗中藉由自然現象及製造不同波長的光源探討瑞利散射的性質,接著在實驗三中改變煙塵的濃度,與測得的相關色溫變化值比較,得到兩者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當一個環境中細懸浮微粒越多,相關色溫的變化量就越大,最後,在實驗四中,我們延續實驗二的方法把散射源改成小水滴,觀察測得的數據得知相關色溫的變化量有一個可能的飽和點。

賦芋新生命-開發芋頭皮再生紙、杯墊、太空包可行性之探討

芋頭是我們家鄉的地方特色農產,每當盛產時大夥用芋頭製作各式好吃的美食,而富含纖維的厚實芋頭皮被削除後,往往被當廢棄物丟棄,或頂多當植物肥料、動物飼料,而今天我們將對芋頭皮的再生利用性進行分析研究。在全球暖化的議題影響下,我們想藉由芋頭皮代替木材製紙及太空包,以減少樹木被砍伐所造成的生態危機。研究結果顯示,在製紙方面,芋頭皮可與其他紙漿配合製造出再生紙,但添加比例不宜超過50%,且因芋頭皮可增加紙漿厚度,具有製成杯墊潛力;而添加15~25%芋頭皮於回收紙漿中可增加紙張隔熱效果,可用於隔熱杯套製作。在芋頭皮太空包上,則發現其優於仿傳統木屑太空包,更利於黑木耳菌絲生長,唯其鹼性稍強稍不利香菇菌絲生長。

塑膠微粒對大型蚤生殖的影響

塑膠微粒常見於自然環境中,若攝入塑粒是否會對生物生存造成威脅?本研究以塑粒及小球藻餵食大型蚤(Daphnia magna),以螢光顯微鏡觀察大型蚤腸道並監測小球藻濃度以推測大型蚤攝食情形,並監測新生水蚤個體數。 研究發現大型蚤在濾食中會攝入塑膠微粒,在含0.08 mg/L塑粒的培養環境下大型蚤攝食量顯著減少。在含0.01mg/L的塑粒環境下大型蚤開始抱卵天數有延長、第一子代個體數會減少,且平均體長亦減少。若子代出生即放回無塑環境,可恢復生長情形。 在含0.01mg/L的塑粒環境下,族群大小有顯著減少且在0.08mg/L濃度下的族群在第七天全部死亡,也就是有塑環境對大型蚤生殖及生長確實造成影響。

土壤微生物監控

土壤微生物是地球上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更是推動各種元素循環之基層生物。為了永續經營大自然的理念,以及更了解我們人類所依附的土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調查校園中相鄰兩區域土壤中微生物相的相似程度,並探討微生物數量變化與環境理化因子(溫度、pH值與雨量)的關聯性,找出優勢菌種並進行DNA定序。本研究結果發現土壤中同時存在有益植物生長及有害人體的微生物。此外,經由微生物數量變化與環境理化因子圖表製作與分析,發現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多寡和土壤環境溫度、pH值及含水量多寡相關。若持續調查土壤微生物相,未來將可應用於農作物的栽培,使其更能順應季節的變化以及減少病蟲害。

魚菜共生系統延伸-永續發展裝置組合

本研究之構想主要是來自現在最新型的耕作方式---魚菜共生。此系統雖然能夠讓大家在家裡自行耕種,但是仍有需要更換水以及需要定期餵食水中生物。而我們則是藉由儀器的改良來發現是否能達到原本的系統解決不了的問題。 目前的實驗做到濁度測定以及水中測量微生物數量。但是在濁度測定以及水中測量微生物,我們發現水質又改善,微生物的數量也相對的減少許多。仍然還有實驗尚未完成,接下來可再作生物種類變化之實驗。 我們將來的目標將是如何將裝置縮小或是再改良,達到環保與健康兩者兼顧,減少對生態以及個人健康的疑慮。

「熱」「電」共生-小型熱泵系統應用於太陽能板熱回收

發展再生能源是現在重要的課題,太陽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再生能源,根據實驗得知太陽能的輻射熱會導致太陽能板上的二極體發電效率下降,我們設計了一個熱泵系統加上在太陽能板背面加裝散熱管路,利用熱交換把熱能帶走做熱回收的產品,實際運作內容就是藉由熱泵系統產生冰水再由沉水幫浦將冰水打到太陽能板背面的散熱管路,降低太陽能板溫度提升發電效率,並且利用熱泵系統將熱能轉移至熱水槽內,並設計自動化系統當吸熱量達到飽和,再自動切換氣冷散熱,以達到持續提升太陽能板效率之功效,利用熱能回收再利用,未來可應用於家用太陽能板搭配政府種電政策達到好的生活品質和能源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