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省自光復後,由於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日趨改善,啤酒之銷量巨幅增加,而釀造啤酒之主要原料 ─ 大麥向由國外輸入耗費外滙至鉅,應謀求自給自足,若能將瀕海地區之海邊新生地利用於大麥的農業生產,則對人口稠密,耕地面積有限的本省而言,確有其經濟價值。由國中生物課本得知,作物種子發芽開始時,種子迅速吸收水份,種子內貯藏物質轉移到增加的莖軸上,發芽初期根及芽祇有微小延伸,後來根的延伸加速第二天即增加 8倍。有關作物發芽與鹽分關係的研究,早在 1952 年即由Ayers 開始,他提出鹽水導致有些作物發芽率的減少,乃由於種子內部有毒氣的累積。又 Ayers之報告亦知,高鹽分的情況下,大麥種子雖有初期發芽現象,後因鹽分濃度太高,而使胚功能停止,以致影響正常發芽,鹽分的傷害,延長大麥發芽之時間。此外,由於鹽分之存在,會直接降低滲透潛勢,使水分潛勢降低,進而影響到種子吸收水分之能力,使發芽率受到影響。不過,低鹽分濃度確實對於某些植物有促進發芽之現象,其因可能由於在鹽分中的離子克服了原先在種子內的缺乏。鹽分除了抑制發芽之外,同時也抑制幼芽與幼根之生長發育,此可能係由於細胞之分裂與延長受低滲透觸勞之抑制。Ho-ffman 又述及大麥幼芽對低滲透潛勢比幼根敏感且幼芽受溫度及水分缺乏相互間的影響較大。Springuel 指出幼芽之伸出,對鹽分的增加較幼根敏惑,不過鹽分對幼芽與幼根之影響,除了低滲透潛勢之抑制作用外,鹽分之毒害也會影響到幼苗之生理代謝。例如 Na 或 CI 會直接影響到幼苗表皮層對其他離子的選擇通透性,在鹽分繼續增加之情況,使其他陽離子,例如水的吸收減少,P 之吸收也因 CI 之存在而受抑制。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乃在探討不同鹽分濃度處理對各大麥品種之發芽率,發芽速度及其幼很與幼芽生長所造成之影響,並同時比較這些生長現象對鹽分所表現之反應是否在大麥品種間有以顯著性之差異存在。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
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
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