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植物花樣多(上)

6. 槐葉蘋科

是種水生蕨類,常漂浮在水田或水池、水溝中。植物體原本有三排輪生葉,但水面上只見兩排,另一排沉入水中變成根狀,行使根的功能;漂浮葉上有乳頭狀突起,突起上是成簇的毛狀物,放大來看甚為有趣。代表例是外來的「人厭槐葉蘋」,散生於全臺各地的水池或沼澤中。另外,臺灣原生的「槐葉蘋」已瀕臨稀有境地,大家都有責任加以保護和復育。

人厭槐葉蘋的毛簇末端相連
人厭槐葉蘋的毛簇末端相連
槐葉蘋的毛簇末端不相連
槐葉蘋的毛簇末端不相連
人厭槐葉蘋植株
人厭槐葉蘋植株
槐葉蘋的水中葉特化成根狀
槐葉蘋的水中葉特化成根狀
槐葉蘋植株
槐葉蘋植株
人厭槐葉蘋的孢子囊果
人厭槐葉蘋的孢子囊果
7. 滿江紅科

也是水生蕨類,植株細小,通常只在一至二公分間。常大片群生於河流、水池或水田中。生長於溫帶地區者,每到秋冬即轉變成紅紫色,使江河水面一片通紅,故有滿江紅之名。代表例是「滿江紅」及外來歸化的「日本滿江紅」,在各地水田、池塘均極為常見,它們通常都利用分裂法進行無性生殖,繁衍速度甚快。

滿江紅葉子上表面有突起
滿江紅葉子上表面有突起
滿江紅植株
滿江紅植株
日本滿江紅大量生長在水池中
日本滿江紅大量生長在水池中
8. 蘋科

另外一種水生的蕨類,地下莖細長而匍匐,葉柄常能隨著水深而改變長度,夏季水面較高,葉柄即顯得細長,以便將葉片送達水面;秋冬季水淺甚或全部乾涸,葉柄就變得很短,且在葉腋間長出具有短梗的小球(孢子囊果)。代表例就是「田字草」,它有四枚小葉片,形如個綠色的「田」字,常見於各地水田、水溝間。
最近幾年,園藝界流行一種只有兩片葉子的田字草,模樣相當可愛,不知道你見過沒?

夏季的田字草葉片通常浮在水上
夏季的田字草葉片通常浮在水上
田字草的孢子囊果
田字草的孢子囊果
二葉田字草你見過嗎
二葉田字草你見過嗎
冬季的田字草葉子常挺立水面上
冬季的田字草葉子常挺立水面上
9. 瓶爾小草科

是肉質性的蕨類植物,根、莖、葉均呈肉質。幼芽沒有卷旋的現象,是罕有的特徵,孢子囊常密生成穗狀,稱為「孢子囊穗」。代表例有「瓶爾小草」、「陰地蕨」等,前者常生於寬廣的草坪間;後者則生於潮濕的林下。

帶狀瓶爾小草的葉片常呈螺旋狀下垂
帶狀瓶爾小草的葉片常呈螺旋狀下垂
瓶爾小草的孢子囊穗特寫
瓶爾小草的孢子囊穗特寫
陰地蕨的孢子囊像小葡萄串
陰地蕨的孢子囊像小葡萄串
瓶爾小草密集生長
瓶爾小草密集生長
陰地蕨植株
陰地蕨植株
10. 觀音座蓮科

也是肉質性的蕨類植物,但個體巨大,與瓶爾小草截然有別。幼葉有卷旋現象,葉柄及小葉柄的基部都有膨大的「葉枕」。代表例是「觀音座蓮」,常見於低海拔的山溝邊,由於塊莖粗大,且留有葉柄掉落後的葉痕和托葉,模樣類似觀音的蓮座而得名。

觀音座蓮羽片基部有膨大的葉枕
觀音座蓮羽片基部有膨大的葉枕
觀音座蓮的托葉和葉痕
觀音座蓮的托葉和葉痕
觀音座蓮的孢子囊很厚
觀音座蓮的孢子囊很厚
觀音座蓮植株
觀音座蓮植株

以上十個科都屬於比較原始的蕨類植物,也是在大家心目中根本不像蕨類的蕨類植物,因此,大多數人可能對它們都相當的陌生。
接著,大家要進一步認識的,都屬於較高等的蕨類植物,它們有較進化的構造,有較大型的葉子以及較相似的外觀,所以必須加倍細心,才能將它們一地加以認清。
在分別介紹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高等蕨類的一般構造,從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將各部位的名稱加以確認,然後才能說明各科各類的特徵 。否則我說了半天,大家可能只是知半解,效率事倍功半,不符合科學的求知精神。
高等的蕨類植物自然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可是除了少數的種類之外,我們都不容易看清楚它們的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它們的莖都埋藏在土壤或腐植質裡,除非整棵拔起來,否則無法知道莖部長得是什麼模樣。
由於高等蕨類的莖常有背腹性之分,往上長葉,往下長出細根,且大半活躍在地面下,兼具有莖和主根的功能,所以我們用一個專有名詞─根莖─來稱呼它。
蕨類植物的葉子通常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葉柄」,葉柄以上的部分稱為「葉片」或「葉身」:葉片可能是最簡單的單葉,也可能是較複雜的複葉。複葉又分為「掌狀複葉」和「羽狀複葉」兩大類,前者的例子較為少見,後者則隨時可以碰到。不過羽狀複葉的情況有好幾種,最簡單的是一回羽狀複葉,葉身由兩排小葉組成,小葉不再分裂,或僅有淺的分裂:較複雜的有二回羽狀複葉,葉身由一回羽狀複葉的羽片所組成;以下依此類推,有三回、四回乃至五回羽狀複葉。不論是幾回的羽狀複葉,其葉柄延伸上來的部分都叫「葉軸」,第一回分裂的小葉片叫「羽片」,第二回叫「二回羽片」……最末一回叫「小羽片」或「未羽片」等;當然羽片上的中軸(葉軸)就叫「羽軸」,小羽片上的中軸就叫小羽軸等 • 這些名稱看似囉嗦,可是一定得先解說清楚,否則無法進一步去認識蕨類植物,因為各部分都可能有特徵和重要的分類依據,如果不先知道各部位的名稱,就無法從頭解說起,對蕨類植物學就無法入門了。
根、莖、葉看過後,再看看蕨類植物的繁殖器官。蕨類植物由於不會開花結果,而利用孢子來繁殖後代,所以各連與孢子有關的構造,都是相當重要的分類依據,它們的名稱自然也必須明白。孢子的儲存構造叫「孢子囊」、孢子囊常成群聚生,稱為「孢子囊群」;孢子囊群就是肉眼可變的蟲卵式顆粒,有各式各樣的造型;孢子囊群常有保護構造,稱為「苞膜」。以下就繼續分別介紹各類蕨類植物:

粗齒革葉紫萁銅一片野子上有營養羽片與孢子羽片
粗齒革葉紫萁銅一片野子上有營養羽片與孢子羽片
粗齒革葉紫萁的孢子囊群
粗齒革葉紫萁的孢子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