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數位閱讀素養之教學初探

學童數位閱讀素養之教學初探
文/林秀貞、呂玉環、蘇萬生
圖/林秀貞


111年度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
111年度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

▍ 圖片取自「數位讀寫網」網頁


前言

「知識散在網路上,整合在個人手中,這才是新世紀的學習」
(柯華葳,2018)

 

隨著Covid-19疫情爆炸,每個老師無不使盡全力投入其中,大家也見識到線上教學的熱絡與學生人手一機,雖然還有少數的學子欠缺電子學習工具,但是大部分學生擁有各式各樣電子工具。線上教學熱絡和與電子媒介普及亦暗示著網路學習時代來臨。

我們發現學生最常使用電子產品於娛樂、遊戲、看影片之類,而對於媒體訊息常是信以為真、不加思索,缺少辨識與整合的能力。在網路時代,資訊來源從紙本改變至網路,網路中的新聞、YouTube、部落格陳述各種訊息,重複或紛雜,人需要讀取網路訊息、判斷網路訊息、並且整合解決自己的疑惑嗎?網路訊息的查閱整合何其重要!如果這件事是需要的,那是不是應該在求學階段有過學習經驗?

柯華葳教授以前瞻的眼光創立線上探究競賽,並有臺灣閱讀基金會贊助,在其平台提供有鷹架的線上數位閱讀,讓學子得以3-4人小組自學進行專題探究。本文即以該線上探究平台,培養國小學童數位閱讀素養,並進行學童數位閱讀素養之教學實作初探。

數位閱讀素養的意義與指標

很多人以為數位閱讀素養就是要學生多閱讀數位文本,如閱讀電子書!數位閱讀素養強調的不只是閱讀數位文本,而是著眼於真實世界的資訊檢索、選擇、判斷、閱讀與整合應用的能力(陳昭珍,2019)。「數位閱讀素養」包括下列五點(Leu & Reinking, 2005;引自柯華葳,2019):

一、能確認重要的問題以知道自己需要獲得什麼訊息(Identifying important questions)。
二、能夠在眾多的訊息中找到自己所要的(Locating information)。
三、評估訊息的可信度(Critically evaluating information)。
四、能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訊息(Synthesizing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sources)。
五、以不同形式將想法表達給他人(Communicating ideas to others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數位閱讀歷程就像是問題解決的歷程。讀者在進行數位閱讀時,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Brand-Gruwel,Wopereis, & Walraven, 2009;引自柯華葳,2019):

一、定義所需訊息的問題(define information problem)。
二、搜尋訊息(search information)。
三、瀏覽訊息(scan information)。
四、處理訊息(process information)。
五、組織和呈現訊息(organize and present information)。

柯華葳教授根據數位閱讀素養內涵並融合問題解決的歷程,考量國小學童的發展而編列出數位閱讀素養的能力指標,如下表1。

表1. 數位閱讀素養的能力指標(柯華葳,2019)
表1. 數位閱讀素養的能力指標

線上探究歷程與相關議題

線上探究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探究的過程,臺灣閱讀基金會與柯教授合作開發出一個完整的探究架構,讓學生可以自主發想主題,規劃探究架構,在閱讀過程中依據架構搜尋瀏覽相關文字或圖表,判別文件是否適合及其可信度,留下可用資料,進行文件摘要記錄於網站中,再將摘要做成每一個子題的小結,最後統整組織得到一個結論,完成專題 報告,向他人發表想法。整理其網站架構與相對應閱讀素養指標關係如下:

表2. 線上探究歷程與相對應閱讀素養指標關係表
表2. 線上探究歷程與相對應閱讀素養指標關係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線上探究是一個雙軸的結合—閱讀與探究。過程中需要探究:決定探究題目、規劃探究架構、搜尋瀏覽資料、組織統整資料、完成專題探究報告。過程中更需要運用到各種閱讀素養:搜尋、瀏覽、整合。線上探究的題目五花八門,列舉科學領域與社會領域之相關議題如下表3及表4。

表3. 110、111年度國小組探究題目
表3. 110、111年度國小組探究題目
表4. 111年度國中組探究題目
表4. 111年度國中組探究題目

從表3及表4,可以看出題目發想很接近學生生活接觸,社會領域議題常偏向流行文化,例如:網紅、鬼滅之刃、補習。科學領域議題常偏向先進的科技或健康環保,例如:電動車、電力、萊豬。探究的重點與科學探究有些差異,不在於實驗操作,而是關注在知識的解讀與整合,有助於梳理事件的脈絡,瞭解其意義、關係、比較等,而獲得結論。

線上探究之教學實作經驗──以桃園市國小學童為例

第一次看到柯華葳教授建立的線上探究架構,深受吸引,這是一個以學生為出發點、尊重學生想法的探究過程。最讓筆者吸睛的即是他能夠尊重小孩子的想法,讓小孩子去設想要探究的題目,讓小孩討論後再決定最終的題目。實際執行,會看到孩子們五花八門的想法,超出老師想像的範圍,更能肯定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他們的疑惑。本文以桃園市某國小學童進行線上探究競賽平台之教學實作為例,進行方式說明如下:

一、約定時間與探究主題分配

本次教學活動非利用正式課程,事前與學生約定線上探究時間,並定時與學生討論各組所定主題之學習進度,由於一開始並未有明確分工,導致每位學生探究的主題資料混亂且有重複的情形,後來改為讓每位學生負責一個子題,以明確任務內容。如表5,舉例說明學生可參與時間調查,每週二次,每次一小時;學生進行時間不盡相同,依調查結果儘量集中安排,並排定一日共同討論,另日則分工進行各自任務。

表5. 進行時間調查
表5. 進行時間調查

二、擬定探究問題

對於探究問題的擬定是一大課題,故首先會舉例前幾年的題目提供學生參考(如圖1)。

圖1. 提供參考題目
圖1. 提供參考題目

再來是尊重學生意願,讓他們思考一下想要探究的主題,然後評估可行性並共同決定。問題發想過程如圖2。

圖2. 線上探究──學生問題發想
圖2. 線上探究──學生問題發想

最後學生決定探究的題目是: 吃魚真的會變聰明嗎?決定原因是,因為這個題目比較罕見,而且比較少人查。以及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想知道真正的答案。學生也認為有很多種可能,希望可以更瞭解。學生事先假設可能有些魚吃了根本不會變聰明,像鯊魚、河豚等等……,畢竟每種魚的成分不同,不同的魚成分有的多有的少,不一定每種魚都會變聰明!但是學生又覺得既然有此傳聞,應該也有幾種魚吃了會變聰明。由此假設可以得知,即使是成人世界顯而易懂的知識,國小學生在探究前並非完全掌握,其知識架構是模稜待釐清的。

接著再發想,需要哪些子題深入瞭解,以獲得結果,學生擬定四個子題分別如下,並依此討論分配每個人負責的子題:

(一)讓大腦變聰明的意義是什麼?
(二)聰明成分是否在其他食物的找得到?
(三)每一種魚聰明的含量相同嗎?
(四)有其它種方式會讓大腦變聰明嗎?

三、畫出架構圖

教師再和學生確定:「你為什麼想要做這個題目?」確定他們的出發點與希望目標,瞭解他們想要獲得的答案,讓探究架構呼應題目,並開始運用Coggle-線上心智圖繪製工具畫出架構圖,初次構想還不是那麼的精準(如圖3),學生通常是邊查資料最後再重新修改架構圖(如圖4),有些細節是邊做邊想,學生的能力並無法一次到位。讓學生自己運用心智圖網站畫出架構圖,也是多給學生一次學習的機會,互相討論觀摩學習後學生可以運用Coggle。

圖3. 初次構思的架構圖
圖3. 初次構思的架構圖


圖4. 逐步搜尋資料並修正的架構圖
圖4. 逐步搜尋資料並修正的架構圖

四、搜尋與瀏覽

圖5:線上探究-蒐集瀏覽資料
圖5:線上探究-蒐集瀏覽資料

▍ 學生設想各子題的關鍵字詞如:聰明迷思、關鍵、排名、成分、營養元素、食物、魚、含量、大腦、聰明、方式等,進行搜尋瀏覽,並判讀資料來源可信度與理由。學生蒐集瀏覽資料,摘要網路文章重點,記錄於線上探究網站中,如圖5。


五、組織統整

學生再整合數筆摘要做成小結,舉例如下:

子題四、有其它方式會讓大腦變聰明嗎?
小結:綜合我們找到許多種讓大腦變聰明的方式,整理出以下二面向可以讓大腦變聰明:

(一)飲食方面:

  1. 在每天睡醒後的 30 分鐘內喝下兩杯水,提供腦細胞水分。
  2. 在工作的時候喝些綠茶,含有 L-茶氨酸,可以幫助專注。
  3. 白天不要吃糖。糖果以及其他高糖分的食物會使大腦沒辦法好好運作。
  4. 吃對食物讓大腦維持健康。補充大腦需要的蛋白質、萄葡糖、DHA、EPA。

(二)鍛鍊腦力方面:大腦的保健包含善用時間學習、訓練邏輯、發展多元連結、提高專注 力、增加血氧、恢復疲勞、心情平靜等,方式如下:

  1. 在吃早餐的時候讀完一本書的摘要,善用時間學習。
  2. 養成白天小睡的習慣,小睡可以有助消除大腦的疲勞。
  3. 減少上社交網站的次數。當大腦適應這些無意義卻快速轉換的信息的專注能力會瓦解。
  4. 到大自然中走走。氧氣含量高,心情會變得平靜,有助血液循環。
  5. 做一些和編程有關的事情。可以有效訓練我們的邏輯思維。
  6. 玩出創造力。紐約市愛因斯坦醫學院一項21年的研究發現,每星期至少玩一次遊戲(如西洋棋、橋牌等)的老年人,比不玩遊戲的老年人減少50%罹患失智症的機會。
  7. 培養急速反應能力。
  8. 在生活裡創造新經驗或體驗自助旅行的樂趣。讓感官經驗多元,有機會發展新連結。
  9. 用音樂放鬆心情。

(三)最後依照四個子題小結提出結論或發現,如下:

  1. EQ是情商。指一個人對環境和個人情緒的掌控,IQ是智商。衡量人智力。變聰明的關鍵來自:遺傳、飲食、探索、關愛、學習、運動。人類對於聰明的想法有迷思,是假的,應導正觀念。
  2. 其實有很多食物跟魚一樣有變聰明的成分,這些成分在其他食物也找得到。所以多吃魚是可以變聰明的。
  3. 白天不要吃糖。糖果以及其他高糖分的食物會使大腦沒辦法好好運作。
  4. 仍有很多方法變聰明,例如:做運動、聽音樂、編程......,因此每週至少要運動5次,每次至少運動60分鐘,或打羽毛球、桌球,提升注意力。

(四)結論可能的限制:

  1. 有時候會查到不同結果的資料,要查詢其他網站才能完成文章。
  2. 有些促進腦力發展的描述,不是從研究中得到資料,仍應進一步求證,有更多醫學報告會更有說服力。

六、完成專題探究報告

學生利用網站匯出功能,可以輕鬆整理成報告格式。另外,關於簡報製作,可以給學生一個概念:簡報不需要太多文字,反而是需要圖片和關係圖。提示學生這段呈現適合使用哪一種SmartArt圖形,再把關鍵字放入SmartArt圖形中,即可快速完成清晰的簡報,報告內容則由報告者說出,如果學生真的是很認真很用心在查資料,他應該很熟練,是可以講出來的。圖6為學生所呈現的簡報,學生參與決賽發表如圖7與圖8。

圖6. 線上探究-學生簡報呈現
圖6. 線上探究-學生簡報呈現
圖7. 學生參與決賽發表-探究架構圖
圖7. 學生參與決賽發表-探究架構圖
圖8. 學生參與決賽發表-線上探究「讓大腦變聰明的意義是什麼?」
圖8. 學生參與決賽發表-線上探究「讓大腦變聰明的意義是什麼?」

線上探究教學實作結果與建議

近幾年接觸線上探究活動,從陌生到逐漸理解,很多事情仍在摸索。透過學生的探究成果與省思回饋,我們發現學生的成長改變,也進行一些反思。

一、學會判別資料可信度

探究過程除了紀錄摘要,更需紀錄網站內容之可信度,過程中學生會嘗試辨別資料來源,查清網站是誰設立的,判斷可信度,不要寫來路不明的資料。

二、任務型工作需反覆閱讀摘錄

學生普遍在資訊課中已經學會使用關鍵字搜尋資料,搜尋與瀏覽重點應該是摘錄重點、做結論和報告。學生平時上課少有機會需要如此大量的摘錄重點,這個任務型的活動卻必須要一再的閱讀摘錄,學生由生疏到熟練,筆者深深感受到學生的成長進步。也讓人反思語文課程與任務活動的差異,也許就是動手做吧!學生因應任務需求,閱讀、標記、條列,能力的培養就像在練肌肉,不是有講就算,要反覆深化練熟。

三、習得相關知識

比對學生最初對問題的預測與最後的結論,可以發現學生剛開始並不知道問題答案純屬臆測,此探究活動有助於學生深入了解,獲得相關知識,並整合成結論。

四、培養資訊能力

網路探查活動,配合成果輸出需運用資訊技能,也提昇未來適應網路生活的能力。如:使用Coggle網站繪製心智圖;為了加快輸入速度,運用語音輸入轉換文字;運用PowerPoint製作簡報;學生也學會運用縮址網站,縮短網址。

五、促進學生反思

資料太多需分工搜尋,整合資料需互相了解彼此的內容。遇到沒學過的Coggle軟件則需彼此觀摩學習,分享技巧。成果發表則可練習表達的順序、手勢方法、培養自信。

六、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

試作之後,發現其實國小中年級學生的能力是比較薄弱的,因為當他們第一次接觸這個活動,有很多能力都必須要教導與培養。今年也有另一組二度參加的學生,因為有去年的經驗,能夠充裕設想題目,熟悉線上探究進行流程,具備查詢、摘要、總結能力,就比較能夠自由地發揮,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學生需具探索與自學的能力

探究過程除了紀錄摘要,更需紀錄網站內容之可信度,過程中學生會嘗試辨別資料來源,查清網站是誰設立的,判斷可信度,不要寫來路不明的資料。

八、教師需具數位閱讀教學之專業能力

對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新的學習,教師要先瞭解活動的進行方式與宗旨,還要觀察學生的能力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在什麼問題卡關,哪裡需要協助。雖然說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學生剛進行自學活動時,還是需要有師長的陪伴,否則很容易遇到瓶頸。

結論

閱讀素養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能力。透過閱讀教育,讓學生樂在閱讀,並於跨領域情境脈絡下,培養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養終身學習之態度。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是關鍵能力,如果全班要在教室裡進行線上探究,試想初期學生是否具備足夠能力?教學者在一般課程中是不是需要給予更多的指導,例如:用關鍵字搜尋、摘錄重點、線上畫心智圖、用語音輸入轉成文字、簡報製作、檢視結論等,教師如何提供鷹架引導,讓學生可以自由自在依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林秀貞
桃園市桃園區大業國民小學教師
呂玉環
國立臺灣圖書館人事室主任
蘇萬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編輯


參考文獻

[1] 李宜蓁(2004)。康健雜誌,第62期。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4196
[2] 柯華葳(2018)。親子天下雜誌,97。
[3] 柯華葳(2019)。數位線上閱讀素養教學手冊。https://eliteracy.twnread.org.tw/web/Tutorial.aspx
[4] 陳昭珍(2019)。從紙本閱讀素養到數位閱讀素養。圖書教師電子報,68。
[5] 數位讀寫網—柯華葳線上探究競賽。
https://eliteracy.twnread.org.tw/roep.aspx
 

本文引用格式:林秀貞、呂玉環、蘇萬生(2022)。學童數位閱讀素養之教學初探。科學研習61(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