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船舶科學旅程

我的船舶科學旅程
文/吳明德

摘要

本文內容由深度探究一項主題~「船」,藉此學習人文與科技各領域的知識與能力。從瞭解中式帆船的歷史故事,並且分析船舶的浮力、阻力。以及帆面提供船隻推進力。列舉歷年指導的模型船相關營隊或活動,這些活動所使用的船舶種類,包含有帆船科學演示,還有蒸汽船、帆船以及螺旋槳動力船等。船舶活動的形式也包羅萬象,像科學博覽會、新生科學營隊、校慶科學競賽,Tirt機器人競賽、教師研習營等。最後提及科技寶積木組裝船隻構造,SamLabs藍芽控制模組,學習圖像化控制程式,操縱帆面角度以及船舵方向。分享在模型船活動經驗,期望能夠對船舶有興趣的師生及同好們有所助益。

前言

臺灣是個島嶼,四周環繞著海洋,但是船舶對於臺灣民眾卻是陌生不瞭解。船舶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蘊含歷史文化、科學與工藝等跨領域素養,還是極佳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實例。例如在科學上蒸汽船要瞭解水汽化成水蒸氣,體積會膨脹接近一千倍,能產生推進力,帆船上的帆面受風力作用,會分解成升力與阻力。對於技術部分,裁切零件,黏著並配合大頭針固定等技巧。而工程上考量阻力與載重,依據船舶配重分佈與浮力,繪製船舶三視圖。最後像是藉由數學的螺線學理設計出螺旋槳角度。

圖1. 左側橫帆受阻力推進
圖1. 左側橫帆受阻力推進

圖2. 縱帆受升力前進
圖2. 縱帆受升力前進

帆船所受的力

但是帆船在側風航行中需要的是與風向垂直的升力,就要使用高聳直立的縱帆,而縱帆的起源來自中國。縱帆不僅提供阻力能順風航行,還能提供升力,除了正對著逆風以外,藉能順利航行。現代的競技運動的帆船就是採用縱帆設計。

圖3. 在小學時期自製的蒸氣船
圖3. 在小學時期自製的蒸氣船

帆船小故事

在西元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朝戰敗。受到屈辱的華人,看到來自西洋的船堅砲利,並不了解中式帆船的科技,事實上是超越當時的西洋帆船。當時以兩廣總督命名的耆英號,原來僅是往返廣州與南洋販運茶葉的三桅中式商船,在1846年從香港啓航,經好望角與美國東岸,最後抵達英國的倫敦。

在橫渡大西洋時儘管遭遇風暴,堅固耐用的船體絲毫沒有受損,此外高速行駛的耆英號,還比當時蒸汽郵輪更快速抵達倫敦。耆英號停泊倫敦後還參加萬國博覽會,公開讓民眾與各方人士登船參觀,後來此船留滯英國,被仔細研究中式帆船設計的特點。

中式帆船的船體內部類似竹管構造,具有多個水密隔艙,萬一船體中部份船艙漏水,其餘的船艙仍能提供足夠的浮力,保障基本的船舶安全性。此外中式帆船率先使用船舵操控航向,在同時期的西洋帆船,僅利用船尾處的划槳簡陋地調整航向。在船隻的導航方面,中式帆船利用指南針科技,在烏雲密佈的海上,即使無法觀看日月星辰,仍可以判斷東、南、西、北不同的方位。中式帆船的帆面類似直立的機翼,稱為縱帆。其外形並不像在海賊王卡通影片中,魯夫駕駛的帆船,在每支直立的桅桿上,掛了兩、三個帆,此西洋帆船使用是橫帆,橫帆能提供順風航行所需的阻力,阻力是與風向相同方向。

兒時的蒸汽船

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常在後院盛滿水的鋁盆,玩著自己設計的蒸汽船。這蒸汽船的鍋爐,是用小樣品酒空瓶,再從瓶塞鑽出小孔,插入用完的原子筆筆芯。而船身使用保麗龍材料,並用鐵絲支撐著玻璃瓶鍋爐。

啓航前要在煱爐內盛裝一些水,並在鍋爐下方放置蠟燭,點火加熱等待一段時間讓水沸龍後,會急劇膨脹形成水蒸氣,並由管口逸出。如果將管口置入水面下,會產生較大的推力,還能看到從筆芯管噴出殘留的墨水殘跡。

若不慎玻璃鍋爐內的水燒乾,或是蠟燭熄火,導致煱爐內氣壓低於瓶外,會吸引低溫池水流入高溫玻璃鍋爐,使玻璃鍋爐溫度不均,可能會釀成鍋爐破裂。

2005年麗山高中的船舶活動

為紀念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5篇足以影響世界論文。在100年之後也就是2005年定為世界物理年。臺灣同步舉辦許多科學慶祝活動。

2005年麗山高中的船舶活動

其中「2005科學季-探索物理博覽會」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由孫維新教授主持。麗山高中展出四項展品,其中有項展品裝設可調角度風帆滑車取代帆船,在可旋轉圓桌面上行駛,作為解說帆船受風力作用航行的科學原理。

麗山高中物理科同仁為了2005年校慶,提供各班模型蒸汽船套件。還利用中午用餐時段,從各教室的閉路電視播放蒸汽船製作教學影片。在校慶當日同學與來賓於體育館內同場較勁,進行蒸汽船競賽。

圖4. 2005科學季-探索物理博覽會帆船攤位
圖4. 2005科學季-探索物理博覽會帆船攤位

圖5. 2005麗山校慶蒸汽船
圖5. 2005麗山校慶蒸汽船

在同一年的臺北市高中職科學創意競賽,在麗山舉辦並以環保帆船為競賽主題。帆船要當場製作。廢棄的寶特瓶製作浮筏,竹筷作為桅桿與便當盒紙板當作帆面,在小圓型游泳池內繞行三個旗標航行。

這廉價的環保帆船不可能具備遙控裝置,操控方式要倚賴三位同學,分別駐守池邊的三處。調整好帆面與舵的角度後再釋放船,期待能順利通過浮標,並且朝向預期航線儘快抵達下一位同學處,帆船全程經過順風、側風與側逆風三種風向,最後環繞一週後返回原出發處。

圖6. 2005年環保帆船競賽
圖6. 2005年環保帆船競賽

圖7. 寶特瓶帆船設計圖
圖7. 寶特瓶帆船設計圖

帆船機器人營隊

在2014年麗山高中物理科與師大科技教育所合作,舉辦「乘風而行機器人暑期研習營」,這活動橫跨兩週的六、日為期四天。本校共有30位高一新生參加,每組有兩位成員,同學要規劃帆船的設計圖,製作及撰寫帆船的控制程式,還要能隨著風向變化,藉由伺服馬達自動操控帆面角度。並配有兩個光敏電阻能比較兩者接受的光強度,由伺服馬達自動調整方向舵,帆船機器人能夠航向燈塔的方向。這些從國中升到高中學生,都能完成帆船機器人,並成功執行航行任務,我相信不管日後他們選擇什麼科系領域,年輕時科技體驗將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8. 2014乘風而型帆船機器人暑期新生營
圖8. 2014乘風而型帆船機器人暑期新生營

圖9. 藉由光敏電阻操控船舵
圖9. 藉由光敏電阻操控船舵

達人女中暑期營隊

受到達人女中老師的邀約,在2022年的暑假,擔任科學營隊活動老師。我規劃三個科學活動分別是:我為士林科教館開發的教具~橡筋動力直升機,以及為台電展示單位「電幻一號所」,開發的風力發電機教具~「風之光」,以及最新設計的藍芽控制船。

這些剛從國小升到國中的小女生們,生澀的用美工刀裁切珍珠板,仔細製作船體的龍骨底板、船舷側板、隔艙板等零件,並以保麗龍膠分別黏著,使用大頭針斜插固定位置。還為了避免船殼漏水與增加船舶的外在美觀,還在船體的外表貼上鮮豔光滑卡典西德薄膠片。

對於同學而言,螺旋槳的製作是最困難部份。要將多層的巴爾沙木排成螺旋狀,以瞬間膠黏著還要用砂紙仔細打磨,還要鑽孔穿管添加傳動軸,當然在最後的航行測試就會知道,擁有製作優良螺旋槳的船,就是能夠比別的船行駛更快速一些。

圖10.以iPad控制螺旋槳轉速及船舵方向
圖10.以iPad控制螺旋槳轉速及船舵方向

圖11.藍芽控制SamLabs馬達驅動螺旋槳及船舵
圖11.藍芽控制SamLabs馬達驅動螺旋槳及船舵

桃圓小巨蛋 Tirt 航海王帆船競賽與研習

Tirt國際新創機器人節,是位於桃園專注於小型齒輪研發,祥儀企業所屬的基金會所推動,因為擁有是來自德國設計,臺灣製造的「科技寶CAGEBOT」工程積木。有別於樂高積木,科技寶積木不但能耐荷重,而且是以螺絲鎖緊構件,結構十分堅固耐用,甚至能製作乘載人體重量的機器人,或是能乘載餐盤重量的送餐機器人。

我在2022臺北資通訊競賽中,指導麗山的 3位學生,利用科技寶積木與馬達,製作高塔將重達3公斤的重錘拉到高處儲能,演示將在不久的未來,都市的高樓在電能過剩時,以馬達將重物拉置樓頂儲能,等到用電尖峰時,再逐一將重物釋放,此時的馬達轉身變成發電機產生電能。

祥儀基金會的執行長與研發長詢問,想利用科技寶積木製作能下水航行的船體。我是這樣回答:「樂高積木採取大量的特殊零件,甚至是一體成型的船體模型,但是這就違反以最少零件,製作最多種類模型的初衷。」

我分享如何以積木製作船舶的構想:船的龍骨、肋骨等結構可使用科技寶積木。但船殼卻是採用薄的珍珠板。雖然珍珠板具有易於彎曲與加工切割等特性,但是十分容易折斷與破碎,改進的方法只要將卡典西德薄膜貼附在珍珠板上,就能大幅增加強度,就能彎曲包覆在積木船身上。

至於船隻推進方式,我們幾位經過反覆討論,認為透過風力推動帆船是符合現今的環保概念, 參加的學生就不需要擔心馬達功率不夠問題,而是仔細思考在不同風向與航向時,要如何調整帆面角度,還有要如何規劃最佳船體設計與提升操控能力。當然競賽前還要制定規則,更擔心是第一屆競賽活動,大家不知相關訊息,導致參加競賽隊伍過少,所以要舉辦兩天的研習活動,並制定參加研習就有義務參加比賽。還特別區分國中、小與高中兩組項目。

圖12. 有20隊同學參加在祥儀舉辦的航海王競賽研習活動
圖12. 有20隊同學參加在祥儀舉辦的航海王競賽研習活動

圖13.在2022年桃園小巨蛋內舉辦的航海王競賽
圖13.在2022年桃園小巨蛋內舉辦的航海王競賽

圖14.帆面積規定在A4 紙大小,橘色帆船為雙桅幹
圖14.帆面積規定在A4 紙大小,橘色帆船為雙桅幹

技術型高中自然科教師研習

2022年十月份的航海王帆船研習及競賽之後, 就是技術型高中自然科教師研習營。研習的地點鄰近台中大安區,海邊的風力發電場內里民活動中心,這是由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建置與維護。研習的內容是藍芽控制帆船,帆船與風力發電一樣,都是依靠風力來驅動,同樣具備環保的概念。

原本預計研習時數至少要六小時,但是最後規劃只有僅僅四個小時。所以我在研習前全力趕製30個帆船套件包,期望老師們能在研習時間內,及時完工並下水測試。在製作的過程中,不出我的意料,在兩具伺服馬達的傳動鋼絲,分別驅動船舵與風帆角度部分,需要細微調整長度,技術難度較高。不過觀察到每位老師,動手製作帆船時的心情十分開心,好像是回到小時候的童真時期。

圖15. 在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與老師分享帆船知識
圖15. 在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與老師分享帆船知識

圖16. 老師們在水槽內測試自製帆船的性能
圖16. 老師們在水槽內測試自製帆船的性能

SamLabs 控制模塊

坊間有許多機器人課程,有的使用樂高的控制器,也有的使用Arduino或是Micro bit等不同類型。但是它們都有共同問題:「電源、處理器與輸入或輸出在不同元件,不僅體積大同時連接十分麻煩」;此外「程式設計的介面不夠直覺與圖像,造成學習有困難」;還有「使用藍芽控制通過平板就能撰寫程式,平板也是搖控主機」。

航海王競賽與技高教師研習,皆使用兩個SamLabs 伺服器模組,分別操縱帆面角度以及船舵方向。而調整帆面角度與船舵,除了連桿機構外還要就要依據流體力學知識才能具備最佳性能。

圖17. SamLabs Space  圖示化程式介面
圖17. SamLabs Space 圖示化程式介面

圖18. 帆船尾端兩具SamLabs Space黑色伺服器
圖18. 帆船尾端兩具SamLabs Space黑色伺服器

結語

透過營隊、競賽與研習過程,讓知識與能力活用起來,但是也發現一些問題。譬如學生與老師在學習單獨新知識方面是沒有問題,但是綜合各項知識進行工程規劃方面,例如設計一艘船,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極為困難,通常會出現發生不知如下手的困境,學校教育似乎沒有提供相關執行整合性專案的經驗。在技能方面,例如使用工具能力,像是利用直尺畫線,用美工刀切割,會因人不同產生極大的各別差異,這與學校教育欠缺規劃實作課程有關。

吳明德
臺北市麗山高中教師


參考資料

[1] 吳明德,帆船,臺北酷課雲高中物理影片。
[2] 陳怡靜,任務導向式STEM帆船機器人主題統整課程的設計與評估之研究,臺師大科技應用所博士論文。
 


本文引用格式:吳明德(2022)。我的船舶科學旅程。科學研習61(6),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