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區開放 OPEN HOUSE」:你與最高學術研究機構最沒有距離的一天

文/劉韋佐

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為臺灣學術研究最高機關,此一法定最高名號樹立了中研院的地位,但也同時拉開與一般民眾的距離。近年來在強調社會責任的使命下,中研院不僅積極為臺灣、為全球社會的福祉推動科學發展,也致力於推廣其研究成果;在社群行銷上也展現了活潑與創意,並辦理各項活動,如每個月固定在院內舉辦的「知識饗宴」,是由院內研究人員規劃與民生貼近的講題,使民眾都能接觸到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或從2018年開始到各縣市舉辦的「研講堂」,已經到過臺南、花蓮、臺中、屏東等地,研講堂的「厚科普」知識讓大眾更了解中研院在做什麼,並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基礎科學研究。

然而,許多民眾認識中研院,或第一次打開「最高學術研究殿堂」神秘的大門,大多是參加每年10月舉辦的「院區開放 OPEN HOUSE」活動。這個號稱臺灣最大的科學嘉年華會,已經連續舉辦了22年,當天中研院的各個研究單位皆會規劃相關活動,例如展覽、專題演講或能讓民眾動手操作的實作內容;更難得的是,還有研究中心會在那一天開放實驗室,讓民眾一睹珍貴儀器設備的真面目。一年一度難得的院區開放活動,令全國的中小學及民眾爭相入院,2018年適逢中研院90週年院慶,就已經有16萬的參觀人次;沒想到2019年竟再次突破紀錄,寫下逾21萬人次的參觀紀錄,那真是中研院一碧萬頃的院區最熱鬧的一天!

中研院2019年的院區開放活動,特別規劃了「黑洞主題特展」,這是因為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參加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計畫」,成功獲取第一張黑洞影像;更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基礎物理突破獎」,此為臺灣首次有研究團隊獲此殊榮。在10月26日院區開放這一天,其主題演講邀請了參與觀測的賀曾樸院士與陳明堂研究員,為民眾解密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黑洞現形記」(圖1)。現場座無虛席,早上10點半才開始的演講,許多人為了搶到座位,一大早就在國際會議廳外排隊,足見院區開放活動對民眾的吸引力。

許多民眾都想在這難得的一天探索中研院科學與人文的研究成果,加上黑洞的熱潮,讓中研院再度湧入了超越預期的人流(圖2)。而黑洞特展除了一場大型主題演講,更規劃了遊戲區、汲取知識區、科普講座區以及導覽賞析區,現場模擬如何用重力波偵測黑洞,還有大型的黑洞動態浮空投影,讓大小朋友彷彿落入黑洞般在展區當中玩到不能自已。

此外,更有研究中心「開箱」實驗室,例如基因體研究中心開放參觀「超高速新藥篩選實驗室」,這是亞洲第一部超高速篩檢儀器,利用機械手臂取代人工篩選,一日內就能完成百萬種藥物試驗;或是物理所的「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需要在極低溫、極嚴謹的電磁波屏蔽環境下進行,讓民眾一睹量子電子元件的製程與設備;另外,全球共13座、亞洲第一座的「網格計算中心」,是有著強大運算能力的虛擬超級電腦,也只有在院區開放這一天看得到!

而在人文社會科學部分,最熱門的莫過於收藏國寶的「歷史文物陳列館」。這座博物館堪比台北故宮,所收藏的殷墟和居延漢簡堪稱二十世紀初世界級的考古重大成就。院區開放當天,歷史文物陳列館策劃了「尋找院內驚奇寶藏」,一舉囊括中研院數理、生命、人文三大領域藏品於開放博物館平台內,讓民眾扮演玩家,尋寶看古物就可以拿贈品。中研院人社中心則舉辦「超級英雄的奇幻政治思想世界」講座-「自由秩序難兩全?你隊長派還是鋼鐵人派」、「彈指死一半:薩諾斯救地球的終極道德難題」、「被壓迫者的國度:黑豹可以公民不服從嗎?」,將社會議題融合超級英雄電影,啟發青年學子對人文科學獨立思考的能力,令在場聽眾都能親身感受到中研院的實力與創意。

「院區開放 OPEN HOUSE」做為中研院與社會大眾交流最盛大的科普活動,從年年破紀錄的參觀人次來看,除了成功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更確實端出了國際性且具學術厚度的研究成果,讓民眾更有興趣、也更積極地想要認識中研院。而從近幾年中研院在社群媒體的活躍、走出臺北的科普演講活動,以及積極展現的社會責任,都可見中研院在其「最高學術研究殿堂」所交出的實質貢獻與研究價值。未來,參觀人次的數字成績對於「院區開放 OPEN HOUSE」將不再是重點,而是朝著更「開放科學 OPEN SCIENCE」的方向,傳播、普及科學知識(圖3)!


圖1.「前所未見的黑洞現形記」演講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右)主持,賀曾樸院士(中)與天文所研究院陳明堂(左)主講


圖2.中研院院區開放吸引了滿滿的人潮。


圖3.中研院以實體模型說明重力造成的空間扭曲現象。




劉韋佐
中央研究院秘書處約聘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