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體驗--在火車上玩科學

 全新的體驗--在火車上玩科學_封面


文/李旺龍


 緣起

2016年接到科技部邀請要接續臺灣師範大學邱美虹教授擔任科普活動推廣規劃案的計畫主持人(以下稱召集人),在跟當時的科技部科國司彭麗春副司長談完,發現也要接續邱教授舉辦第二屆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我就開始著急了。召集人的經費只有150萬元,要聘助理、要舉辦許多活絡科普社群的活動……,當下思考的就是要把產業界拉進來,邀請優良的民間企業一起共襄盛舉,配合科技部進行科普活動。

第二屆的科普環島列車(就是我擔任召集人的第一年)把我訓練得像salesman般,從企業社會責任(CSR)談起,跟中鋼、台灣應材、中油、默克、上銀等大公司洽談,無奈當下各公司本有其規劃及政策,最後是祥景精機幫我解決了自籌款的困難;同時科技部也在一些規則的修改上提供協助,另給了我一件三個月的計畫,讓我不必再擔心科普環島列車的經費。

邱美虹教授辦理的第一屆科普列車是最難的,大家摸索修正,互相期許只要人員平安就是100分。在第一屆的基礎上,第二屆開始就有許多的想法可以實現,如企業參與、各節車廂的特色、高中生的參與以及記者會的規劃。國家實驗研究院王永和院長早期(2009年)執行過科學探索計畫,非常有概念,這三年(第二屆到第四屆)的科普環島列車都有國研院幫忙,讓人在南部的我完全不用擔憂;臺灣鐵路管理局高層的全力支持更是一切順暢的根本;在媒體露出以及新聞稿上面,工學院的我是沒有傳播素養的,世新大學關尚仁教授團隊給了我全面的支持及建議;祥景精機黃政修、黃怡潔父女都是我之前任職12年的高雄工專機械科畢業系友,也在最需要時及時伸出援手,讓我銘感五內。

第二屆科普環島列車(2017年)由國研院的六個研究中心接力負責一節車廂,讓參與民眾見識到了國家重要科技研究的成果;台灣默克集團負責一節車廂,由全台各地員工接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中國化學會及遠哲基金會也都有幫忙,另外台南一中科研社也加入環島的行列。加上關尚仁教授團隊的加持,當列車回來時,臺鐵朱來順主秘跟我說,他在臺鐵臉書觀察到這次的效果非常好。後來AIT、美光、SONY都開始探詢如何結合科普環島列車,善盡社會責任。

在第二屆的檢討會議中,台南一中科研社的同學說:「到了東部,有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們有了強化服務東部的打算。剛好在第二屆的列車開出去時,科技部也接到許多立法委員的關切,尤其高潞·以用·巴魕剌委員特別關心東部地區停靠的車站是如何規劃的,深談後知道她對於整個東部以及南迴線的活動都非常關心。

於是第三屆(2018年)在AIT與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東部行動書車既有的網絡協助之下,我們額外邀請了600名小朋友,單單花蓮就停了7個車站,列車也在中午就停在玉里,車上人員下午前往鄰近學校舉辦科學活動,有了關心,我們更加用心!企業在東部擺攤,玉里、瑞穗都有SONY及默克的身影,美光公司更是結合台南一中科研社在環島列車及偏鄉服務上都沒有缺席。第三屆我們也邀請了許多高中的科學性社團上火車,或是接力、或是環島,都讓我們驚豔於這些年輕同學的熱情,以及生動活潑貼近小朋友的表達方式。

有了第一屆參與邱教授臺灣科普列車的經驗,當然要思考有甚麼新的變化,以便符合每次要有「創新」的要求(雖然我總覺得這兩個字是扼殺創新的源頭),也就有了第一屆的陸路接軌台鐵、第二屆的陸路及海路(小琉球、綠島、澎湖)接軌台鐵、第三屆的陸海空接軌台鐵(蘭嶼、澎湖、金門),到了第四屆壓力就來了,除了延續陸海空接軌台鐵,也盤點了離島部分我們還有馬祖沒有連結,所以國境之北的東引國中小就來了。第一屆打好的底子,把菜單都準備好了,後面的人很幸福地再加些蘿蔔、蔬菜葉等等,大家共同合作的羅宋湯香噴噴地端了出來。

去年蘭嶼高中國中部同學上車被服務,今年(第四屆2019年)他們變成服務別人的小老師,偏鄉六龜高中也在火車上服務上車的小朋友。第三屆主要是找各地區第一志願的高中上車服務,第四屆就找有熱情的高中上車服務,熱情勝於一切!台南一中科研社這三年都是負責一節車廂,跟科研社結緣是在2009年執行科學探索計畫期間,那時在成大和南一中非常密切的合作過程中,也開發出由高中生去教中小學生的新策略,主要是大學教授跟中小學生有較大的代溝。高中同學五天在成大跟我們混在一起,把我們開發出來的艱深教具,變得有趣又易懂,這些轉譯的功夫,是需要時間磨練、也需要許多錯誤經驗累積起來的,也就是科普的專業。當年(2009年)科研社的李偉廷副社長,在第二屆科普列車也以南一中實習老師的身分隨車陪伴同學。

東引國中小的來台則有賴美光公司的積極協助,還有國研院太空中心以及半導體中心的協助參觀導覽,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更是在住宿、餐飲及導覽上費了許多功夫。美光公司除了包下桃園站的科普活動,邀請了200名的小朋友前來,其中復興鄉的學校來了長興、高義、霞雲三所學校;也在新烏日站擺設攤位。企業的參與是有增無減的,荷商愛司摩爾除了整合SPIE打造一節光學車廂,也到桃園、新竹及台南擺設攤位,服務這些縣市的師生。

這四年來有許多的同學是第一次坐火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在火車上玩科學。對於主辦這樣的大型活動,科技部提供的經費是足夠的,有人會問為什麼還要有許多外部企業的參與?主要是科技部計畫的審查是非常公正的,造成任何一個縣市的全民科學周計畫若沒有通過,就會影響該縣市火車停靠站的現場科學活動;當企業觸及科普環島列車活動,有了認識,企業就可以透過參與活動,增進理解,進而主動協助車站不足之處。今年的桃園站就是由美光公司協助,明年(第五屆)如果科技部要繼續舉辦,桃竹苗三站現在都缺乏計畫主持人,相信接觸過的公司都會有興趣在有地緣關係的車站協助經營。也曾有老師問我:小朋友從台南上車坐到新左營站,可以學到甚麼科學知識,可以提升多少科學素養?我的回答是什麼都沒有,科普列車就是創造話題,幫忙各縣市的全民科學週計畫整合行銷,全民科學週才是真正讓小朋友學習科學、培養興趣的所在。

科普活動的老師多是充滿熱情且有經驗的轉譯高手,有少數研究A咖以為做一點跟研究無關的就叫做科普,結果當然做不好,原因是他並沒有花時間,也可能是外包或請二軍上陣。當教室裡面的科學教育(教育部主管)讓學生想放棄科學時,教室外面的科普活動(科技部主管)是那些放棄科學、快沉下去的小孩手上可以抓到的浮木。活潑有趣的科普活動是重啟小朋友好奇心的一把鑰匙,透過許多錯誤的故意引導,讓小朋友有著深刻的失敗經驗,再從中發掘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都是科普活動社群中的老師拿手的,科普環島列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科普社群的能量是很強大的,從12年國教課綱大家可以發現,許多探究與實作的場合都大大的借用科普社群的老師及專家們,只有動手做才不會淪為空談。我們總是自以為懂得很多,當我們嘗試要對年輕的朋友或是非專業領域的人表達陳述我們的專業時,才發現窒礙難行之處,最終我們不得不承認科學傳播是有其專業的。科學傳播的專業不是來自傳播人,也不是來自科學家,我們需要各種不同的機制來進行轉譯;從學習金字塔看來,聽演講是最沒效果的(I hear, and I forget),眼見為憑(I see and I believe)和做了才能理解(I do, and I understand)才是科普活動最有感染力的地方。

當我們打算把前沿科技介紹給偏鄉小朋友時,我們就像到青藏高原向人們宣傳海嘯來時要如何自救一樣,了解受眾的真正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前沿科技的轉譯過程可以描述如下:研究A咖嘗試寫一篇他認為的科普文章(研究含量降到50%),投稿《科學發展月刊》,然後有興趣的科學傳播人看到這篇文章,嘗試改寫成為科普文章,這時的研究含量(強度)可能只有5%,這才是真正的科普文章!有萃取經驗的科普活動老師,則會跟研究A咖探討如何設計動手有感的活動,才能I do, and I understand。科技部近20年來的科普活動徵件是累積這龐大能量的功臣,真要為當時在國科會年代有此長遠規畫的人致敬,真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圖1.科普列車上路前,工作人員至樹林調車場布置車廂空間
圖1.科普列車上路前,工作人員至樹林調車場布置車廂空間


圖2.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重要推手:臺師大邱美虹教授、成大李旺龍教授
圖2.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重要推手:臺師大邱美虹教授、成大李旺龍教授


圖3.陳良基部長頒發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贊助企業感謝狀
圖3.陳良基部長頒發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贊助企業感謝狀


圖4.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正式啟動,展開為期四天的環島旅程
圖4.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正式啟動,展開為期四天的環島旅程


圖5.服務高中生聚精會神地演示科學實驗
圖5.服務高中生聚精會神地演示科學實驗


圖6.上車體驗科學實驗的小朋友全神貫注地投入實驗操作
圖6.上車體驗科學實驗的小朋友全神貫注地投入實驗操作


圖7.各活動車站有豐富的科學攤位供參與活動的大朋友、小朋友體驗
圖7.各活動車站有豐富的科學攤位供參與活動的大朋友、小朋友體驗


圖8.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圓滿成功!
圖8.2019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圓滿成功!










李旺龍
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