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科普,昇華閱讀,活化STEM腦



封面照片:在科教館內帶領孩子體驗繪本中的科學(照片來源:劉淑雯老師)

文/劉淑雯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是出自《聖經》 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對話, 但是在現今世界,卻已然是充滿各式各樣新奇、聞所未聞的事件或研究發現!

我們每天閱讀網路、報紙、電視推送的各種訊息,會發現比如冰川融化、汽車自動駕駛、核能武器、新種病毒危機……等新聞,不時在我們的周遭中發生、 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身為現代人,要瞭解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擁有單一的知識是不夠的,而是需要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知識、演繹與運用—這就是素養,亦即在適應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時,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並且你將會發現,跨領域學習中暗藏著四個密碼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學(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這四門學科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在越來越多樣化的世界,成功已經不再是你擁有多少知識,而在於能運用習得的知識做些什麼?

 邁進STEM殿堂,更重要是決定如何使用一本書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擁有素養、邁向跨領域、跨學科探究?通過廣泛的閱讀和教學引導相信是一塊好的入門磚。回憶一下童年時 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什麼?不一定是書包裡的課本,却可能會是《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是誰把驢子變斑馬?加薩動物園的故事》、《身體大發現》、《神祕的太空》、《冬芽合唱團》、《小紅嘴鳥的奇幻飛行》和《這樣的尾巴可以做什麼》這些繪本或其他任何讀本。

只有學校的課本或教材往往是不足夠的!許多成人或家長會購入成套的科普套書,給孩子們更豐富的學習材料。 不同的時機適合不同類型的文本,在此推薦大家參考以下四種類型:故事書、非敘事性百科類書、敘事性知識類書和兼具雙重功能的書籍。

一、故事書


故事書以一個特定的角色為中心,那個角色通常是用來解決問題或矛盾的。故事主要目的在於娛樂,而不在於呈現事實資訊,用字遣詞通常是日常的生活用語, 像是《你是由什麼做的呢?》以食物為主題,引導孩童思考「食物是由那些食材所組成」的呢?

《來幫動物量身高》作者實地前往動物園測量,以樂趣十足的方式,把他的觀察結果分享給各位讀者!一本吸引人的故事書能夠引起孩子在科學主題上的興趣,並且引發學生去回答故事中所延伸出的問題。例如,《風之星》從風的眼睛和視角來看地球。如詩般的文字,彷彿風的絮語,感受我們生活著的這個地球是如何「活著」。朗讀作者Iggy Peck《一個愛建築的男孩》、《我做得到!小工程師蘿西》來開啟序幕,這些是描寫故事書中主角對於建築和設計著迷的故事。

這些精采的故事引人入勝,能使學生如入其境並且能夠觸發他們著手探索建築,或者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繪本 :《風之星》(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你是由什麼做的呢?》(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來幫動物量身高》(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二、非敘事性百科類書

非敘事性的百科類書是介紹、描寫「主題特性」或是描述發生事件的非虛構文本。內容聚焦在學科知識,而非特定的角色,讀者能夠在任何時間點進入書籍。這些書冊的字彙通常偏向專門性,在書本中可以找到目錄、粗體印刷單字、詞彙集和索引等內容,這也是非虛構書的編輯特色,有學者研究並提到:「這些種類的書本是培養孩子科學觀念、科學談話的最好資源。」
  
運用非敘事性的百科類書可提供觀念和事實來達到特定的科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熟悉教科書的結構,還有閱讀非虛構的「真實世界」。
  
小朋友對於此類書籍通常較不熟悉如何閱讀,而且需要較多的機會來體驗這種文本。這一類的書適合先進行體驗活動,引導探索學科知識觀念,之後容易產生閱讀非敘事性百科的動機,像是《動物謠言追追追1:牠們都是大壞蛋嗎?》、 《天空的繪本──認識天氣與星星》、《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動物謠言追追追2:牠們竟然是好朋友?》、《動物謠言追追追3:牠們只能住那裡嗎?》和《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等或是其他書冊。

繪本:《動物謠言追追追1:牠們都是大壞蛋嗎?》( 圖片由親子天下授權提供)


繪本(右):《動物謠言追追追2:牠們竟然是好朋友?》( 圖片由親子天下授權提供)


繪本:《動物謠言追追追3:牠們只能住那裡嗎?》( 圖片由親子天下授權提供)


繪本:《天空的繪本──認識天氣與星星》(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圖片由親子天下授權提供)

三、敘事性知識類書

敘事性知識類書是另外一種非虛構文本的子類別,提供一個迷人的形式,來敘述事實資訊,既吸引人又具知識性,書本內容通常隨著時間的脈絡,傳達一連串的實際事件,並會重新複習一次所有事件以做總結。

當這些書使用在科學學習時機時,通常需要建立一個讓孩子們聚焦在科學內涵的閱讀目的,而非故事的情節或文字的舖陳。因此除了感受書冊故事內容或美學成分,可以指導學生重新讀過第二次,以尋找書本中特定的科學內容或是工程方法。例如 :《愛達的想像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透過圖像和有趣的故事,讓學生理解當技能加上無限的想像力,就會創造出許多美妙的可能性。《和平樹: 一則來自非洲的真實故事》,敘述諾貝爾和平獎女性得主萬格麗.瑪泰(Wangari Muta Maathai)在非洲肯亞發起的綠帶運動,展現一位女性環保鬥士的熱情、願景與決心,與其帶來的巨大影響。

繪本:《愛達的想像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四、具雙重功能性的書籍

既呈現故事也提供事實。資訊能在書裡被找到,常出現在插頁跟圖表裡。讀者能夠由任一頁進入,汲取科學事實,或者是他們能透過故事的舖陳來閱讀這本書。像是《菠菜在哭》、《如果今天太陽不見了》或《魔法森林的祕密(附三色特殊濾鏡)》,此類書通常在故事裡有少量的科學內容。在讀者親身探索的經驗之後,可以運用插頁和圖表進行討論、解釋以及與故事發生的關聯,並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精煉和學習科學概念或知識。


繪本:《菠菜在哭》(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魔法森林的秘密》(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繪本: 《如果太陽不見了》(圖片由臺灣麥克授權提供)

 閱讀昇華—虛構書與非虛構書相輔相成

以虛構書搭配一本非虛構書的誦讀活動,來為孩子學習科學或工程課做為前導是很有用的。因為虛構書通常對學生是很具有吸引力,適合用來引起動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非虛構的環境,所以仍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知識性的書,透過引導理解策略,多花時間鑽研,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效運用。
  
在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師長們宜選擇孩子喜歡並相對熟悉的內容入手,例如:動物的趣味知識,引導他們回想舊經驗(或先備知識),促進他們將新知識與舊經驗密切結合,會使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對知識脈絡理解更加清晰,記憶也更牢固。

圖2.科技運用—體驗與繪本中的彩虹魚的對話。(照片來源:劉淑雯老師)

 不可不知的作者

 我在大學、研究所和各地開授兒童文學相關的課程或訓練時,一定會進行「作家研究」主題,更經常提醒讀者們和孩子共讀時,一定要記得與孩子聊一下作者。這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作者的創作理念和背景,也可以引發他們繼續閱讀作者其他系列作品的興趣,或者探究其他科學繪本作家和其作品。《動物謠言追追追》這系列套書作者派芙拉‧漢納寇凡(Pavla Hanáčková) 簡介請參閱【親子天下】出版社套書內容。
  
對於動物知識的科普學習,推薦日本作家阿部弘士是養動物和畫動物的高手;圖說動物手和腳 藪內正幸亦是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的作品都是非常值得大小讀者們延續科普閱讀或參考運用、探究學習的題材。


圖3.筆者赴日參與繪本研究,與昆蟲主題繪合照。(照片來源:劉淑雯老師)

文本的型態千姿百態,科普的國度也是萬紫千紅。當師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從虛構書與非虛構書相輔相成的躍動經驗中遨遊,以S-T-E-M四個密碼打開學習的秘密藏,再添加一點點對作者的認識與討論,相信閱讀便不再只是閱讀了,它將成為孩子「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的推動器!

 誌謝

感謝臺灣麥克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社授權提供精美繪本封面照片,為推動科普繪本提供助力!





劉淑雯
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