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資訊之發布及應用

文/伍婉華 中央氣象局科長

近年來由於大家對於氣象訊息之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對於中央氣象局所發布之訊息,是否可以為外界所瞭解,顯得日益重要。天氣現象瞬息萬變,所以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預報員的工作是採24小時輪班制。預報員一方面隨時監看實際天氣變化,若有突發的天氣狀況(如:強風、濃霧等),要即時通報聯繫局內或局外的相關單位注意並做適當的處理。另一方面必須依據各種觀測資料或各國模式之最新資料,經過集體討論及綜整判斷後,發布最新氣象訊息,這樣的工作日以繼夜地進行著。


在平時,中央氣象局每天發布四次最新天氣預報資料,分別在清晨4:30、早上10:30、下午4:30 及晚上10:30發布,內容包括今、明天氣預報、定量降雨預報、一週(旅遊)天氣預報、近海天氣預報、三天海面預報及國際都市之明天天氣預報,其中大部分的預報隨資料之變化,每6小時更新一次。而在一年四季中,影響臺灣之有些天氣可能帶來災害或造成生命危險,譬如瞬間強降雨可能造成低窪地區淹水、山區土石流或山洪暴發、橋墩斷裂等危險。又如寒流帶來之低溫,可能讓抵抗力弱的年老長輩和小孩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農、林、漁與養殖業的損失。因此預計當有此類容易致災的天氣發生時,中央氣象局另外會發布「災害性天氣特報」,內容包括低溫特報、豪(大)雨特報、濃霧特報、強風特報等,提醒大家小心防備可能有劇烈天氣發生。

圖一 a 颱風警報單
圖一 a 颱風警報單
圖一 b 圖一 c
圖一 b 圖一 c

在影響臺灣的許多災害性天氣中,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颱風,一旦海面上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形成時,不論距離我們有多遠,中央氣象局的預報員 都必須隨時盯緊這個系統,並注意其強度的發展與移動的方向;若預計海面上 的颱風將移往臺灣,其七級風暴風半徑在未來24小時將可能影響距離台澎 金馬地區周圍一百公里的海域時,中央氣象局會發布即將侵襲海域的海上颱風警報;若預計颱風之七級風暴風半徑在未來18小時將可能影響台澎金 馬地區時,中央氣象局會發 布即將侵襲地區的陸上颱風警報(圖一)。海上颱風警報階段為每三小時發布一次 警報資料,陸上颱風警報階 段則為每一小時發布一次警報資料,並發布此颱風之路徑潛勢預報、風力潛勢預報及警戒地區之風雨預報(圖二)。氣象局之所以要在前24小時或18小時發布警報資料,主要是要讓大家在 颱風還沒來、天氣較穩定時,做好防颱準備,以減少損失。


 
圖二 a
圖二 a
圖二 b 圖二 c
圖二 b 圖二 c

最近,中央氣象局的網站上增加許多貼心的產品,內容包括天氣小幫手、天氣週報、雲圖與天氣、藍色公路及官方臉書(圖三),並有影音預報資料(圖四)。「天氣小幫手」及「天氣週報」是預報員嘗試以口語化的方式,用較生動化、簡單化及比較化的文字描述未來的天氣預報,期待讓不同族群的朋友們一看到內容,就瞭解中央氣象局想要傳遞的預報訊息是什麼。「雲圖與天氣」是由氣象局衛星中心同仁根據最新衛星雲圖、雷達資料再配合最新地面天氣圖作天氣的簡單解說,帶領對天氣現象有興趣的朋友們,對大氣科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藍色公路」則是針對高雄~馬公航線等五條藍色公路的航段,提供海象預報的訊息,提供大家從事活動時參考。「官方臉書」分為報天氣、 報地震及報天文三部分,當中央氣象局發布最新相關訊息時,亦同時在臉書上發布,提供有興趣的網友討論的空間。在影音預報部分則是由公視記者在每週一至五下午,來局錄製當班資深預報員的短期天氣預報說明,時間約一分鐘半左右;除了每星期一至星期五約傍晚五時卅分左右至當天晚上十二時在中央氣象局網站上的影音預報區域播放外,並同時在當天晚上八時的公視新聞中的氣象報告時間播出。預計未來仍將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圖三 官方臉書 圖四 影音預報
圖三 官方臉書 圖四 影音預報

通常大家得知氣象訊息的管道大多是從電視、報紙而來,事實上中央氣象局一旦確定最新天氣預報資訊時,即會經由網路、傳真等方式對外發布,並且同時在中央氣象局的網站(http://www. cwb.gov.tw)上公布,電話166(國語)及167(英語、台語及客語)亦有以不同語言之語音撥放不同項目的天氣預報資訊。另外,當有颱風消息或災害性天氣特報時,中央氣象局除了以上述各種管道對外傳輸最新訊息外,同時亦會透過簡訊及傳真方式通知各級政府之防災單位,讓防災單位人員可以根據本局發布之訊息,事先部署各項防災措施。中央氣象局是全年無休的,隨著不同的天氣變化,發布不同的天氣預報訊息。我們除了努力讓預報更準確以外,並致力於要讓外界瞭解我們所傳遞訊息的意義為何,今後更希望進一步針對不同的族群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針對外界不同的需求,提供妥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