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臺灣氣象

 


文/鄭明典


科技悄悄地改變我們對天氣的認知,原本多數人對天氣的感受僅止於「好天」 和「壞天」,偶爾出現的雨後彩虹,亦或是天邊彩霞,都能讓人讚嘆神往。拜科技之賜,現在很多特殊、甚至奇幻的天氣照片,很容易在網路上散佈開來,然後傳統新聞媒體也常會跟進傳播,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更多樣天氣的面貌。圖1〜7是網友在我的臉書分享的照片,以下附上重新整理的文字說明。希望能給讀者多了解臺灣在地的天氣現象,對天氣也能多一層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超大胞與水龍捲

圖1. 東吉島超大胞與水龍捲(照片來源)

圖1照片是氣象局東吉島氣象站所提供,拍攝時間是2017年6月12日。氣象界習慣稱一朵積雲為一個對流胞,稱一朵帶有閃電的積雨雲為雷雨胞。因為在衛星雲圖中,一朵積雲或積雨雲看起來就是一小團白色的小雲影,所以稱為「胞」。普通對流胞不大,直徑小於1公里到數公里不等,偶爾會出現大型而且對流更旺盛的對流胞,其內部還帶有旋轉特徵,有別於一般對流胞,氣象上就稱其為超大胞,有超級對流胞的意思。超大胞因為帶有旋轉特徵,底下常會產生龍捲風,所以超大胞也常被稱為龍捲風之母。這張照片是臺灣地區首張被確認的完整超大胞照片,雲底左後方是雨區,雲底接近照片中央有明顯的龍捲風生成,在水體上的龍捲風就稱為水龍捲。

 灘雲

圖2. 伴隨颮線的灘雲(照片來源)

圖2照片作者是王小珊,拍攝地點在澎湖西嶼,拍攝時間是2019年4月19日。當天有一道颮線通過澎湖,「颮」讀音「咆”」,也常唸成「標」。颮線是由多個雷雨胞組織成線狀的強烈對流系統,寬度約10~20公里,長度可以由數十公里到數百公里。颮線的移動往往是前方不斷有新對流胞發展,取代後方成熟到消散期的對流胞。颮線的強降雨會帶下濕冷的下衝流,在環境風場的影響下,下衝流到達地面後會往颮線前方推進,推進過程則會推起前方的暖空氣,暖空氣舉升凝結,就形成由雲底傾斜往上的「灘雲」。照片中,灘雲的上方是高層被強風吹送往前的雲頂砧狀雲。

 滾軸雲

圖3. 滾軸雲 (照片來源)

圖3照片由謝許全網友提供,拍攝地點在臺南佳里,拍照時間為2017年7月16日傍晚。顧名思義,滾軸雲就像卷軸一樣、長長的圓柱狀雲系,直徑通常僅數百公尺,長度可以達數十公里至數百公里。滾軸雲發生在低層潮濕但相對穩定的區域,如果有較冷、密度較高的氣流沿地面或海面擴散,冷空氣舉升原本在地的濕暖空氣,而因為上、下氣流速度的差異,被舉升的暖空氣凝結並向後旋轉,就會形成滾軸雲。激發滾軸雲的冷空氣來源可能是海陸風,可能來自鋒面後方的冷氣團,也可能是來自遠方強對流雨所帶下來的下衝流。如果是來自下衝流,滾軸雲就和灘雲很類似,環境穩定出現的是滾軸雲,很不穩定就會激發新對流而成為灘雲,因此也會有介於兩者之間的雲系,有點像滾軸雲又有點像灘雲的雲系。灘雲或滾軸雲,以及類似出現在下衝流外緣的混合型雲系,這一類雲系統稱為弧狀雲系。

 巨大雷雨胞

圖4. 巨大雷雨胞 (照片來源)

圖4照片由林顯倫網友分享,拍攝地點在臺北港附近,拍攝時間是2015年11月20日晚間。雷雨胞就是帶有閃電的積雨雲,前面介紹的超大胞就是一種大型雷雨胞。這張照片拍攝當時,雷電紀錄發生在10多公里外的海面上,所以知道這個雷雨胞距離遠,相對的它的直徑應該也不小。這個案例,雷雨胞和觀測者之間幾乎無雲,因此可以看見雷雨胞完整的結構,在臺灣平地,這是不容易遇到的天氣條件。在夜間觀看雷雨胞,不但可以看到閃電的分支狀結構,被照亮的雲系也有特殊美感,是很美的拍照題材。但是閃電很危險,曾經有過在雷雨胞外30多公里的距離遭受雷擊的紀錄,因此並不是在「遠處」觀看雷雨胞就保證安全。觀看雷雨胞,千萬不要站立在空曠的海濱,最好是在室內,同時避免接觸任何導體。


 漁火光柱

圖5. 漁火光柱 (照片來源)

圖5照片由王勇盛網友提供,地點在北宜公路旁的四十份示範公墓附近,拍攝時間是2017年7月3日清晨。照片右上方垂直向的光柱,閃耀夜間,看起來就像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人降臨,很突兀,卻又有深深神秘色彩的美感,那就是「漁火光柱」。成因是空氣中有著平整底部的懸浮冰晶,冰晶反射遠方海面漁民捕魚用的強光,稱為漁火,於是就出現這種像似漂浮在半空中的漁火光柱現象。值得一提的是,拍照地點距離海岸線將近30公里,這張照片的場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雨瀑

圖6. 雨瀑 (照片來源)

圖6照片由陳柏宏網友提供,地點在六十石山,拍攝時間是2013年8月1日。夏季的陣雨常常來自分散、獨立的對流胞,大雨就在對流胞下有限的範圍內掉落,有雨、無雨的邊界往往非常明顯,因此有「西北雨(獅豹雨)下不過田埂」的說法!
在大平原視野遼闊的地方,很容易遠遠的看到「雨柱」或「雨瀑」,那就是對流胞下的雨區。臺灣因為多山、多建築物,海洋性氣候下對流雲的雲底也偏低,因此不容易看到清楚完整的雨瀑。這張照片拍攝地點視野遼闊,當地能見度佳,雨瀑形狀、觀察角度、背景景色配合的相當好,很難得的好照片。仔細看,雨瀑是不是很像天上開著水龍頭?

 雨幡

圖7. 雨幡 (照片來源)

圖7照片是奈落宵網友在臺東海邊拍攝,時間是2017年6月13日。雨幡和雨瀑性質類似,都是掉落的雨滴的影像,如果雨滴掉到地面就是雨瀑,雨滴在掉落過程中蒸發消失,那就是雨幡。這張照片中可看到兩朵發展成熟的積雨雲,雲頂的砧狀雲已經合併在一起。兩朵雲中間、砧狀雲下方可以看到雨幡,左側雨幡受到陽光照射出現七彩顏色,那是彩虹的一小段,很有趣的組合!


臉書是個相當方便的影像交流平臺,我們鼓勵同時感謝網友在臉書上分享天氣照片,讓更多人能感受到臺灣氣象的豐富面貌。這篇文章只是隨意選取幾張網友分享的照片,我的臉書上還有很多精彩的天氣照片與說明,歡迎自行上網觀賞。如果需要引用臉書上的照片作商業上的用途,請逕洽原作者。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副局長
鄭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