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磅天象談星事

文/林琦峯

 前言


2020年6月21日的「日環食」,堪稱是近年來臺灣可見最夯的世界級天象,此次環食帶涵蓋了臺灣本島及外島,引起全臺追星熱潮,臺北天文館在YouTube頻道進行日環食直播(嘉義北香湖公園),線上觀賞更突破百萬人次,去年看過日環食的星友們肯定難忘。而2021年臺灣可見的重要天象依然精彩,包含一次月全食、一次月偏食及兩場觀測條件極佳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與雙子座流星雨),都是追星族不可錯過的天象,其中5月26日發生的月全食更是今年重磅等級的天象,你有看到那古銅色的紅月亮嗎?


圖1. 2020年日環食


圖2. 2020針孔成像觀測日食,觀測太陽要非常注意安全,以針孔成象方式觀測最安全,星友們下次可以試試看。

 壹、月全食報導


2021年5月26日臺灣可見月食,本次為月全食且逢今年最大滿月(最小滿月將於12月19日發生),如果錯過這次,下一次想再看到這又大又紅的月全食,可要等到2033年10 月8日。

天象觀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氣狀況,事先瞭解天氣狀況,有助於觀星地點的選擇。臺灣在24及25日連續兩天受鋒面影響,直到26日下午鋒面東移,果真當天晚上雲就慢慢飄散,相信全臺灣各地追星族,都有觀測到古銅色的紅月亮。本次月全食為月出帶食,也就是月亮從東邊昇起的時候,月食就已經開始,所以觀測地點需找尋東邊無遮蔽物的環境為佳。天象預報當晚月亮約18時31分東昇,筆者所在的觀測地點,東邊面臨海拔約150公尺的劍潭山,山雖然不高但距離近,透過手掌測量法得知,其仰角大約有5度,所以估計月亮出現於劍潭山頭的時間比預定約晚20分鐘。但是當晚東邊天空還有雲層未完全散開,在等待月亮露臉的過程中,筆者使用手機的星空軟體(例如SkyView、星夜行等),透過星空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功能,在真實的環境中模擬月亮的相對位置,方便掌握觀測進度。


圖3. 手掌測量法


圖4. SkyView月亮位置擴增實境


圖5. 手機拍攝月食照片,下回月食時大家也可以拿起手機試一試!

記得當晚第一眼看到古銅色紅月亮的時間為19時25分,其實已經錯過食既(19時09分)及食甚(19時18分)等階段。本次月全食,月亮沿著地球本影的北緣移動,當時所見月亮的北緣已經有些亮光,當月亮經過生光(19時28分)階段後,其北緣的亮面也越來越大,可以感覺到月亮正在移出地影,直到復圓(20點52分)階段,月亮又恢復成圓圓的滿月狀態。最後半影月食階段,月面亮度的變化小,單用肉眼並不容易觀測,如果真的想觀測的話,建議可以透過拍照或錄影方式記錄。


圖6. 20200621月球影子變化,氣象局衛星雲圖

 貳、日、月食大小事


在諸多天象中,日食與月食可算是最受矚目的天象,不只是因為從地球觀測太陽與月亮,它們在天空中的視直徑約0.5度的張角,遠比其他天體大很多,民眾容易觀測。另外,當日食與月食發生時,周邊環境的改變,也能吸引了人類或動物的注意。比如說日食發生時,環境溫度及天光亮度,都會產生變化,就以2020年6月21日發生日環食的當下,太陽的星等變化差距將近4個星等。若以日全食來說,更會出現鳥獸歸巢、白晝如夜星星露出的狀況,此刻人們想不矚目當下昏天暗地的情境都難。人們對月食的矚目也不遑多讓,發生月食的時候,月亮從明亮的白玉盤變成古銅色的紅月亮,這種景象也是夠嚇人的。所以古代許多民族對於日、月如此奪目的天體消失,總是非常恐懼,都認為是個凶兆。就如發生在1275年6月25日的日食,日食帶正好經過南宋國都臨安,四年後南宋滅亡,而《宋史∙天文志》記載「德佑元年六月庚子朔,日食,既,星見,雞騖皆歸。明年,宋亡。」,文中記錄了此次日食的情境,包含日食發生的時間及環境變化之景象,更將南宋的滅亡共同記載於文中,不難看出撰寫的史官,對日食與南宋滅亡關係的看法。

介紹日、月食前一定要先說明「月相變化」,因為日、月食的發生,與太陽、地球及月亮相對位置的變化息息相關。在我們太陽系之中,只有太陽是自行發光發熱的恆星,看得見行星與月亮,是因為其反射太陽光線所致,當我們從遙遠的外太空,看著地月系統時,不管地球或月亮,都只有一半是亮的。


圖7. 20210526月食與地影

當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圈時,在地球上所觀測的月亮,會因為太陽、地球及月亮相對位置的改變,使得地球上的觀測者,看見月亮會有盈虧現象稱為「月相變化」。配合月相變化示意圖來看,當太陽與月亮在同一邊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只能看見月亮的暗面,也就是「朔」(新月,陰曆的初一);圖中隨著月球繞地球逆時針移動時,太陽、地球及月亮形成一個銳角的相對位置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見彎彎的月亮稱之為「眉月」;當太陽、地球及月亮形成一個直角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見一個半圓的月亮稱為「上弦月」;當太陽、地球及月亮形成一個鈍角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見凸凸的月亮稱之為「盈凸月」;當太陽、地球及月亮形成一個平角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見一個圓圓的月亮稱為「望」(滿月,陰曆十五或十六)。之後,太陽、地球及月亮的相對位置角度慢慢變小,地球上的觀測者,所見月亮的明亮部分也逐漸減少,月相變化就會從望到「虧凸月」、「下弦月」、「殘月」,再回到下個月的「朔」,就這樣週而復始稱為「朔望月」,從朔到下一個朔大約需要29.53天。另外,月亮繞著地球轉的軌道為橢圓形,所以月亮離地球的距離是忽遠忽近。以今年5月26日的滿月來說,月亮在9時50分過近地點,地月距離約為35.7萬公里,最大滿月發生的時間在19時14分,此時的月亮視直徑約為33.5角分;12月18日月亮約10時15分過遠地點,地月距離約為40.6萬公里,隔日最小滿月發生時間在12時35分,視直徑僅有29.1角分,只達最大滿月的86.9%。月亮離地球的遠近也會影響日食的狀況,當月亮離地球遠一點時,月亮盤面較小無法完全遮住太陽,將發生日環食;反之,月亮離地球近一點時,月亮盤面較大可完全遮蔽太陽,即可發生日全食。


圖8. 月相變化示意圖(重編NASA圖檔)

從月相變化示意圖中看起來,每個月都可能發生日食或月食嗎?答案是日、月食不會每個月都能看到。主要的原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黃道)和月亮繞地球公轉的軌道(白道)有5度9分的夾角。因此在朔或望時,太陽、地球及月亮三者,並不一定會排成一直線。所以如果要發生日食或月食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包含(1)必須在朔(日食)、望(月食)之時;(2)太陽與月亮兩者都要在黃道與白道焦點上。如此,太陽、月亮及地球才能真正排成一直線。


圖9. 黃道與白道交角示意圖,出處臺北天文館


圖10. 2009年02月09日半影月食秀。猜一猜元宵節拍的半影月食照片中,從月面漂過去的不明飛行物是什麼?

此時月亮將會擋住太陽,而月亮的影子將投影在地球表面,位於月亮影子所經過的區域的人,都可以看見日食;相對的,當太陽、地球及月亮排成一直線時,月亮就可以進入地球的影子,此時就會發生月食,通常月亮是從地球影子的上方或下方經過,陽光可以照射整個月面,從地球看就是滿月。但很多人以為發生月全食時,就看不見月亮了,所以古人認為月食就是天狗把月亮吃了,真正看過月全食的人就知道,月亮是從白玉盤,一點一點的變成古銅色的紅月。這表示地球影子區存在古銅色(橘紅色)的光,主要因為太陽光中,長波長的紅色光穿透性強,所以紅色太陽光經地球大氣層折射至地球影子區,而短波長的藍色光,則被大氣層散射掉。此時月亮進入影子區時就會反射古銅色的光,導致月亮看起來成古銅色的。其原理跟夕陽及晚霞顏色偏橘紅色也有關係喔!


圖11. 20070828月全食


圖12. 月全食紅月亮示意圖,出處臺北天文館

 參、空中煙火秀


「有流星! 快許願… 」這是很久很久以前鑽石廣告台詞,不知道何時開始,流星代表是喜悅,代表的是期待。古人發展占星術時,建立在天人感應的架構下,透過觀測天象變化建立自然與人、事、物之間的關聯,更可趨吉避凶。而星辰的運行連繫著人們的命運,一旦有星星殞落,就表示有不吉利的事會發生。《天文大象賦》寫道:『星隕如雨而周衰,彗長竟天而秦滅…』,文中不難發現,當時人們對那天外飛來的不速之客,充滿了負面的想法。其實流星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力量,流星主要由流星體,受到地球引力影響,高速墜落地球時,與地球大氣中分子劇烈碰撞及摩擦,在高壓及高溫下汽化,同時又使周圍的空氣分子成為帶電的離子,原子激發電離子後發出亮光,這就是流星現象。一般流星體,除了來自於太陽系中的塵埃外,也有可能是人造衛星及太空任務中掉落的物品,這類流星發生時間與方向不易預測,又稱偶發流星。另外,流星雨的流星體主要來源為彗星在汽化時,於軌道上遺留的塵埃與顆粒;或如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體,天文學家認為是源自於第3200號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 )的大量碎片,當地球經過流星體分佈的區域時,大量流星體接踵的撞進大氣層,大量的發光現象就如下雨般,稱為流星雨。欣賞流星雨時,流星看似從一個點,往四面八方散出來,實際上它們是以平行的方式進入地球,只不過站在地面往上看時,會覺得遠方的平行直線好像交接成一個點,就好比我們看遠處的鐵軌一樣,而這個點就稱為流星雨的輻射點,流星雨的命名就是根據流星的輻射點所在位置的星座而定。大多數流星體並不大,所以在空中就會完全燃燒消失,少數較大的流星體燃燒不完而落在地上,就是「隕石」。


圖13. 流星體區域與地球軌道示意圖


圖14. 流星雨輻射點示意圖

 肆、下半年重磅天象非看不可

1.8月13日極大的英仙座流星雨,每小時流星數量(ZHR)100顆,當天月齡5,觀測條件極佳,為今年最值得大家期待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躍期為7月17日至8月24日間,極大期發生在8月13日,輻射點約在晚上22點東昇。提醒追星族,觀測流星雨時須找一處空曠光害少的地方,另外要注意的是,視野建議放在輻射點外圍的星座附近,而非輻射點所在星座位置。

2.11月19日月偏食,本次月偏食也是月出帶食,月亮從東邊昇起的時候,月食就已經開始,所以建議觀測地點需找尋東邊無遮蔽物的環境為佳。天象預報當晚月亮約17時03分東昇,幾乎同時可見古銅色紅月食甚(17時29分)階段,約18時47分月亮回復圓形。

3.12月14日極大的雙子座流星雨,每小時流星數量(ZHR)150顆,當天月齡10,下半夜不受月光影響,觀測條件較佳,而雙子座流星雨活耀期在12月4日至12月17日間,極大期發生在12月14日,輻射點約在晚上20點東昇。當然冬季野外觀星最痛苦,天寒地凍讓你不想出門,只想宅在家裡追流星,推薦你「臺北天文館YouTube頻道」的星空直播,你將可以一次擁有陽明山、福壽山、七美及馬祖的星空。


最後建議,規劃任何觀星行程時,相關天象預報資訊可以上網路天文館查詢。當然2021年如果像2020年一樣,又有大彗星半路殺出,也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


圖15. 臺北天文館YT頻道,不用上山也可以看見銀河,天文館在臺灣本島與離島,共設置四個遠距星空直播據點,全天候24小時直播;每個月更會推出「認識星空」星象解說,帶領大家遨遊星空。頻道中更包含專家演講、天象直播及科學新知影片。


圖16. 網路天文館,不出門也能居家學天文,掌握天象預報,獲取全世界天文新知,更能網遊天文館展示場的一百多項展品,快點上網試試。




林琦峯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