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M-1腸道菌真的超級嗎?

文/陳秋美 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前陣子,在幼稚園當幼教老師的朋友問我說:「最近新聞一直報超級細菌NDM-1,國外已經有人因此死掉 了,還傳染很多人,這種病菌傳染力是 不是很強?學校裡是不是應該要恢復 像H1N1時期開始量體溫、準備戴口罩了?」 雖然目前NDM-1腸道菌感染症的新聞看似暫時緩和,不過,我想這不只 是她一個人問題,對於這個看似複雜的 疾病 ,大家心中應該都會有同樣的疑問吧。

什麼是NDM-1腸道菌感染症?
NDM-1,英文全名是New-Delhi metallo beta-lactamase,顧名思義,最 早是在2008年從一名曾在印度新德里住 院的印裔瑞典人身上分離出的克雷白氏 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檢測出來的。NDM-1是一種能讓細菌 產生酵素而破壞抗生素的基因,目前最常於腸道菌、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及大腸 桿菌中發現。大家都知道,對抗細菌引起的疾病,醫師最常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而當細菌帶有這種基因時,可對多種抗生 素產生抗藥性,即使使用我們平時視為 治療多重抗藥性腸道菌最後一道防線的 carbapenem 類抗生素,也同樣失效,而 增加治療的困難。NDM-1基因存在於細菌質體中,可在細菌與細菌中互相傳播,所以預防 這種細菌的產生及傳播,是一個重要的 課題。

NDM-1腸道菌感染症是如何傳播的?
以現有資料顯示,分析出NDM-1 腸道菌的個案大多發生於印度半島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且於其他地區發現的諸多個案得知,有些是曾在印度半島 接受侵入性治療和手術等就醫史。因此 NDM-1 的傳播可能是因計畫性前往該 地的旅遊醫療,亦有可能是因民眾於當地旅遊時,健康情形最佳或突發意外,需要緊急的就醫治療,而造成傳播。所以,主要是透過手術或傷口處理 等侵入性醫療處置過程,造成免疫力差 的病人傷口部位感染。一般健康人並不 會經由擁抱、飛沫等途徑傳染,不需過 分緊張及擔心,所以學校也不需因此大規模量測體溫、準備口罩等防疫措施。

既然是從國外傳出,那是否應該不要出國或應有所管制,避免疫情進入國內呢?
雖然帶有NDM-1抗藥性基因的細 菌最初是由印度傳出,若民眾僅赴該國 旅遊,而未於當地醫院接受治療,感染 的風險極低,反之,如果民眾正要參加 國外的手術醫療旅遊,應確認該醫院是 否有採取合宜的感染控制措施。 近期陸續由學術期刊或媒體披露, 在加拿大、美國、荷蘭、澳洲、瑞典、 法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地,都有發 現零星病例,雖然其中有少數國家已有 未曾出國的民眾感染NDM-1腸道菌的 病例報告,但是目前仍以曾在印度半 島接受過醫療處置者為主。目前國際間 尚無任何國家或組織發布相關旅遊警 示,不需要過度擔憂。世界衛生組織 (WHO)亦請各國加強監測。

只要沒做過侵入性醫療處 置行為,就不須太擔心 嗎?
NDM-1細菌主要是透過手術或傷 口處理等侵入性醫療處置過程,造成免疫力差的病人傷口部位感染,所以,沒 有接受這些處置的人,感染風險極低; 但是帶有抗藥性基因的細菌仍可能在社區造成傳播,所以,仍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特別是手部衛生。

感染後可能會有那些症狀?是否會嚴重到死亡?
有多種細菌都可能帶有NDM-1抗 藥性基因,所以症狀會隨著細菌種類的 不同及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呈現不同 的症狀。是否遭受帶有NDM-1 細菌感染,必須透過醫師診斷及實驗室檢驗結 果才能確認。 常見的感染部位如血液、泌尿道、肺炎及外科手術。感染的症狀可能從輕 度疾病到危及生命的重症,甚至死亡; 主要取決於感染的部位及病人自身的健 康狀況。

既然有抗藥性,一旦感染了,就沒有藥物可治療嗎?
雖然當體內有這種基因時,可 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即使對於平時被視為治療多重抗藥性腸道菌最 後一道防線的carbapenem 類抗生素,也同樣失效。但是,現有二類抗生素是可以用來治療的, 一種是克痢黴 素(Colistin)、另一種是老虎黴素 (Tigecycline)。治療方式應遵照醫師處方,依劑量及時間使用。

之前傳出的NDM-1腸道菌無症狀腸道帶菌者,可以不隔離嗎?
NDM- 1 腸道菌無症狀腸道帶菌 者,不具有感染之症狀,他是健康人,不是病人,當然也不在法定傳染病應通 報的疾病。無症狀腸道帶菌病患若其腸道組織有傷口、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 降低,才易引發自身的感染。高規格社區隔離措施主要針對高度 傳染性、高度致病性或高致死性之病原感染者,美國疾病管制局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多重抗藥菌之建議,僅著重於需住院者之醫院感控措施,主要是基於考量醫院病人特性及醫療活動頻 繁,抗藥性細菌容易於醫院傳播並造成 更嚴重的疾病。在社區中,我們則建議作好正確的手部衛生,避免造成傳播。 所以國內對於無需住院之無症狀多 重抗藥菌帶菌者之防疫措施係依據國際 規範,自當不宜比照原因不明之新興傳 染病(如:病毒出血熱、SARS等), 採高規格之隔離措施。

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很嚴重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因應 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醫藥界必須研發 新的抗生素,及各國需要採取防範抗生 素抗藥性的具體行動,所以,NDM-1 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引起全球的關注。 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何其多, NDM-1腸道菌感染症只是其中一。探 究抗藥性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抗生素的 不當使用及抗藥性菌株的傳播增加。

我們應該要做些什麼?
1.合理使用抗生素:

(1) 健康人的腸道帶有正常腸道菌,平常就有可能帶少量的抗藥菌,而抗生素的正確使 用,雖會短暫促進抗藥性菌 株的滋長,但是,在病情好轉,醫師決定停藥後,腸道 抗藥性菌株就會逐漸被正常健康菌所取代。

(2) 自行購買服用、不規則或自行停止使用抗生素,使用劑量不對或給藥時間不當等,都很容易加速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導致治療上的困難,所以,民眾必須遵守醫師處 方,按照時間及劑量來使用 抗生素。


2.保持良好手部衛生習慣:

(1) 「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認為最重要的公共 衛生課題之一。洗手運動不 只在醫療院所推行,對民眾 仍是同樣的鼓勵。

(2) 洗手五時機: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廁 所後及擤鼻涕後,用肥皂正確洗手至少20秒,自然可降低各種腸道病菌入侵的機 會。

3. 曾經前往國外接受侵入性醫療服
務或傷口處理的民眾,尤其是至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回國後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與醫 療史。
4.若非必要,減少出入醫療院所。
「超級細菌」這名稱近來造成民眾的恐慌及新聞媒體的關注,他是否真的超級?我想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斷吧!最重要的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保持手部衛生習慣,讓帶有抗藥性基因的細菌不要產生及傳播,才是最根本的防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