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海洋貝類-麥螺

文 桃園縣竹圍國中 陳景林
一、台灣海域麥螺科概況

麥螺科是海洋貝類中分布廣泛、種類繁多、色彩豔麗的一個龐大族群,牠們的分類系統是:動物界>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新腹足目>麥螺科。

在種類繁複、多彩多姿的貝類少界中,假如僅以貝殼的造型來做比較,麥螺科家族其實算不上特別;但牠們另闢蹊徑,在花紋上力求變化,極盡濃妝豔抹之能事,可以說每一種、每一顆都代表著大自然的巧思與創意。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同一種類之間,麥螺也展現出多樣性的色彩變化,彼此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給。

全世界的麥螺共有 30屬,約 500 種,而台灣海域(包括台灣本島、近海離島、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群島、南沙群島)究竟存在多少種麥螺?目前尚未出現完整的調查資料。依照中央研究院「台灣貝類資料庫」的記錄,共有 13 屬, 37 種;然而,此數據離實際情況尚有一段差距。筆者根據多年在台灣各地海岸、九孔養殖場及蝦米工廠的觀察採集,以及其他貝友所提供的資訊,再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得到的初步估計是:台灣海域現生的麥螺科種類平少在 60 種以上(如圖一)。
圖一
圖一 麥螺事台灣沿海十分常見的貝類,圖中為花麥螺。
二、形態特徵

麥螺科的外殺一般呈紡錘形、砲彈形或長錐形,而且體型偏小。以台灣海域目前發現的種類為例,體型較大的只有 2 公分左右,如紅麥螺(學名 Pyrene punctata)、瑪瑙麥螺(學名 Pyrene splendidula ) ;最微小的僅約0.3公分,如 Zefra saviniae,大小之問差距不到 2 公分,這是麥螺的一項特點。大型種類殼表通常會有一層薄膜(又稱殼皮),如紅麥螺、麥螺(學名 Pyrene testudinaria ) ;相反的,迷你型種類大多不具殼皮。將殼皮以漂白水去除後,多數種類殼表平滑而略其亮澤,少數種類貝 11 具有突出的螺肋),如 Euplica ionida (編按:後有介紹);或細微雕刻,如玉米麥螺(學名 Zafrona lifuana)口蓋為角質成分,配合殼口的形狀呈狹長彎曲形(如圖二)。

圖二
圖二 麥螺科外殼部分名稱。
三、地理分布

麥螺科家族多數廣泛分布於全台各地海岸,僅少數種類呈區域性分布,如Mitrella phila 及 Aesopus spiculus僅發現於恆春半島及小琉球、蘭嶼、綠島等離島;瑪瑙麥螺(學名 Pyrenesplendidula)產於基隆至桃園之間的海岸;花帶麥螺(學名Mitrolla bicincta )在台北縣石門沿海特別多產;而 Clathranachis Japonica 則盛產於桃園縣觀音、大潭一帶。

四、生態習性

在台灣海域,從目前已發現的種類得知,麥螺科的棲息環境介於潮間帶中潮區至水深約 300 公尺的海域之間。大多數種類生活在潮間帶至淺海的珊瑚礁、岩礁或礫石間,以藻類及礁石上的附著生物為食,並有群聚性;只有極少數種類生活於較深的泥沙海底,如金丸麥螺(學名Sulcomitrella kanamaruana ,如圖三)。除了天然海岸外,有些麥螺也喜歡在人工九孔養殖場內棲息而成為不速之客,由於繁殖力驚人,為防喧賓奪主,養殖業者常將牠們清出來丟棄。因而九孔養殖場便成為除了海邊以外,另一個觀察麥螺科生態與採集標本的重要地點。

圖三
圖三 金丸麥螺是麥螺科中少數的深海種類。
圖四
圖四 屏東小琉球
五、千變萬化的麥螺

花麥螺 Euplica versicolor ( Sowerby , 1832 )

◎形態特徵:貝殼略呈紡錘形,殼長約1.5公分,殼寬約0.9公分,個體間形態及花紋變化很大。螺塔尖銳,螺層略微膨脹,通常具有瘤列,殼底部位有細螺肋。殼口白色,外唇上段(殼肩)向外突出,中段往內凹陷,至後段又略微外張,使殼口中央變得狹窄。內唇局部染上淡紫色,內側有 2 條明顯的齒襞,緊鄰外側又有半排粉紅色的齒列,外唇上有一排延伸到後水管溝的顆粒狀齒列。殼表通常不具殼皮,常附著雜質,花紋多變化,但大抵以黑、白、黃褐三色為主,構成斑點、斑帶、波紋等不規則的複雜圖案(如圖四、五)。甚至有殼身橘化、黃化的單色個體(如圖六)。

◎棲息環境:廣泛分布於全台各地海岸,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的珊瑚礁、岩礁、石塊間,或人工九孔養殖池內,以海藻為主食。

◎附記:花麥螺是台灣海域分布最廣、產量最多的麥螺種類,加上花紋及色彩豐富多變,具有觀賞價值,因而成為貝殼工藝品的主要材料,是重要的海洋資產之一。筆者曾多次在東北角香蘭、卯澳、馬崗一帶,看到數以千計的花麥螺死殼堆積在海灘上的壯觀畫面。這些死殼有些來自海邊,有些來自當地的人工九孔養殖場,也就是說,花麥螺也喜歡在人工九孔養殖池內棲息繁衍。牠們繁殖力強、族群龐大,因此只要在養殖場附近找尋,特別是排水溝或排水管末端,就能發現牠們的蹤影。「Euplic scripta」是花麥螺的另一個學名,習慣上稱為「同種異名」。
圖五
圖五 台北縣卯澳
圖六
圖六 台北縣馬崗(九孔池)

Euplica ionida (Duclos,1840 in 1835-40 )

◎形態特徵:貝殼迷你型,如米粒般大小,殼長約0.5公分,殼寬約0.3公分。殼質半透明而有光澤,螺塔高,螺層略微膨脹,螺塔具有發達且密集的縱肋(通常向右傾斜),延伸至體層背部中段後漸趨緩和,最後消失而呈平滑狀。殼底有細螺肋,內唇通常無殼肉,外唇全程有齒列。體層中間常環繞著褶一條橫向的白色虛線,在外唇摺面上有較明顯的斑紋(如圖七、八、九 )。個體間顏色、花紋變化很大,其中又以粉紅色系較常見(如圖十〉。

◎棲息環境: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海岸,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的海藻上,產量很多。

◎附記:這種造型可愛、色彩繽紛的迷你型麥螺日前尚未訂出正式的中文名稱,因為牠們的顏色以粉紅色系最為醒目,於是就出現了「粉紅麥螺」一名。其實只要多收集一些標本就會發現,粉紅色系雖然醒目,卻不是本種最大的特色。有鑑於此,筆者認為如能以「繽紛麥螺」、「多彩麥螺」之類為名,或許更能彰顯本種的特性。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義,幫這種海洋小精靈取一個最好聽、最具代表性的名稱。

圖七
圖七 屏東縣後灣
圖八
圖八 基隆八斗子(平浪橋)
圖九
圖九 台東綠島
圖十
圖十 桃園觀音